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鲁迅故乡的优秀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14 05:40:51 来源:高考在线

  鲁迅《故乡》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小说的创作特色,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2.品味理解关键词句,理解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

  3.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的悲惨、农村日趋破产的根源。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一、导入

  鲁迅创作谈

  材料一: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推文艺…… ——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二:为什么做小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地称小说为“闲书”。 ——鲁迅(《我为什么做起小说来》)

  那么《故乡》的写作为的又是什么呢?引出《故乡》

  问:《故乡》的主要人物是哪几个?——“我”、闰土、杨二嫂。

  问: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三个人的生存状态。——辛苦。

  问:引列夫·托尔斯泰话语“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本文中三个人虽然不幸是一样的,但他们的不幸又有什么不同?

  ——我:辛苦展转;闰土:辛苦麻木;杨二嫂,辛苦恣睢。

  二、课文研读

  1.闰土的辛苦

  ①找出文中的语段集中体现闰土的“辛苦”

  听该部分录音,简单思考

  a.文章是通过那些描写手段来展现闰土的辛苦的?从文章中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

  ——神态、语言、外貌……

  b.用文中的一个名词概括闰土的整体形象特征——木偶

  ②在这部分文字中,这个“木偶”是否曾经生动过?

  ——第59、60节(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找出生动的词语:欢喜、凄凉;动着嘴唇、没有作声。

  ③是什么使闰土变成这样的“木偶”的?从文中找出两处文字来说明。

  ——71节和74节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④朗读三节文字,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欢喜和凄凉的原因是什么?——欢喜:我对他的态度,看见我的兴奋;凄凉:自己处境的不尽人意,两个人之间身份的差距……

  b.动着嘴唇却没能说出来的话有什么?他为什么没说?——迅哥儿……

  c.闰土为什么不痛快的诉说自己的苦痛?他怎么这样说话?

  在看待孩子的问题上,闰土和“我们”有什么差异?通过这种差异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闰土的思想观念?

  ——闰土已经不善言辞——没有机会表达,也没有人愿意听他表达——哑巴吃黄连,往心里苦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奇怪,已经有六个孩子在帮忙了,却还是吃不够——多子多福——愚昧(在“我”母亲看来,“多子”是给他带来灾难的原因,而闰土觉得应该给她带来幸福。)

  总结: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思想让生活困顿的闰土变成了“麻木”的木偶人。

  ⑤当年的闰土是否这样?请同学们从形象、语言两个角度来观察一下当年的闰土。

  ——12节、18节-29节

  齐读部分段落:体会、概括闰土当年情况——活泼的孩子。

  ⑤总结:活泼的孩子 —— 木偶;

  人 —— 非人

  一个残酷的社会把一个生动活泼的孩子变成了精神“麻木”的木偶人,把人变成了非人。

  2.杨二嫂和“我”的辛苦

  ① 如果说闰土经历了“孩子”到“木偶”的蜕变,那么请你用简单的话概括杨二嫂的变化。——“豆腐西施”到“细脚伶仃的圆规”

  “豆腐西施”可见杨二嫂当年怎样?

  豆腐西施:白嫩、美丽、柔弱

  ② 圆规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 ——尖、细

  ③ 作者后来把杨二嫂直接指称为“圆规”,阅读文字(38节-52节),找出杨二嫂身上和圆规相近的特点。(外形的近似、性格的近似 ——尖刻、刻薄)(学生回答时朗读杨二嫂的语言)

  ④ a.杨二嫂刻薄“我”的话,其真实性如何?——显然是虚构的

  “我”的辛苦:回故乡卖家产,从此远别故乡——--朗读开头部分——辛苦展转

  b.杨二嫂的随口胡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可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随口胡诌,为了给自己蹭点小便宜制造借口和机会。

  ——损人利己、自私、刻薄

  c.那你愿意成为“圆规”这样的人吗?

  那样二嫂甘心成为“圆规”似的人物吗?

  ——“豆腐西施”中暗含的轻侮、不庄重的成分,说明杨二嫂也生活在一个被人轻视的环境中,她的“圆规”品行可能是自我保护的结果、为生活所迫。

  ⑤ 总结:豆腐西施——细脚伶仃的圆规

  人 —— 非 人

  总结:一切都改变了:当年故乡如美丽的神异图画,现在成了萧索的荒村;当年我心目中情同手足

  的勇敢机智天真的小英雄,也已成了如隔了一层厚障壁的苍老麻木守旧的木偶人了;当年那个端庄文静的豆腐西施,也已成了放纵刻薄自私细脚圆规了。

  三、深入探讨

  ①.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三个人物?

  ——三个人物的命运象征了整个社会中所有人的命运。

  [展示《我为什么做起小说来》]

  所以我的取材,我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只有主要的几个人,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式是适宜的。

  ——鲁迅(《我为什么做起小说来》)

  ②.问:在这样的社会,“我”、杨二嫂、闰土有没有自己的希望?

  明确:闰土的希望寄托在神佛上;杨二嫂的希望寄托在对别人的损害上;“我”寄托在手制的偶像上(追问)(从我们局外人的角度看,这能算是希望吗?)(难道彻底没有希望了吗?作者绝望了吗?)

  ③哪一部分文字的描写说明作者心目中是有希望的?那幅朦胧的画面象征了什么?为什么其中没有了闰土,如果要你加上合适的人物,在本文中选择谁?为什么?——孩子(宏儿或水生)。

  ④.小结,全体朗读最后一节,结束。[投影11]

  四、作业布置

  1、相关配套练习

  2、背诵最后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