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莫言学习讲故事的技巧与方法
听莫言说故事
莫言说:“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确实,2012年12月8日,他在瑞典学院讲到的那些故事,让人百读不厌。有个小故事,大家或许还记得。他说,三十多年前,自己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正在办公室看书,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他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他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说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他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他洋洋得意了许久。事过多年后,他却为此深感内疚。这样的事情,寻常不过,可经莫言这么一说,便有了意思。长官明明是找对面的人,莫言为何偏偏要搭腔呢?当年看到长官那“面红耳赤”的情形何等“洋洋得意”,可多年后为何又会“深感内疚”呢?短短几句话,一次又一次地在作家与听众心里掀起情感波澜。这种讲故事的本领,若能用到我们的笔下,作文也就妙不可言了。
山之美在于峰回路转
山之美在于峰回路转,水之美在于波澜起伏。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写作记叙文也是这个道理。据莫言介绍,当年他喜欢到集市上听人说书,可当他将听来的故事复述给母亲听时,起初她并不感兴趣。后来莫言在复述故事时添油加醋,编造了一些细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这样一来,他讲的故事不仅吸引了母亲,连他的姐姐、婶婶、奶奶,都成了他的听众。莫言是怎样让故事掀起波澜的呢?
一、在铺垫之中彰显抑扬之美 本来是要赞扬某人,下笔却先贬抑他;本来是要贬抑某人,下笔却先赞扬他。前者叫欲扬先抑,后者叫欲抑先扬。这么做,能在抑扬变化中形成跌宕,在认识纠偏中带来波澜。这样,文章有了铺垫,在情节突转之时往往会显得格外精美。在回忆童年生活时,莫言就讲过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老人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这个写母亲的故事,真是精彩!在今天,一碗饺子寻常不过;在那个年代,只能是节日里的一种奢望。“我”正在享受饺子时,遇上了乞讨的老人,这是一巧;给他半碗红薯干也算是客气,不料老人竟“愤愤不平”,这又是一巧。至此,作家还没有用片言只语描写母亲。在“我”气急败坏之时,才引出母亲的举动。如此一来,情节顿起波澜,母亲的人格也大放异彩。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结尾自然就不会如此精彩。
二、在悬念之中突出结局之巧在文章开头或中间设置悬念,然后展开故事情节,到一定时候再揭示悬念,写出结局。这样的写法,能始终牵引读者的视线,让他们欲罢不能。莫言讲故事,就很讲究设置悬念。回忆多年前爷爷讲过的一个故事,他是这样说的: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去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在这个故事里,莫言先渲染天气之恶劣,继而用大家无理的猜测推动情节发展,最后在众人将其中一位“扔出庙门”之时,猛然引出让人意料之外的结局——“那座破庙轰然坍塌”。这样的故事,读者自始至终都想知道结局,可作家就是避而不谈,令人欲罢不能。若是平铺直叙,下笔便交代前因后果,故事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习作亮相
我不是乞丐
李山戴着眼镜昂着头,大踏步地走着。他没有戴太阳帽,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他一心只想早点到校。
李山正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一个三轮车夫来到他身边,摇着铃铛问:“同学,你需要车吗?”李山转过头去,看到了那个三轮车夫,他面容瘦削,目光中含着乞求。“只有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女走路怕累,才会以车代步。”李山上学一次也没坐过车。他想到父母挣钱不易,忙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不耐烦地说:“去去去,我不要!”说完,继续走自己的路。
车夫骑着车子跟在他后面,一路不停地摇着铃。突然间,李山意识到,这可能是这个车夫唯一的生存方式。他又一次回头,看了看这个瘦弱的车夫。李山顿时产生了一丝怜悯之情。车夫还没有死心,仍然摇着铃:“来吧,同学,我送你,我不会要你多给钱。”
“好吧,到一中多少钱?”“五块。”
李山二话没说,便跳上了车。车夫那古铜色的手紧握车把,两只脚用力一蹬,车子前行了。遇到上坡路,他便躬起瘦弱的身子,屈起手臂,把全身的力量都用到脚上,用力踩着。有时他的屁股会离开座位,以便把身体的重量也压到脚踏板上去。
也许路程太长,车夫累了。在他回过头来看后面时,李山发现他咬紧牙关,紧锁眉头。“大伯,慢点儿没有关系!”李山叮嘱了一声,“别累着您了!”“大街小巷过了不少,这算什么,累不着!”车夫说完看了看他,动了动干裂的嘴唇:“谢谢你的关心!”声音那么柔和。
到了校门口,车夫停下来,李山从口袋里掏出十块钱递给车夫,说:“不用找了。”车夫急了,连忙说:“我又不是乞丐!”说完给李山找回了五块钱。
阳光下,李山目送着车夫。车夫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小巷里,留下李山久久地立在校门口。
【简评】这篇记叙文,其实挺不错的。从整体上看,情节完整,叙事清楚;从细节上看,有人物外貌的描写,也有人物语言的描写,尤其是“我”因为关心车夫而破例坐车的情节,更让主题变得美好。但是,本文平铺直叙,缺少波澜,内容一览无余,文章的吸引力也就打了折扣。升格时要想一想,既然有施舍之意,能不能在情节上出点新意呢?比如你不坐他的车,却硬要将车费给他;又比如说车夫想挣钱,当李山多给他钱时,他又拒绝了。这样写,“我不是乞丐”这一题目会表现得更深刻。
升格作文
我不是乞丐
李山戴着眼镜昂着头,大踏步地走着。他没有戴太阳帽,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他一心只想早点到校。
李山正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一个三轮车夫来到他身边,摇着铃铛问:“同学,你需要车吗?”李山转过头去,看到了那个三轮车夫,他面容瘦削,目光中含着乞求。“只有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女走路怕累,才会以车代步。”李山上学一次也没坐过车。想到父母挣钱不易,李山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去去去,我不要!”说完,继续走自己的路。
车夫骑着车子跟在他后面,一路不停地摇着铃。突然间,李山意识到,这也许是车夫唯一的生存方式。他又一次回头,看了看那个瘦弱的车夫,顿时心生了几丝怜悯之情。车夫也没有死心,仍然摇着铃:“来吧,同学,我送你,又不要你多给钱。”
“好吧,到一中多少钱?”“五块。”
李山没有还价,对车夫说:“好吧,跟我来!”李山加快了脚步,车夫紧紧跟着,“吱吱嘎嘎”的响声一路响起。上坡了,李山回头一看,他那古铜色的手紧握车把,两只脚用力地蹬着车,那瘦弱的身子显得更单薄了。见车夫踩得辛苦,李山更坚定了不坐车的决定。他对车夫说:“跟着我!”
快到校门口了,李山停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递给车夫:“给你的。”“可你没坐车呀!”“我从不坐三轮车。”“啊?那你为什么让我跟着你走?有病!”说完,车夫擦了擦脸上的汗,骑车掉头就走。
李山大声喊道:“这钱是给你的——”车夫头也没回,答道:“我又不是乞丐!”不知怎的,李山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简评】好的文章,不仅需要好的材料,还需要巧妙的构思来表现。升格文便很好地做到了这点。具体而言,因为怜悯车夫,李山叫上了车夫;叫了车夫,李山却并不坐车。这一看似怪异的举止,不仅符合李山的个性,同时也暗示了他善良的心灵。车夫一直跟到校门口,最后却因为李山没有坐车而拒收车费。这一看似反常的举动,展示的是车夫人格的尊严。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然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尤其是人物对话中流露出的真情,美好而令人深思。
设置悬念要讲技巧
记叙文情节波澜迭起,其实是一种“平中出奇”的技巧。如果我们在看似寻常的内容中设置一些戏剧性的情节,读者在阅读时便会顿生意外之感。运用这种方法作文得注意两点:
波澜需要铺垫 最美的彩虹往往出现在风雨之后;作文是一个道理,最美的波澜,离不开适当的铺垫。这种铺垫,可能是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也可能是故事情节的逐层交代,也可能是人物醒悟之后的幡然变化。为了练就这种本领,平日大家不妨多读一些类似的文章。读多了,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悬念应该自然 再精彩的悬念,也只是文章的一种表现形式,最终都为主题服务。因此在构思情节时,不能一味追求猎奇出新,得注意内容的真实性。要知道,脱离了生活这块沃土,悬念便是空中楼阁,不仅不能获得读者认可,反而容易引起反感。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莫言的名人故事摘录2023-08-17 23:17:26
从乐读到苦读-早年莫言的读书故事2023-08-04 07:08:52
地球日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023-08-06 20:22:18
莫言的名人故事摘录2023-08-17 23:17:26
从乐读到苦读-早年莫言的读书故事2023-08-04 07:08:52
莫言《母亲》原文及赏析2023-08-15 05:19:38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