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鲁迅《伤逝》赏析

更新时间:2023-08-08 03:51:15 来源:高考在线

鲁迅《伤逝》赏析

  解析:

  《伤逝》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是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以后青年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伤逝》以独特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作者以一般作为追求目标的自主婚姻的完成的喜剧性结局,作为自己所揭示的一出社会悲剧的出发点。小说从正面着力刻画的不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而是作品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本身的思想弱点。从涓生和子君冲破阻力争得了自主婚姻,婚后社会迫害的继续存在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到最后这自主婚姻的破灭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指出了在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着个性的解放。它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品采取“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的一年的经历,以小说主人公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具有很浓的抒情性。小说的细节描写也颇具匠心,油鸡和阿随的命运同子君感情变化的呼应,收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相关思考:

  1.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答:《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时代的青年们所热烈追求的生活理想,也是当时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当时的这类作品,大多致力于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的斗争过程,并往往以自主婚姻的实现作为结局。但鲁迅的《伤逝》却以悲剧收场,而且不是一般的恋爱悲剧,而是自由恋爱成功后的婚恋悲剧。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在相爱的过程中,尽管遇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阻挠,但他们无所畏惧,毫不退缩,子君的态度尤其坚决。面对父亲和叔父的反对,她坚定地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权利!”正是靠这种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态度,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阻碍而结合,实现了婚姻自主的理想。

  但涓生和子君婚后的“安宁和幸福”并未维持多久,他们的爱情悲剧恰恰发生在恋爱成功,婚姻自主之后不久。首先来临的打击是涓生被解聘。失去职业后,他们的生计成了问题。虽然他们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开一条新路”,但都没有走通。这使他们的爱情生活蒙上了阴影。加上结婚后,子君以为追求的目标达到了,便日渐沉浸在小家庭琐碎的生活中,不再去上进了,变成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甚至有些庸俗的家庭主妇,甘愿做靠丈夫养活的附属品。实际上,子君尚未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停止了追求。软弱而自私的涓生在感受到婚后生活的平庸和生活的压迫时,只想着“救出自己”,并自欺欺人地把抛弃子君作为自己“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去”的第一步,结果是导致了子君的死亡,而他自己也并未真的跨入新的生活,整日在悔恨与悲哀中消磨着生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既是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黑暗势力的破坏与迫害,也与他们本身的弱点——如软弱、自私、目光短浅和狭隘自私的个人主义等有关。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意义在于,它启示人们:在一个不合理的社会中,单纯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在为社会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个性的解放和个人婚恋的幸福。

  2.分析子君形象。

  子君是一个受“五四” 新思潮洗礼,但还没有完全脱尽旧思想影响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宣言,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她敢于蔑视封建礼教,对个性解放的要求非常强烈。子君为了在两性关系上求得“纯真热烈 爱”,不顾族长们的“威严和冷眼”,也毫不畏惧周围的“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镇静地、大无畏地走她的路。子君的反封建精神,显示了“五四”时期中国妇女的初步觉醒。

  子君的根本问题在于:她作为反抗的主要动力仅是爱情,这本身就决定了她的悲剧。她除了追求个人的爱情幸福之外,没有什么政治理想或社会抱负。她把家庭生活当做整个人生意义,整天忙碌于家务琐事,热心于养“小油鸡”“叭儿狗”,或者浪漫地回味过去爱情生活的乐趣。她与涓生同居以后,完全陶醉于平庸、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先前在会馆里与涓生“谈家庭专制,谈打破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的`热烈气氛也全然消失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争取个性解放的子君终于未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子君走出封建家庭,走进了小家庭,在旧势力压迫下,又回到封建家庭,在无爱的人间抑郁而死。子君的悲剧表明: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应该别寻出路。

  3.分析《伤逝》的主要艺术特色。

  答: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深重的抒情性是《伤逝》的主要艺术特色。

  在结构上采用第一人称手记的形式,以抒情主人公“我”的思想感情发展为主线,将人物、事件等连缀起来,极富感情色彩。在描写方法上不重外貌描写,而是采取多种形式,细腻逼真的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思想感情的变化,如心理描写、内心独白等。

  在语言上大量采用反复、排比、比喻等诗歌常用的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以倒叙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的一年的经历,以主人公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把主人公的感情发展脉络清楚地表现出来。

  此外,小说的细节描写也颇具匠心,油鸡和阿随的命运同子君感情变化相呼应,收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4.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伤逝》是鲁迅惟一的爱情小说。它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在于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子君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以个性解放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涓生建立起小家庭。但是胜利的喜悦却是悲剧的起点。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势力的压迫。封建势力视青年自由恋爱为丧风败俗,涓生的失业加速了涓生和子君感情的分裂。但子君及所信奉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子君追求的只是恋爱婚姻自由,奋斗目标的实现,就把狭窄的小天地当做整个世界,把小家庭生活当做整个人生意义。这样,人的性格也就必然变得庸俗空虚,胆怯虚弱,爱情也因此褪色,这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也是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道路的探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的性格悲剧说明首要的是要比较清醒地认识现实,去掉唤醒,才能在严酷的现实中站稳脚跟,不失去“现在”,才可能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