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解读老舍的骨气

更新时间:2023-08-08 04:07:44 来源:高考在线

解读老舍的骨气

  骨气,即志气、气节,指刚强不屈的气概。骨气是人们在论及人品时常用的一个极有分量的词汇。人们生活于社会之中,无论贫富,无论优劣,无论愚聪,无论官民,都是独立之人。中国古今历史上,屈原甘愿沉江,苏武北海牧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杨靖宇“头颅可断腹可剖”,朱自清宁饿死拒绝领敌伪救济粮等等,这些人可称作铮铮骨气之人杰。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是极其强烈的,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老舍和傅雷等一样,同样是骨气重于生命的,他对社会的思索是着眼于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存价值,他的作品在这方面有很明显的表现。

  老舍常把骨气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去评判人物,以骨气为审美标准去构画人物。他鄙视那些没有骨气之人,他赞赏那些有骨气之士。老舍通过塑造一系列具有民族骨气人物形象,折射了自己内心的价值取向。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把是否具有民族骨气作为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以此划分自己的爱憎。老舍痛加鞭笞那些奴颜婢膝、不知廉耻的汉奸、卖身投靠者,如冠晓荷、大赤包之流;老舍又饱含深情,由衷赞美那些坚守民族骨气、凛然对敌者,像钱默吟、祁瑞全等人。钱默吟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老舍借助这个人物表达了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理。在=}匕习 雄陷前,钱先生还没有经受外界灰大打击,虽说当时也处于国民政府统治的乱世中,可只要把门户紧闭,倒也能存活下去,于是他就固守在自己的文化堡垒之中,宛如一个乱世中的“隐士”活在狭小的空间旦。“钱先生的屋里,除了鲜花,便是旧书与字画。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浇花,看书,画画,吟诗。到特别高兴的时候,他才喝两盅自己泡的茵陈酒。钱先生是个诗人。他的诗不给别人看,而只供他自己吟昧。”钱先生孤傲,清高,尤其是对冠家的低鄙浅薄之辈,“钱先生始终像一棵树——你招呼他,他不理你”。这正如中国自古以来的众多隐士一样,他们隐居、避世,并不是他们不观察社会、不关注国家命运变化。正因为对国家爱之极致,看到了远不可挽救的结局,个人力量的无能为力,只能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存活于外。

  但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道统与节操终占着首位。当家国沦丧时,中国文人忧国忧民、救世济人的节气便奔涌而出,他成为一名革命的实践者。在北平城日军闹事时,他第一次走出了家门,急切地询问起了国事。这样一种深沉蕴含的爱国激情,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必再活下去!”. 北平沦陷之初,他的家同样陷入巨大灾难之中:作为汽车司机的儿子钱仲石开着一卡车日本兵冲进山涧中,与敌人同归于尽。因冠晓荷、大赤包的报告,他受牵连入狱遭酷刑;长子钱孟石因重病又挨日本人的打而致死,钱夫人也绝望地一头撞死在儿子的棺材上。于是,他彻底走出了隐士生活,赤手空拳地独自去对付日本人。他有中国人的浩然正气与坚定信心,“我知道这样干永远不会成功,我可也知道干总比不干强。我抱定干一点是~点的心,尽管我的事业会失败,我自己可不会失败:我决定为救国而死!尽管我的工作是沙漠上的一滴雨,可一滴雨到底是一滴雨;一滴雨的勇敢就是它敢落在沙漠上 他四处活动,鼓励人们抗日,鼓励中国人杀日本侵略者;尽管这是自发的,无计划的行为,但这种爱国激情是不可阻挡的。老舍投射下的钱默吟这个人物,仿佛是老舍的化身,替他前去冲锋陷阵。抗战之处,老舍为避免自己被抓去做汉奸,抛妻别子,到武汉,勇敢地担负起了全国抗日文艺界的领导重任。

  《浴奴》中的中国胖妇人,丈夫因抗日而死,“家里也许有好几个小孩,饿得像些瘦狼”。无奈之下出卖肉体,但她坚持“不做洋买卖”,在澡堂中见到日本鬼子,她忘记了自己的孩子,不顾自己的一切,只记得国仇,只记得有一股民族骨气,“恶虎扑食似的下去”扼住日本鬼的咽喉,杀死之后昂然跳楼自尽。老舍不着一句议论,这一妇女形象却令人动容。

  此外,对那些极普通的人,如祁老人、常二爷、李四爷、小崔、孙七等,还有那些“特殊”的人,如尤桐芳、冠高弟等,只要他们还有爱国之情,还有点中国人的良心,还有那么一些民族气节,尽管他们有种种不足,老舍也会为他们洒上一捧同情的泪,投以怜惜的目光。从这里,可见骨气在老舍那里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拥有多么高的价值。

  老舍在《八方风雨》前奏中谈到:“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看重气节,是中国有骨气的知识分子的群体品格。那些有远见卓著识的文人,往往对世事保持清醒的认识,并能够审时度势,确定自己的生活信念,树立服务国家和实现人生价值二者和谐统一的目标。老舍时常以历史上坚守气节的典范激励自己与他人,并赋予气节以崭新的时代内容。抗战中,贫穷、疾病一齐向老舍袭来,生命随时有死亡的可能。但他说:“反正不能因为穷困死亡而失了气节当抗战胜利之日,他总结道:“在过去的八年中,我们把死看成生,把侵略者与威胁利诱都看成仇敌,就是为了那一点气节。”抗战八年中,他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对民族的无尽忠贞,展示了自己的民族骨气。老舍的崇尚风骨是他个人人格的袒露,也是民族精神的写照。

  老舍,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人,他的人格力量吸引了许多人,这种人格力量的重要方面就是温和。老舍特别厚爱亲情、友情。老舍对亲人、朋友和一般的人、事都是温情有加的。待亲人、待朋友,其感情之真挚,心地之坦诚,往往动人心弦。在与自我经历有关的小说《正红旗下》以及散文《我的母亲》《宗月大师》《小型的复活》《想北平》《抬头见喜》《自传难写》等作品中,老舍常常用看似不太经意、其实是饱蘸浓情的笔调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心,就如深潭静水,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丰厚深沉。在现代作家中,以这样诸多笔墨写自己母亲的实不多见。老舍对友情的珍视也是令人感动的,正因为老舍对朋友的一往情深,在朋友中才流传着他的许多真心待朋友的佳话。主持“文协”工作时,老舍没有固定薪俸,全靠卖文苦撑生活,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经常把自己的被毯、衣物送穷朋友以救急。在社会交往方面,老舍显得特别谦和温厚。“他在主持‘文协’工作时,老舍面对的困难非一般人能想象:经费无着,居所无定,不少文化人无果腹之食,无栖身之地;加上人员来自天南海北,秉性不同,个性有异,要做好‘文协’工作确实困难重重。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老舍把那么多文化人团结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为抗战做出了那么大地贡献。”当然,这

  并不是说他就对人对事一味迁就。他说:“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一个人无论处于哪种社会、哪个时代都要有自己的尊严。人格尊严也就是说人为生存要有的最低限度,过了这个限度,人就会没有一点骨气,生存就无任何意义。老舍从小便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从母亲那儿,学到了自尊,有同情心;父亲的惨死及幼年的死里逃生萌发了他的爱国心;生长的贫苦环境也让他有了“拯世救国”的`初步人道主义思想;中学时学校偏重古文的教育,让他热爱古典诗词。他学的散文是桐城派,他的诗是学陆放翁与吴梅村的。更重要的屈原、杜甫、陆游等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不仅诗才让他崇仰,还因为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乱世楷模,是一种民族气节与忧患意识的人格载体。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老舍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在《八方风雨》前奏中说:“在抗战前,我是平凡的人,抗战后,仍然是个平凡的人。”可正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却为我们中国文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正是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大师,在国家民族进人一种混乱状态,在自己也遭受一种从精神到肉体都无法避免的污辱时,用生命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最后的人格尊严。一个人在生命终了的时刻,常常凝聚着其毕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已经完全失去了自由意志和自我价值,老舍最终选择了自杀的道路,表明他的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的回归和觉醒。老舍选择了古代有志之士的采用的最高级别的“尸谏”以唤醒时人,以图早日结束那混乱的社会局面。

  老舍是有骨气的,他的最后一死使得人们尊敬、心痛、悲泣,也使得我们反复思考我国曾有过的灾难以及如何避免这些灾难,如何建设民主富强的国家。老舍,一个不朽的名字,伴随着他肉体的消失,他的圣洁的灵魂却更加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