金刚经心经开示录
《金刚经》在中国佛教,确实是家喻户晓,人人读诵。下面是金刚经心经开示录,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们现在先讲到佛法僧三宝,也就是每一个众生都依据他各自的根器、界以及各自的情形,业力的关系所以会有不同的显现出来,不同的情况会出现出来,自己所遇到的情景各各不同,所以释尊会为不同的众生来宣说不同的佛法,也会有不同的示现会出来,事实上我们每一住众生不论自己或他人,我们自己本身都具有未来能够依据自己根器而能够成佛的势力,有这种能力在,只要我们依着修持我们也能够成为佛,所以我们已经有这种能力在,我们只要依着修持、断除一切过失,具足断的功德,修持一切善行,具足证的功德,我们也可以成为能够宣说一切微妙法的一个宣说者。所以在我们的心相续当中也能够有所谓的微妙法也有在,这就是法的部份。另外我们自己或他人在我们心相续当中,只要我们依着圣道来修持的话,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僧宝,所以事实上佛法僧三宝的这种能力我们自己或他人在心相续当中本来就会具足的。本具就有这种能力在,能够成就佛法僧三宝的这种能力,这种威势力本就具有。所以我们要成就佛法僧三宝一切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而非曲他人来给与,或掌握在他人手上的。
在经典里也有讲说依着佛陀的遍智,他是无所不知的,而遍照一切,观照一切。所有的言语佛陀通通能够知晓的,无任何言语他不了解、他燕法宣说的,他能够遍知一切,讲一切的言语,只要我们心一念虔诚来忆念佛或来念归依词句,在那当下佛就马上可以见知到我们的忆念,见知到我们的祈请,除非我们不信或心存怀疑,你如果这个样子当然比较有疑问,所以只要我们心一念非常的虔敬来做任何祈请的话,我们一切所求都能够如愿。
在印度有一位大成就者无著菩萨,无著菩萨他二心来修弥勒法门,所以他曾经在石窟当中开过十二年的关,他分三段来修持,首先三年他在石棺当中来修持,因为他罪障非常沉重的关系,所以没有一点点迹象,见不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无时无刻是现在他的跟前的,因为罪障的关系所以他没有见到,他说出了关,出了关之后他叉不甘心,又回去闭关,就这样反反复覆经过了第四次,经过了十二年,然后他就港为自己也做了一翻努力,非常虔诚的祈请,似乎没有什么效果,所埤他就舍弃了往回走,往回走的路上就遇见了一只母狗躺在路边,身上长满了姐,他看到那只母狗非常悲惨的状态,所以他就油然生起了大悲心,他想要为母狗去除身上的蛆,可是地想到如果用手去去除的话,可能他的手太粗糙了会伤害催身上的蛆,所以他就想用舌头去添掉身上的蛆,可是他又有点怕怕的样子,所以他就先闭上眼睛,伸着舌头过去帮它添。所以当他怀着大悲心去添掉蛆的时候,在那当下弥勒菩萨就现出来,母狗就化为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就现在他的跟前。他就亲见到弥勒菩萨了,亲见到的时候,他就吐一番苦水,我为了见到你,辛辛苦苦修持十二年,而且发了很多的愿,做很多的祈请,修很多的法,何以我一直见不到你?弥勒菩萨说:其实我时时刻刻都现在你的跟前,是你业和罪障的关系,所以根本见不到我。他叉问说:何以我在添这只身上长满蛆的母狗时你却现出来,弥勒菩萨说:藉由狗身上长满蛆这个形象,激发起你的大悲心,所以就见到我。弥勒菩萨说:业障阻碍看不到我这件事,有一个方式可以证明,他说:要不然我就坐在你的肩膀上,你带我到城市去,看看是不是大家都看得到我。无着就带弥勒菩萨到城市去,大部份的人都看到他身上带着一块肉,问他说:你这一块肉要卖多少钱?
依此我们可以了解,随着我们个人所发起来的强烈敬信心、信解心,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咸应出来,所以这里以无著菩萨亲见到弥勒菩萨的故事来阐述一个人信解心到何程度,他的感应程度就有所不同,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大迦叶,有一种说法说他尚未圆寂,现在只是身趴在某个石窟的棺木当中尚未圆寂,他是等待未来,如果有佛降世说法的时候,他就会起来护持佛法。有人说他现在所在的棺木应该不在印度,应该在缅甸跟越南的边境,还有中国大陆西康那二带。
今天我们所排的课是要宣说大乘法义的二部经典,般若心经以及金刚经这二者,藏文是金刚能断经。这部经主要的意思是阐述空性的意义,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够现证到空性的话,我们就不再有二显之相,也无所谓异共相的显现,我们就可以直接去了悟空性的义理。这里面会讲到大迦业的一些事迹,仁波切说金刚经、心经的意思如果要加以解释的话,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因为那里面牵涉到非常广泛的,除此之外,如果要讲到佛陀在世的时候,讲到,大迦叶尊者的一些事迹,时间要非蝉多,佛陀在灵鸠山讲金刚经的时候,那时候追随佛陀的僧众有一些已证空性,有一些住于无学道,有些住于有学道这些圣众,仁波切提到忍辱仙人的故事,世尊在他的前一世当中有一世投生为忍辱仙人,他布施出他的身躯,他那时候被一位国王截断他所有的身躯,当截断他的身躯时,他能够修忍辱,不但修忍辱而已他还现证到空性,所以在国王截断他每一个肢节的时候,一直问忍辱仙人说:你在修什么?忍辱仙人说:我在修忍辱,每截断一个就问他:你在修什么?忍辱仙人一直回答他在修忍辱,也就因为这样子,世尊他圆满了忍辱度,同时也现证到空性,现证到我们这个身躯是非实有的`,所以即使一一截断他的肢节,一块一块的截断,无丝毫的痛苦在。
仁波切说他们西藏人可说家家户户人手一本金刚经的,他们有空就会去念诵,有人甚至念一百零八次金刚经,天天这样子,不断的念诵,他们非常重视金刚经,有时候富有的西藏人他们会请僧众来念二千次、五百次都有。更有钱的人请人用金粉写金刚经,也有些非常有钱的人用金,子来刻的,也有用金粉银粉来写的。
你如果有获得口传的,念一次的功德跟没有获得口传的念一百次的功德是一样的。
现在是讲到忍辱波罗密这个地方,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尔时无我相、人相、无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肢节时,若有我相、人相、无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填惠,须菩提,现在讲这边这一段,这边讲到世尊在受生当中,曾经投生为一住忍辱仙人,他被歌利王割解他的身体,他向他要他的身躯,他布施他身躯的第一个地方是在当今的加尔各答附近叫做乌日沙的地方,以前的地名叫做嘎林,歌利王要忍辱仙人的身躯,他就布施给他,当歌利王割下世尊一只手的时候,就问他说:你在修什么?世尊说修忍辱,割掉两只手时,地也同样这样问:他也同样做回答;割掉一只脚时地也同样这样问,地也同样这样回答,另一只脚割掉时也同样这样回答,他因为这样子修忍辱而圆满了忍辱波罗密。
这边我们可以了解到世尊在金刚经里面不断强调空性的意义,譬如说我们在行六度布施度的时候,如果你能够以空性慧来摄持的话,你所做的布施积聚的功德将会非常的广大无边,你如果做布施的时候,你所布施的功德为实有的话,你不过是积聚大善业而已,无法成为非常广大的福德资粮,所以在这边世尊就请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也就是你如果要亲见到佛陀的话,你如果执佛陀为实有的话,所以你用色执他为实有,又以形象以色想要见到真实的佛陀是不可能的,你若用音声来祈求见到真实的佛陀是不可能,因为佛身的显现完全是佛的证空慧,完全是佛的遍智显现而已,所以我们真正要见到的佛身是佛的法身,你就不能以执一切为实有的执实的这种心来希求要见到他,你如果用已用音声来祈求是见不到佛陀的,所以任何一住菩萨你要成就你的六度的时候,当你在行六度的时候,你在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度的时候,不论你行使任何一度,都必须以空性慧摄持来行持,这样才能跟金刚经的意义相符合。
所以不论是心经、金刚经这二部经所诠说的内容完全是在阐述空性义理的内容,只要我们怀着虔敬的信解心,即使念诵一个词句而已,我们所积聚的福德也是不可思量,的,如果我们更进一步的来做礼敬供养等等这些承事经典的事情,我们所积聚的功德是不可思量的,如果我们来念诵心经的词句,词句是在阐述空性的意义,可是你执实的心不松绑的话,不去了解他真正的意义的话,你如果去念诵,即使你希望去除内在的障碍或外在的障碍是不容易达成的。我们这个国度里面,一代一代到现在为止,中国的传统一向都有在念金刚经、心经,事实上是非常好,我们在念诵如果出声大生来念诵的话,念诵经典的这个声音只要这些众生一经耳,即可在他的心相续当中种下将来证得空性的种子,我们也可以积聚无量的功德。
拓展阅读:金刚经题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是题以喻立法,开示道路;从事相而理,从议论而法;藉有的分辨,入于无的胜境界。因此,此经乃以法喻而命题,颇具意趣与现实融通之妙;兹概述要旨,以供持诵者参考:
金刚,梵语跋折罗,或者2日啰;具坚实和能坏的功德力,是譬喻。
般若,梵语应为般赖若,或者9剌惹;即是智慧的意思,于一切智慧中最上,无有比拟或相等者;当然,更无有超胜者。
般若,是为大乘佛法的纲领;譬如六波罗蜜,或十波罗蜜,以至无量波罗蜜等,无不以般若波罗蜜为本。
大般若经中说: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觉也),摄持菩萨(觉行者)。」
大智度论中说:
「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
其实,学佛的原意,在于培育智慧;就像是世俗的知识经验,世人以之为拥有而探讨,运作而随心所欲;尤其是愈丰富愈高超,愈深广愈理想。可惜,无论如何,难以达到无缺无憾的境界;总少不了见仁见智,相对相左的情事发生。但是,佛法中的般若,则无有如此的缺失;无论任何的运作结果,尽都完成圆满,入于究竟。因此,世法和佛法在这方面,于梵语中分辨得最是清楚:
阇那--世法之智,包括聪明。
般若--佛法之慧,圆满究竟。
教界佛弟子,从来但求觉悟,不精勤菩提;殊不知菩提的圆成,仰赖智慧的运作,设若名高势大,一方牛耳,俨然佛菩萨再来;而修养中缺乏般若的内涵,终究止于庄严之表相,不可能圆具实性,历练成大圆镜一般。试问:
「欲求作佛,能以虚妄之心,而得执着成就的么?」
举例来说:
众生本具觉悟之性,只因无始以来,迁流不同环境,沉沦不同际遇;迷茫而漫长的变化历程中,熏习着不同的事理,以至污染了原本清净而庄严的心性。就像是衣物用具,原本洁净而美观,经过许多时空,不免因人为或自然的污染;久而久之,便变得陈旧而秽垢,失去了原有的面貌。如果,欲想去除污垢,还复本来;必然地,尽一切方法,耐心的去洗涤,去清洁。这样,就很容易获得一个现实的明证,那就是:
「染得愈深,涤之愈难。」
当然,立意还复本来,若能具足金刚之力,般若之功,循其方法,遵其正途,则无有不能不如愿以偿而圆满清净者。
波罗蜜,依梵语的含义,有到彼岸的行为,具行为的方法,涵盖了运作的要义,可以说是究竟之道;譬如从生到死,究竟而入涅槃,便是波罗蜜的诠释,切莫但以「到彼岸」直译其法相的概念。基于由此到彼,必须具备条件,拥有方法;同时,亦不可忽略了到彼岸的目的,或者说「干什么」?
经,梵语修多罗,具贯穿法义,连结不散;或契于理,合于机,摄持所化的意义;更有释作门径,道路;以分别义理,贯通法要,而导引众生的意思。
不过,依金刚般若波罗蜜题名,进而可以体用相境而诠释,深解此经藉喻而言法义;兹分别扼要说明,以供参考:
体--金刚喻力,无坚不摧,诸侮皆御;乃是真、善、美的表现条件,或者说是本有的元性;就像泰山盘石,挺劲稳当,武威庄严。
用--般若破诸障,所有贪瞋痴慢见等,悉皆阻碍涅槃,形成迷惑,陷入虚妄,常住无明;般若犹若阳光,能够照彻诸妄,发现诸般情识;因而突破万难,通达无碍。
相--以金刚为体,般若为用,展露波罗蜜行,引发法相功德;亦如典籍中说,诸佛及法,悉从此经中出;如明入暗,一览无遗,无有遁形者。故谓为道之宗本,法之趣向;具足圆明,融通妙觉,尽在其中!
境--循其道途,入达门径,发明效益;究竟施忍戒勤禅慧方便愿力智等,显现世俗的假有,明了世出世间的真无;于真修实证中圆成功德,突破现实的缠缚,立于第一义而不动,到达清净自在的胜境地。
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无非是昭告一切众生,同具如来智慧的觉性;提示智慧的发挥,以戒学和定学做基础,如何顺利地顿息诸缘,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共入毗卢性海,圆满究竟于无余涅槃世界。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2023-08-02 07:32:49
《金刚经》的功德2023-08-07 19:16:11
金刚经分段注解2023-08-17 21:49:22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2023-08-02 07:32:49
《金刚经》的功德2023-08-07 19:16:11
金刚经分段注解2023-08-17 21:49:2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