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感言1
20xx年10月11日,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于瑞典学院接受颁奖。其长达45分钟的获奖感言受到了长达3分钟的雷鸣掌声。
从掌声中不难看出莫言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莫言淳朴而接地气的笔风。他在获奖感言中着重介绍了他与他的母亲的故事。他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给了莫言重要的人生启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纵使生活在贫困社会,她也给了莫言读书,学习的时间,这为莫言获奖打下了必要基础。莫言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莫言脑海里留下了印记。人虽先亡,但仍改变不了莫言对她的尊敬与感激。纵然年幼辍学,但年少的幻想,为作品提供了素材,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贫困的社会不但没有磨掉莫言热爱文学的心,反而给他带来了今天的成就与辉煌。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生活在当今社会,早没有了当初的饥困交迫与年幼辍学,取而代之的是飞速的发达科技。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为祖国开发更多的资源,争取更多的荣耀。这才是我们这些祖国的未来之花所肩负的使命与奋斗目标。
莫言获奖感言2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达成所设定的目标,就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一步一步地踩着失败的“尸体”走过来的。成功,对于一些人来说,表面上是一种荣誉,但是这些人看不到人家成功背后的事。
成功的背后是辛苦的,这让我想起冰心老人的一首小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的,做一样艰难的事,一旦你成功,你会觉得做的事,花费的精力,付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然而,成功也会吸引众人的目光,有的人不是崇敬的,而是嫉妒的,让成功的人生活在惶恐之中。
20xx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说:他既惊喜又惶恐,“喜”的是自己获得这一奖项,“惶恐”的是有了这项荣誉,将会有更多的人盯着自己找毛病,为难自己,让他难以抉择。通过名人的话,可以看出现在某些人思想之差,品质之坏。
其实,在现代社会上,就有一些人,自己能力差,做任何事难以成功,他们就见不得别人好,一旦别人比自己好,他们付诸行动,把找到成功的人的日常琐事中的小问题,进行聚焦,然后再放大,公布于众,使成功的人身败名裂。这些人不是用正常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成功。
不仅仅社会如此,在学校里,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同学之间互相攀比,比谁穿戴好,比谁更富有。如果自己在这项攀比中输了,必须在那一项或多方面找出他们的不足,扳回了面子。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应该严厉制止。
这种现象,无论在小地方学校里,还是在大环境社会上,拿人们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红眼病”,心态严重时,见到什么,都眼红。这种做法不仅害了别人,有时还会害了自己,《三国演义》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心胸狭窄,专门设计害人,最终气死自己。他这种“既生瑜,何生亮”这种“红眼病”被世人警记。
面对这种种情况,不管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以正常人士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成功,要去考虑别人成功的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后努力改正,再去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成功,就不会虚无缥缈,就会指日可待。
所以,当我们遇到成功的人,不要心生嫉妒,更不要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而要给辛勤的人送上自己美好的祝福;遇到失败者,不要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要送上自己真诚地安慰;遇到心生“眼红”的人,而要送上自己善意地劝勉,甚至警告,让他们不要以嫉妒之心去看待别人的成功。
成功,一个词语,一种荣耀,一个人让人心生嫉妒的源头。大家不要让“眼红病”控制你,只要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成功,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
莫言获奖感言3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大家一定对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诺贝尔授奖仪式上,莫言穿着一身中装。获奖要发表感言,莫言的感言基本都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在故事中刻画人物形象,一表示对他们的感谢和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表示歉疚。在他的感言中,我发现有三点特别打动我——这种打动也具有普遍意义,更值得写出,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是他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感恩打动了我。他说:“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母亲虽死,但他在莫言心中却永远活着,永不泯灭,想待敌一般永远伴随着莫言。“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买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心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病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我们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是正确的,母亲用那颗善良的心教会莫言做人的道理,烟味人耿直。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的;莫言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感恩可能也是我们队自己母亲的思念、感恩。这是真切的感受,更是内心无法弥补的缺憾!
二是他爱学习的精神,“辍学以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虽然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他仍不放弃学习的机会。
三是他认为,他要继续“讲故事”,因为他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言下之意,他还要继续为这个真理和正义而奋斗。作为一个作家要有使命感、责任心,作家写作不可能是“纯粹的自我宣泄”、不可能是“高高挂起的孤独感”,他要写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的故事。
莫言的小说和小说人物虽然有点灰色、有点魔幻、甚至有点诡异,但它还是揭示我们这个苦难民族的特定时代、特定生活。
莫言获奖感言4
“作为一个从中国一个遥远的县城——高密东北乡走来的农村孩子,今天能够站在世界知名的大厅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当然,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作家比我值得获得这个奖项。我坚定地相信,只要他们继续写作,只要他们还相信文学是人类和上帝给予的权利的美化,‘她必将花冠加在你头上,把荣冕交给你。’
我同样意识到,文学对于政治争议和经济危机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对人类的影响却是古老的。当文学存在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当它不存在了,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粗鄙而野蛮。因为这个原因,我为我的职业而骄傲。
最后,我想感谢我在高密东北乡的父老乡亲,我永远都是你们中的一员。”
莫言获奖感言5
我读了一小段文字,虽然很少,但可以看出很多的事情。讲述的人物是一位作家:莫言。
它讲述的是莫言作家得知自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惊喜与高兴。“惊”的是自己居然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喜“的是奖果真颁给了自己。但是,他还有一些忧虑。例如,会不会因为他自己得了这个将后,会有人去找寻他身上的缺点。他还说,其他的作家也有实力拿。
这些事情是常存在于我们现处的社会中的。有的人,在别人没有出名前一直默默生活着,一旦有人成名了,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超过别人,就去找他人的缺点公之于众。这是一种典型的嫉妒,红眼的表现。是一种不良的行为,这些事情的发生,很能说明那些“红眼“的无聊,嫉妒心之强。从作家莫言的话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谦虚。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长处,短处。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别人通过努力,不断坚持,不畏艰难地一路走过来,成功了。而你却很悠闲地过着,当别人成功了,你就开始红眼,开始表示不满。请问,你是在不满什么?是在不满自己没有努力,没有坚持,遇到困难就逃避吗?成功不是随手可得的,它就像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一样,需要过程,需要经历风风雨雨后的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那作为人也是一样。
如果你要成功,不要注视着别人,别人出名了,成功了,不会使你也成功。只有靠你自己去拼搏,去斗争、去争取。并且在当别人或身旁的人成功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都不要说别人的家境、环境和经济比你好。想要成功,就要像那些成功的人学习。因为成功的人们都是从一点一滴地到成功的现在的,那么你想要成功,就要像他们一样。
在以后的生活中,当有人成功,出名时,你不要眼红,也不要嫉妒。要多向他们学习,看齐,只有这样才会有所进步;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骄傲,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这样,你才会更成功。
莫言获奖感言6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是个有学问、有知识的人。从莫言获奖后的神情看,他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人。这说明他平时做事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从不浮夸。他不敢相信自己能获奖。这体现了他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他总说别人比他好。
今天,我看到莫言的获奖感言以及他的简历后,感觉他的作品真的想他讲的话那样。他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善于整理、归纳那些发生在他生活过得土地上的故事,并以他那敦厚、朴实、诡异的写作风格,一步一个脚印,最终以他坚强的毅力,将他的作品一部一部展现在中国以及世界读者面前。他赢得了国内外热爱文学的读者们的青睐。
在他的获奖感言中,他说很喜欢讲有关母亲、故乡以及三个哭与不哭、小庙等故事。他与家人的关系也处理的很好。他说这辈子最感谢他的老婆。他说初写小说就是为了不饿肚子,每天都有饺子吃。这是多么简单的写作独白啊!他的作品是生活开出的丰盈的花,现实结出的灿烂的果。这样的花,这样的果,人人都曾有过,并且每天也都有过。只是这样的花与这样的果,被大多数人忽视罢了。而莫言,就是那个在生活的长廊里细心地捡起这些花,小心地摘下这些果的幸运的人。
莫言获奖感言7
在他的获奖感言中他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讲了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有痛苦的,到集体田里是麦穗,母亲被捉住,挨了打,有最深刻的,中秋节母亲将自己的半碗饺子倒给了乞讨的老人;由最早的,小时候拿着家里仅有水瓶到集体食堂打水,将水瓶摔破,被吓得躲起来,母亲找到他后并没有责怪他;有最后悔的,与母亲一起去买白菜,因为疏忽给买菜的老人多算了一毛钱,母亲却责怪了他。莫言身上的许多特点都是受到他母亲感染的,就连他“莫言”这个笔名的起因也和他母亲有关,由于莫言小时候喜欢说话,他就经常被同村的人嘲讽,于是,他母亲就让他不要说话,于是就用“莫言”这个笔名了。
其实莫言他只是个农民的儿子,他写作的素材也都源于他平时的生活中,都是就地取材,都是他亲生经历过的。他周边的一切事物都影响着他,激励着。让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他以一个农民的口气,以那质朴的语言感动了所有人,所以他今天才能得上诺贝尔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获奖的意义非凡,他为像他一样的农民争了光,他为中国人民争了光,他也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争了光。
莫言他小学还未毕业就缀学了,生活艰苦,吃了伤残没下餐。而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莘莘学子无论是在学习环境还是生活条件都不知道比他那个时代好多少倍,但人家却能为祖国争光,我们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行?所以我们只有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祖国,为祖国争光了。现在我是以祖国为荣,将来我要祖国以我为荣。
莫言获奖感言8
最开始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网上便不断有负面消息传出,以至于我这个对诺贝尔奖毫无兴趣的人也关注起了莫言这个鼎鼎大名的人物。
莫言可以说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看了他的作品以及在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时,我内心不由一阵感慨。可以说他不但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抨击历史和政治的虚伪。他用自己独特的技巧揭示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作品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陌生化的处理,赋予了人物鲜活的生命。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鬼灵精怪,丰富的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敌锋总叫人惊叹不已。正对了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在他发表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时,他便说过他有一个此时最思念的人,他的母亲。很多人分享了他的光荣,但他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在这之后他便诉说有关他母亲的事情,从他的语言里,我听到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以及无法回报的恩情。我想若不是他的母亲,莫言或许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莫言说过他要干的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方式,讲他自己的故事。而他自己的方式,就是他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他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是啊!我们不应该也是如此吗?我们所做的事不应该也是这样的吗?他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在我的心中,他也是一位领导者,是在我们内心领导我们灵魂的人。
莫言获奖感言9
莫言在以前是一个多么不起眼的名字,可是现在,他以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迹已成了家家户户重点讨论的人物。
在莫言的获奖感言中,有喜也有悲,喜得是有那么多人可以看到他的成就,悲的是有一个人再也无法看到了。那就是莫言的母亲,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这是没错的。在“我记忆中最早的事”中“我”因无意打碎了家里唯一的热水瓶而不敢回家,傍晚母亲出来找我,知道了事情以后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这教会了孩子要学会原谅。在中秋节那天,“我们”家难得包了一回饺子,每人只有一碗,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时,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碗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不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他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这教会我们要有爱心。一次,我和母亲去捡麦穗,因母亲是小脚,不好跑所以被守麦穗的人煽了一巴掌,嘴角都流血了。多年之后,我看见打我吗母亲的那个人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本想上去找他报仇,可母亲却不承认,他就是当年打她的那个人。这教会我们要学会宽容。“我”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老人的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回家后,看见很少流泪的母亲在哭泣,她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却没有骂我。这教会我们要诚实。
母亲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同时,母亲也是成人之后的老师。同村的人笑我相貌丑陋,而“我”母亲却鼓励我并教育“我”要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会变美。母亲的教育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这些都是赞美莫言母亲的事。
以后都写了莫言想象力丰富,很多人夸莫言想象力丰富,并有一些文学爱好者来“讨教”一些培养想象力丰富的秘诀。但在我想来,莫言的想象力可能大多跟他的生活环境有关,跟他的坎坷有关。总之,他的诺贝尔文学奖是靠他的努力辛苦得来的。如果你也想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就努力学习吧!这是我对莫言获奖感言的读后感。
莫言获奖感言10
日前,我国作家莫言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感言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他母亲的思念,以及母亲对他的成长的影响。莫言生长在山东高密农村,从小就在饥饿,贫穷中,偶然的机会让他有机会去听说书,回来就给母亲讲,然后就是添油加醋的讲,或许这就是他日后成为作家的生活基础。他的母亲,在贫困的时候,给他的是精神上的支持,精神上的财富,他的母亲对他影响很大,只可惜,在他成名后,家人,除了母亲,都能看到他的成功,都能分享他的喜悦,只有他的母亲,不知道,也无法知道。莫言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令我感动。
记得我们国家早些年有一个什么拯救母亲的公益活动,拯救母亲,就拯救了孩子,拯救了一个家庭。母亲,这个角色,是家庭最主要,最重要的人物,是孩子的主心骨,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联想到我的母亲,我就觉得她是对我影响一生的人,我母亲文化不高,但她知书达理,乐于助人,她勤俭朴实,任劳任怨,她宽容,厚道,豁达,善良。我母亲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言谈举止,至今都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比如她夏天晚上为我扇扇子,她点灯为我们制作新衣,春节为我们做豆腐脑,炸丸子,她手提剃头工具上班,为的是午休为同事们剪头发,雨天她为邻居收衣服,冬天为院子扫雪,总之,许许多多的画面,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无法抹去我的记忆,无法抹去我对母亲的思念。我母亲是幸运的,她在晚年,享受到了所有的爱,她衣食无忧,她不担心医药费。我们家6个孩子,都对母亲很孝顺,很体贴,让她在有生之年,她看到了感受到了孩子的爱。当然,我也有遗憾,就是没有带母亲外出看看,所以我现在尽可能带姐姐们外出旅游,因为我那时工作忙,孩子小,姐姐们对父母的照顾多一些,她们都照顾我,因为我最小,因为我母亲最疼我。
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世界上没有比母亲最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了。
莫言的获奖感言,我听了两遍,我感受到他的朴实,他的真诚,他的作品获奖,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敢讲实话,他敢剖析现实社会,他敢说出自己对事物的想法,他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来自活生生的现实社会。莫言,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作家,我敬佩他,我为中国有这样的作家而高兴,他为国家争光了,他为中国的农民,为中国的作家,争气了。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称赞吗?
莫言获奖感言11
20xx年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令全国人民高兴的事情。莫言获得了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打破了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尔奖的魔咒。不仅是我,乃至全中国人民得知这个消息都神采飞扬,为这位作家喝彩。
莫言知道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惊喜而又惶恐”。“惊喜”是自然的,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惶恐”又是从何而来呢?原来伟大的作家跟大多数明星一样,会担心是不是有更多的人盯着自己找毛病,为难自己。
我认为莫言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倘若真有一些无聊的、钻牛角尖的人死盯着莫言,并挑一些毛病为难他,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我们知道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人犯错误是正常的事,但不能犯低级错误。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坚信作家莫言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吸取教训、改正毛病。这样,人们也会谅解你。
莫言说:“果真颁给自己,那么很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这句话流露出了莫言的谦虚。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这句话其实也是这位作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他的谦虚使他不想去攀比,使他的作品的内容更加真实、感情更加深厚。
文学大家的背后缺少不了一种高尚的品格。而这些品格正是引领他们走向成功道路上的指向标。我们青少年从小就要具有良好的品格,从小就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莫言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也是我们青少年努力奋斗的目标。相信不久的未来,中华儿女会拿到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
读了莫言的过奖感言,使我感触很深。莫言获奖让中国人民有信心拿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奖项,让青少年有一双梦想的翅膀,使他们有信心飞向胜利的彼岸……
莫言获奖感言12
我荣幸地获得了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与首届获此奖项的史铁生先生相比,我感到十分惭愧。与诸多同行相比,我也深感惭愧。尽管我表达了这么多的惭愧,尽管我知道伴随着这个荣誉而来的更多的会是冷嘲和热讽,但这毕竟是一件光荣
的事情,因此我要感谢把我推举到领奖台上的推荐评委和终审评委,并感谢设立这个奖项的媒体和设立这个奖项的决策人。我还要特别地感谢为我颁奖的史铁生先生,在新时期文学的道路上,他留下的痕迹,比我们所有人的足迹都要深刻。
据说这个奖有一点“终身成就奖”的意思,一个作家一辈子只能得一次,这就使我不由自主地回顾了一下自己二十余年的写作历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新时期文学勃发之时,我是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凭借着一股急于发出不与他人雷同的声音的热望,几乎是在懵懂无知的状态下,冲上了文坛,并浪得了虚名。这个过程中,当然离不开师长们的教诲、栽培和同行们的帮助与激励。现在,这头当初就很不可爱的牛犊,即将成为一头令人厌烦的老牛,却突然被“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光芒照耀了一下,这可以看作是对我多年耕耘的奖赏,也可以看做是对我的鞭策。
二十多年来,尽管我的文学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有一点始终是我坚持的,那就是个性化的写作和作品的个性化。我认为一个写作者,必须坚持人格的独立性,与潮流和风尚保持足够的距离;一个写作者应该关注的并且将其作为写作素材的,应该是那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出丰富的个性特征的生活。一个写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够使他和别人区别开来的语言。一个写作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应该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视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牛的视角,也许比人的视角更加逼近文学。我不认为一个写作者可以随便对作品中描写的人和事做出评判,但假如要评判,那也应该使用一种不同流俗的评判标准。这样强调写作的个性化,似乎失之偏颇。但没有偏颇就没有文学,中庸和公允,不是我心目中的好的写作者所应该保持的写作姿态。即便在社会生活中,中庸和公允,多数情况下也是骗人的招牌。趋同和从众,是人类的弱点,尤其是我们这些经过强制性集体训练的写作者,即便是念念不忘个性,但巨大的惯性还是会把我们推到集体洪流的边缘,使我们变成大合唱中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声音。合唱虽然是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形式,但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歌唱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声音不被众声淹没。一个有野心的写作者,也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跟他人的作品区别开来。我知道有些批评家已经对这种强调个性的'写作提出了批评,但他们这种批评,其实也正是一种试图发出别样声音的努力。时至今日,我认为已经不存在那种会被万众一词交相称颂的文学作品,我也不认为会存在一个能够满足各个阶层需要的作家,任何一个写作者的努力,都是“嘤其鸣兮,求其友声”。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的个性化,恰是通向某种程度的普遍性的桥梁。
尽管这个奖有那么点“终身成就奖”的意味,但我当然不愿意让这次得奖成为创作的终结。对一头耕耘多年、尚有劳动能力的准老牛来说,已经没有必要再来讲述耕耘的重要意义,默默地埋头拉犁,比什么都重要。“老牛已知光阴迫,不须扬鞭自奋蹄”,何况这“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鞭子还高高地悬在头上呢。当然,这样的比喻马上会让人联想到站在后边扶犁扬鞭的农夫,而谁又是这个农夫?由此可见,没有个性的比喻也总是蹩脚的。
谢谢各位,并向即将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的那位同行表示祝贺。
莫言获奖感言13
在《莫言获奖感言》全文,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亲的愧疚。
他在获奖感全文就写了在我获奖后,有很多人与我一起分享着荣誉,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母亲是他人生的导师,这种导师的表现不是夸夸其谈,不是长篇大论,只是平常入情入得一个关心、一次并惜、一次宽容、一声叹息。有一次“我”把家里唯一的热水瓶打碎,“我”怕躲起来,当妈妈找到我时,只是叹息了一声而已。有一次“我”和母亲一起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结果被看守的人发现了,煽了她一巴掌,她倒在地上,看守的人没收了我们捡来的麦穗,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让“我”终身难忘,当我在集市上再次与那人见面,我想冲上去报仇,母亲阻拦了我。
有一次过节,一家子在一起吃饺子,每人只有一碗,大家对好不容易获得的饺子倍感珍惜,突然来了一个乞丐,莫言给了他几个红薯我没想到乞丐不领情还振振有词的说:“凭什么你们吃饺子,给我吃红薯啊?”莫言火了,回答道我们也不是经常吃饺子的,你要就拿,不要就滚!”这时,母亲一声不吭,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全部给了乞丐……我们都说,母亲是孩子第一个教师,这是正确的;实际上,我们正要说,母亲是不仅孩子也是成人以后的人生文关键时刻的教师
莫言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内疚甚至负罪感可能也是我们对自己母亲的思念,内疚甚至负罪感——这时真切的感受,更是内心无法弥补的缺陷,痛苦就在于这种感受,这种缺陷。
莫言获奖感言14
读了莫言的演讲稿后,我深有感触。有人羡慕他,有人嫉妒他。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想想莫言是怎样获得若贝尔奖的,莫言是怎样努力的。与其羡慕嫉妒,还不如去做点实际的。去学习,去努力,去创造奇迹。
莫言在他的演讲稿上,多次提到理他去世多年的母亲。这说明了他的内心深处感谢并怀念她的妈妈。他母亲虽然不认识字,但是母亲教会了他好多人生的道理。母亲教他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他母亲的故事里,让我懂得了善良、宽容和如何写作。莫言小时候长得丑。母亲却是告诉他,他并不是缺手或缺眼睛,人丑不代表内心丑,只要多做善事,人丑也能变美。这件事让我学会了宽容。面对旁人的议论,必须心胸宽敞,要宰相肚里能撑船。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能堵墙。
在莫言的故事里,还有一件事。莫家一年才吃一顿饺子,然后,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莫言打算用红薯打发他,可是他母亲立即骂了他,随后把自己的半碗饺子给了乞丐。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吃一顿饺子是很奢侈的事,但莫言的母亲把非常珍贵的饺子给了乞丐,这就是善良。莫言虽然也给了东西,但是那仅仅是施舍,而莫言妈妈却是馈赠。409莫言把自己不爱的东西给别人,反而是对老人的不尊敬,而母亲把饺子给别人,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敬佩。
当他获得诺贝尔奖时,他说惊喜而慌恐,惊得是没料到奖会掉在自己头上。喜是真的给了自己。惶恐,是有了光环后,有许多人挑他的毛病。
我羡慕他,同时也努力着向莫言走去。
莫言获奖感言15
首先,它提醒我们中国作家必须摒弃中国文人的劣根性,回归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正确轨道,营造一个单纯、洁净的文坛。在莫言获奖前,很多所谓的专家、作家都预言莫言根本不可能获奖,有不少人甚至对莫言竭尽抹黑、诬陷之能事,有的说莫言崇洋媚外,太迷信诺奖了;有的指其在炒作,借机多卖几本书;有的干脆朝他身上泼污水,说他收买诺奖评委。
实际上,此前普通百姓对莫言获奖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强烈的期待,但与文人不同的是,他们更关心是不是中国作家获奖,而文人的反应所以如此龌龊,是因为他们首先想的是不是自己获奖,如果不是那宁可其他中国作家也不要获奖,这样他们才觉得咱们中国作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也才心安理得。可以说,围绕莫言获不获奖,将中国文人的肤浅浮躁和文人相轻的劣根性再一次摊在了阳光下,而这其实正是影响中国作家走向世界、影响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主流的关键所在,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保持文坛的纯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中国文学,也不可能让中国文学走得更远。
其次,它告诉我们中国作家必须克服浮躁的心态,坚持深入生活,坚持把火热的生活当作创作的动力。
莫言凭什么能获得诺奖,人们给出的回答通常是凭借的是他的实力,可笔者要问的是莫言的实力从何而来?仔细阅读莫言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不仅散发着强烈的乡土气息,而且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这种实力不是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靠着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生活的爱,靠着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靠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无情的解剖及深邃的思考,更靠着一个作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创作出那么多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难怪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赞扬莫言的作品“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可反观当下的中国作家,有几个能像莫言那样踏踏实实深入中国农村体验生活,且一呆就是一年半载甚至好几年?有几个能像莫言那样不为名利所累,潜心创作,写出那么多影响巨大而广泛的作品?有几个能像莫言那样虚怀若谷、宽以待人,面对各种流言蜚语始终保持低调而不愿意伤害别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纵观当今文坛能出其右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有的只是半吊子作家,或是浮光掠影、追风逐日的作家,再就是借着所谓的文学作品大发横财,浑身上下沾满了铜臭的作家。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诺奖青睐植根于生活的作家;文品即人品,诺奖偏爱行事低调的作家,莫言的获奖即是明证,中国的作家如果不能就此作深刻的反省,不能像莫言那样立足生活,深入社会的最底层,搭准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脉搏,深刻揭示小人物的命运,那中国文学绝不会因为此次莫言获奖而走向世界,更不会迎来文学的复兴、文学的繁荣和文学的辉煌。
由此看来,莫言获奖只是中国文学一个新的起点,繁荣文学创作,让中国文学真正屹立于世界文坛,未来的路还很长,中国作家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莫言的语录集锦36句2023-07-31 23:24:27
给莫言的一封信2023-08-09 21:39:55
莫言前尘,只道人生如梦散文2023-08-09 20:31:43
莫言的语录集锦36句2023-07-31 23:24:27
给莫言的一封信2023-08-09 21:39:55
莫言前尘,只道人生如梦散文2023-08-09 20:31:43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