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鉴赏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学写“陵”字。
2、有感情地读古诗,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物,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题目入手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1、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预设:
(1)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我从“送”这个字知道的。 (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补充:在古代,交通和信息不像现在这样便捷,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示彼此的深情厚谊。
(2)我还知道他们是在黄鹤楼送别的。 (你知道了地点。)
(补充)黄鹤楼是三大名楼之一,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3)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你知道了送别的对象。)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是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孩子们,把这个名字读一读,牢牢地记在心里。 (齐读“孟浩然” )
2、广陵:这是孟浩然要去的目的地(陵字变红)“广陵”就是咱们现在的江苏扬州,是当时非常繁华的城市。
写字:陵, 左耳旁和山有关,所以常用作地名,请同学们在你的生字本上练写一个。写好举手让我知道。
3、你们很善于从题目中掌握信息。那题目里还有什么你不懂的吗? 比如“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 谁)在( 哪 )送别友人( 谁 )到( 地点)。
二、 知诗人
题目中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是不是可以赶快读读诗句了?不着急!老师课前给大家留的预习任务都完成了吗?来和大家交流一番吧。
(李白、李白典故、创作背景、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情)
小结,板书:这叫“知诗人”
三、读诗文
1、出示全诗,要求读正确即可。(请三四位同学)
2、大家一起帮助同学读正确。
3、小结: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之下,我现在能“读诗文”了。板书:读诗文
四、解诗意:是不是觉得光读正确没什么味道?那是因为里面还有你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生边提,师边副板书)
1、提问,预设:
(1)、西辞
(2)、孤帆远影碧空尽,整句都不懂
(3)、下
(4)、唯见
(5)、天际
(6)、烟花三月
(7)、故人
2、同桌研讨(通常用什么办法?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句……)
3、汇报。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吧。
故人:老朋友。
西辞:辞别西边的黄鹤楼。(武汉的黄鹤楼在长江和汉口的交汇处)
烟花三月: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碧空:有点发蓝的天空。
尽:消失了。 唯见:只见。 天际:天边
(整句诗有人说也可,无人说就直接出示)
4、这叫解诗意。板书:解诗意
5、当我们懂得了诗的意思,再来读读。(全班齐读)
似乎比前面读得有味道了,让老师听出了两位友情深厚的诗人依依惜别的情绪。
五、同学们查找的资料里,有几点我特别感兴趣。
1、这李白专门约孟浩然到黄鹤楼饮酒,肯定有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他们会说点什么呢?(老孟……小李……)
2、还有一点我觉得李白喝多了,作诗也出错了。(孤帆)
3、整首诗里似乎没一处写明诗人和朋友友情多深厚,每一处写他送友人时多么依依不舍。那是怎么让我们感到的呢?(板书:借景抒情)
4、现在,我们仿佛才深深体会到了诗句中两个好友之间的真情。让我们也站在滔滔江水边,陪李白一起送送好友吧。(配乐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5、板书:悟诗情
六、作业:用刚刚学到的学古诗的方法,试着去自学以下几首送别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孟浩然《他乡七夕》赏析2023-08-07 02:27:15
孟浩然早寒试题答案2023-08-08 02:03:35
孟浩然《舟中晓望》原文译文与赏析2023-08-10 18:50:14
孟浩然《他乡七夕》赏析2023-08-07 02:27:15
孟浩然早寒试题答案2023-08-08 02:03:35
孟浩然《舟中晓望》原文译文与赏析2023-08-10 18:50:14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