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17 13:19:06 来源:高考在线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

  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不是很长,总共不过180多页,用了不到两个晚上就读完了,老公都说我读得快了(呵呵,因为我一向读书不是很快的)。读过这本书,我对国学大师,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的思想观点有了一些了解,也对季羡林本人认识更多了。此前知道季羡林还是在去年7月他去世时,在新闻上了解到的,还有就是开心辞典的“开心学国学”活动让我知道了这位大师。《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收录了他对于人生,对于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的态度的小文章。这些文章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期间所作,也即季老在九十岁写的文章,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确实有更深的一个层次。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的组成部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做好这个环,推动历史向前进步,我觉得这个人生的意义很有高度,很深刻。

  另外,在多篇文章中,季老都提到了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身修养的关系。每次都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认为在当前这个关系的处理是最重要的一个,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他们所崇尚的“征服自然”确实让人类的生活进步了不少,然而现在凸现的环境污染、物种减少、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等等问题,都警示着人类不能再与大自然为敌,对立地去发展了,应该是弘扬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时候了。季老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此点,说明了他对人类发展的担忧,是深刻的、长远的、应该引起重视的。

  现在有“季羡林研究所”这么一个机构,专门做对季羡林作品及其本人的研究,我想既然有必要设立这样的机构,说明应该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从这位大师身上学习,以后可以再读读相关书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也更为深刻和长远。读罢此书,我还绕有兴致地又查了一下与季羡林相关的`资料,其中,他与小学文化的妻子相守一世情很是让人感动。在这里就不再多说啦。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2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望九之年的季老,总结他八十多个春秋的人生经历,开篇三节大谈人生,人生的内涵、意义。品读这本书,了解到了季老近九十年的生活体味,感悟到了他对自己人生旅途的总结。

  关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季老说:“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是的,责任感,对于人类前进、时代进步的历史责任感,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决不是在高喊口号,这是大智大慧的耄耋老人对后辈的谆谆教诲。我们所有人都应当谨记在心。

  对于人生,他还提出:“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另一个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季老经历“文革”,进过“牛棚”,他又对谁抱怨过什么?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己的心境呢?

  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积极进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极沉沦、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满足,不保持心态平衡,又哪来内心的和谐?慢慢品读《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他对人生的感悟洗涤我们内心的芜杂、浅薄。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通过积极努力,把握有限人生,奋勇向前,勇于挑战,活出精彩人生,展现最完美的自己。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3

  今天读了《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书中《八十述怀》和《九十述怀》两篇文章,给我很多感受。

  文中说:“我在任何方面都是一个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我不会说大话,不敢说大话,在年龄方面也是一样。我的第一本帐只计划活40岁到50岁。因为我的父母都只活了40多岁……”读到这句话,我的心猛地一震: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在曾经艰苦的年代,人的寿命只有四、五十岁。而想想自己已经39岁,如果生活在曾经那个年代,我的寿命即将走到尽头。可是,回想一下,至今一事无成,这38年的岁月中,自己不知做了什么?光阴怎么就如此飞快地闪过去了呢?

  季羡林先生说:“在从80岁到90岁这个10年内,在我冲刺开始以后,颇有一些值得纪念的甜蜜的回忆……在撰写我一生最长的一部长达80万字的著作《糖史》的过程中,颇有一些值得记忆的情节。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我每天跑一趟大图书馆,风雨无阻,寒暑无碍……我心中想到的只是大图书馆中的盈室满架的图书,鼻子里闻到的只有那里的书香……”我非常羡慕季老能够如此专注于一件事,即使到了耋耄之年,还有一件可以执着的事情“任性地做着”。想想自己活了38年,我究竟应该做什么,到现在,还是不太清楚。有人说:“一生只认真做一件事。”想想真对,一辈子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已经足够了。我们的身边,管建刚一直在研究作文教学;薛法根一直研究版块教学;我的好朋友苏文娟一直在研究她的茶文化。他们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即使到了老年,退休了,他们依然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为人们留下一些宝贵的东西。而我,至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今天,这里抓抓,明天那里挠挠,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干了什么。

  我想:我也应该为自己定一个努力的方向,找到一件可以踏踏实实做一辈子的事情,为大家留下一些可贵的东西。这样,我才没有把我的生命白白浪费掉。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4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

  先生思考人生的见解是独到的。但他并不特立独行,只是从不人云亦云。在人生的旅途上,上天给了每个人不一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个人的经历是一个个句点,把点连成线便成了走过的人生。人生的契合就应在线上而不在点上,或许一样平淡无味的连成直线,或许一样跌宕起伏的连成曲线。先生走过的人生道路无疑是曲折的,这无数条曲线迂回蜿蜒,爬满了老人往昔光泽红润的脸。饱经沧桑的他告诉我们:“不完满才是人生。”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我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明白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务必的。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5

  决定买一本《季羡林谈人生》,感觉自己的知识特别是智慧太单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时候很迷茫和彷徨。希望能从智者那里学习智慧。

  《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也就是说,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也许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