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鲁迅”,一个对同学们而言并不陌生的名字,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课前预习简要地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生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要补充介绍? 生2: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师: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真不少。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用深刻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永远离开了我们,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地涌上街头,为他送行。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呢?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赫然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这也许就是对他最好的诠释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笔下雪的世界。(屏显。)
鲁迅——民族魂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现在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字词提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嗡嗡”的“嗡”,“磬口”的“磬”,“脂粉奁”的“奁”,这几个字的字音字形比较重要。 生2:老师,我发现课本上“蜡梅”、“胡蝶”、“壶卢”的写法和现在不一样。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开始不久,白话文的实践经验不足,还有待完善,因此很多字现在看来不对,但在那时却是正确的,因此可能有出入。不改是为了尊重原著并保留白话文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接下来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第2自然段中“以自身的滋润相粘(nián)结”,第4自然段中“他们决不粘(zhān)连”,“旋(xuàn)风忽来”,还有上文中“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xuán)转而且升腾”。
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把整理出的字词齐声朗读两遍。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分成男女生两组,女生朗读前三个自然段,男生朗读后三个自然段,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好。
(生分组朗读。)
师:同学们声音洪亮,对文章节奏、感情的把握较为准确。我想找两个同学问一下,男生和女生分别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相应部分的?生(女):读前三段,我们应读出南方雪的美好以及作者的思念和向往之情。 师:我听出来了,那么男生呢? 生(男):后面三段应表现出对北方雪的赞美之情,要读出气势。
师:所以男生读的时候感情还可以更激昂一些,女生可以更甜美一些。文章我们读过了,下面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文字,领略先生的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的文学之美和意境之美。(屏显。)
文学家——品味文学之美
思考:你认为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一共描绘了几幅雪景图? 生(齐):两幅。一幅是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朔方雪景图。
师:真是异口同声啊!
(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师:“朔方”是什么地方? 生1:北方。
师:文章描绘了北方雪景和江南雪景,这里体现了什么的转换?
生2:地点的转换。
师:我们先看看作者在江南雪景图中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生3:写了“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写了草。
师:作者在描写花草的时候,抓住了花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生4:颜色!
师:我们一起把描写颜色的词读一遍。 生(齐):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 师:文章除了对植物的描写,还写了什么?生5:还写了动物。“胡蝶确乎没有”,“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师:“胡蝶”、“蜜蜂”真的有吗? 生6:没有!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没有?
生7:从“确乎没有”、“记不真切”、“仿佛”这些词可以看出来。
师:这种写法我们曾经学过,朱自清的《春》当中,描绘“春草图”时这样写到:“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生8:虚写,也就是想象。
师:很好!同学们对于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老师很佩服。那么这幅图景中作者还写了其他内容吗?
生9:还写了孩子们堆雪人的场景。
师:这里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孩子们在冬天的活动,你觉得写这个情景有什么作用呢?
生10:孩子们在冬天玩得很开心,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生11:我觉得江南雪景图前面描绘花草时有色有声,有对实景的描绘,也有想象中的虚写,景物描写是静态描写,而这里的塑雪罗汉又加上了动态描写。
师:这位同学的品读真的很到位,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尝试着概括一下:江南雪景图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看?
生1:江南的冬天是一种温润的美。 生2:应该是美艳、不能持久的。
师:你是指塑的雪罗汉很快就消释了,对吗? 生2:嗯。
师:同学们可以回到文本中再找找。 生3:我觉得是“滋润美艳之至”。
师:这位同学提取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这样一幅画,除了塑雪罗汉是在冬天做的事情,其他的情景像是冬天吗? 生4:不像。
师:如果非得说是冬天,也是暖冬。所以说,除了“滋润美艳”之外,这样的冬天还有什么特点? 生5: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生机盎然的。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下面我们集体来概括一下江南雪景图:江南雪景图是一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的雪景图。这样一幅声色和谐、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的江南雪景图美不美?生(齐):美。
师:同学们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生1:柔美。生2:优美。
师:很凝练,我们就用“优美”好不好? 生(齐):好。 (板书:优美。)
师:下面我们齐读前三段,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能超越上一次的朗读。 (生齐读1—3自然段。)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品读一下朔方的雪景图中写了什么。
生1:写了雪的蓬勃。
师:文本中是怎样描绘的?谁来说?
生2:“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生3:“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绝不粘连。” 生4:“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 师:同学们找得很全,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描写朔方的雪的关键词。 师生(齐):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奋飞,灿灿生光,旋转升腾。
师:那么朔方的雪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1:孤独的,没有南方的雪滋润。师:你从哪里读出了孤独? 生1:“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生2:我觉得朔方的雪还有一种旺盛、不可抑制的力量。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2:“如包藏火焰的大雾。”这个比喻写出了朔方的雪蕴含着伟大的力量。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从文中归纳。文中有现成答案,你们找到没有? (生摇头。)
师:同学们好像忽视了文章的开头。 生3:找到了!是“冰冷、坚硬、灿烂”。师: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下。 (生齐读。)
师:“暖国”是哪里?
生4: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师:江南属不属于暖国? 生(齐):属于。师:江南有没有雪? 生(齐):有。
师:有雪。可是先生却说“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也就是说“冰冷、坚硬、灿烂”指的是何处的雪?生(齐):朔方的雪。
师:这几个词在文中如何理解?
生5:和江南温润的雪相比,朔方的雪是“冰冷”的;和江南在日光中渐渐消释的雪相比,朔方的雪是“坚硬”的、“灿烂”的,这和江南的雪是截然不同的。
师:很好,我们同学理解得非常好!刚才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了江南雪景图,叫“优美”,那么与此相对的朔方雪景图该如何概括呢?生1:刚毅之美。 师:用两个字。 生2:壮美!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板书:壮美。)
师:下面我们齐声朗读一下后三自然段,读出壮美之感。 (生齐读。) 师:这两幅雪景图,一幅是江南优美的雪景图,一幅是朔方壮美的雪景图,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齐):对比手法。 师:正是对比。 (板书:对比。)
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雪景,这里仅仅是在描绘雪景吗?
生(齐):不是!
生1:作者通过写雪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2:这是借景抒情,借描绘朔方雪悲壮的战斗来表现自己的斗争精神。
师:大家都说这里不仅是写雪景,那么,你能感受到这两幅雪景图背后深沉的情感吗?作者分别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写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屏显。)
思想家——感受情感之切
思考:你能从这两幅雪景图中感受到作者更深沉的情感吗?
生1:我觉得江南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深切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师:鲁迅的故乡在江南,他在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江南的雪景,蕴含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生2:写这篇文章时鲁迅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所以我觉得文章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师:这位同学能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非常可贵!回忆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所以说作者在写江南的雪时所表达的更重要的情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这是一种炽热的追求。
(板书:炽热的追求。)
师:下面大家再说说作者写朔方的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1:朔方的雪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决定要义无反顾地战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志向。
师:什么志向?
生1:要为全人类服务,要为全国人民的解放而战斗。
师:要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斗献身,你读出来了,很好。
生2:我觉得写朔方的雪是为了表现作者不懈的追求以及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就算别人不理解,他也依然要勇敢地与黑暗现实作斗争。
师:就是坚守那份孤独。我们生在南方,对北方的雪只能从电视上看到,但是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那幅画面:在空旷的原野上,你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天气的奇寒,你能感受到的只是旋风的呼啸,那里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灿灿生光,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冰冷,坚硬,灿烂。朔方的雪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其实就是作者的品质。我们看到作者有怎样的品质?
生1:独立张扬,反抗环境。 生2:不屈不挠,勇于斗争。师:很好,朔方的雪就是作者不屈抗争的写照。 (板书:不屈的抗争。)
师:作者在写景的时候不仅是单纯的写景,而是融汇了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叫什么? 生(齐):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师:在江南雪景图中,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朔方雪景图中,他表现了不屈的抗争精神。我们来思考,对理想的追求要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生(齐):战斗。
师:很好,作者的理想就是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板书:用战斗来创造美好世界。)
师:这两幅雪景图各具特色,当中蕴含的情感也不尽相同。我们来分析一下,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更倾向于赞美哪里的雪?(屏显。)
革命家——追寻战斗之魂
思考: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
雪呢?说明理由。
生1: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的精神是作者追求的。
师:因为朔方的雪的精神正好和作者的精神相契合,所以你觉得作者更喜欢朔方的雪。
生2:因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但是它不真实,而且很容易融化,从“塑雪罗汉”事件就可以看出,作者应该是惋惜之情。
师:南方的雪非常美,它美艳、洁白、美丽,但是非常容易消融,所以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朔方的雪。
生3:我也认为是朔方的雪。因为南方的雪晴天虽然很美,但晴天让雪罗汉皮肤消释,寒夜又使它的皮肤结一层冰,它很容易被坏境改变。而朔方的雪生活在严酷的环境中,勇于同严酷的环境作斗争,表达了作者那种不屈的精神。师:她回答好不好? 生(齐):好! (生鼓掌。)
师:大家都说作者更倾向于赞美朔方的雪。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1:作者固然是倾向于朔方的雪,但是他对江南的雪更热爱一些,江南的雪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当时正处在相对来说比较光明的状态。
生2:作者更倾向于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是美好的,而朔方的雪却是孤独的,而且写江南的雪用了大量篇幅。
生3:美不经过雕琢是不可以长久保持的,所以作者还是更倾向于朔方的雪。文中“但是”这个峻急的转折很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师:你很善于抓关键词,非常好。大家的讨论很激烈,却都是经过思考得到的观点。江南的雪美不美?
生(齐):美。 师:作者爱不爱? 生(齐):爱。
师:有同学说南方的雪虽容易消融,但作者的喜爱之情仍显而易见,可是朔方的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才是作者倾情赞美的。喜爱与赞美是有区别的,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问题:作者称“朔方的雪”是什么? 生(齐):“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师:雨雪本无生命,作者却用了“孤独”、“死掉”、“精魂”这些字眼,我们如何理解?
生1:“孤独”是指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那种独立昂扬的精神。
生2:因为雪是雨变成的,所以雨的牺牲、死亡才换来雪的诞生。
生3:“精魂”是精髓、灵魂的意思,是指朔方的雪的献身精神和战斗精神。师:这闪闪的、旋转升腾着的不仅是雨的精魂,更是人的精魂,是谁的精魂? 生(齐):鲁迅!
师: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是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民族英雄!其实,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我们一起来看。(屏显。)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师:《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我们会在高中阶段学到,这里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指具有何种精神的人?生(齐):具有战斗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人! 师:很正确!《自题小像》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尽管如此,我仍然要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这些句子是不是让我们对先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齐):是的。
师:课文学到这里,老师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我来把文章读一遍好不好? 生(齐):好!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鲁迅《而已集》杂文集:《意表之外》2023-08-04 19:11:49
情暖元宵包汤圆活动策划方案2023-08-12 13:53:14
大学生校服设计大赛策划书2023-08-13 00:58:07
鲁迅《而已集》杂文集:《意表之外》2023-08-04 19:11:49
《以脚报国》2023-08-02 11:27:29
雪鲁迅教案2023-08-16 07:19:34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