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善良如你的散文

更新时间:2023-08-14 06:02:23 来源:高考在线

善良如你的散文

  看完《人间四月天》,最最打动我的人物不是徐志摩、不是林徽因,不是陆小曼,而是那个一直默默守在徐志摩身后的张幼仪,那个被丈夫抛弃却还心甘情愿为他抚老赡幼的善良女子。

  张幼仪十九岁嫁给徐志摩。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带着几分欣喜,几分欢愉来到徐家,不料却在新婚之夜毫无道理、毫无征兆地遭到丈夫冷遇。张幼仪多么无辜,此前对徐志摩一无所知,嫁给他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婚燕尔,本应沉浸在幸福里的张幼仪却不曾有一丝喜悦,丈夫的客气让她无所适从,客气里透着的冷漠让她感到心酸、凄凉又伴着疼痛,但,又无法言说。十九岁的张幼仪默默忍受了这一切,小心翼翼。

  即使这样,即使张幼仪在他的并不关切的目光里毫无怨言地为他产下一个儿子,即使张幼仪百般的修正自己,迎合丈夫,才华横溢却又不羁的诗人徐志摩还是怀揣着他的年轻梦想去了大洋彼岸,留下她和她刚满月的孩子。怀抱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目送丈夫头也不回的去那个遥远的、对她来说犹如天边的另一个国度,相见遥遥无期,有谁知道年轻的张幼仪心里的痛楚和委屈呢?如果说在此以前,虽然不能拥有丈夫的心却还能时时见到他的人,而现在远隔万水千山,连人也看不到了,然而,不愿意又怎样?能够阻挡住丈夫离去的脚步吗?

  好在公公婆婆对她还好,为了能让他们时时在一起,为挽救她和志摩的婚姻,在徐志摩去了英国一段时间之后,答应帮张幼仪照顾他们的孩子,并出资安排张幼仪去英国陪读。张幼仪在船上颠簸了几个月后,辗转辛苦,终于,带着一脸的惶恐和不安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本以为与丈夫厮守便能让丈夫怜惜,便能捍卫自己的婚姻,却不曾想,在这个冷的让她无所适从的城市,能温暖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熄灭了。她的丈夫徐志摩已经在这块远离家乡的土地上,邂逅了一位美丽而才华横溢的的小姐——林徽因,并且深深地爱上了她。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感情慰籍,没有亲情呵护,张幼仪像是一个被抛弃在一块陌生的土地上孤儿,孤独无助。她的生活陷入痛苦的深渊。那一刻,她隐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喷涌而出,她叹自己的无辜,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可是哭过、叹过,生活还是要继续……

  张幼仪没有闹,没有为难徐志摩,也没有让他难堪,只是顺从他的要求,含泪在异域他乡签下了与徐志摩的离婚协议,成了自古第一个离婚的人。张幼仪并没有做错什么,古代的`休妻“七出”的理由,她一个都不曾有,安分守己,竭力做一个贤惠本分的妻子。可是这样的贤淑换来的结果却是离婚,因为无颜回家,因为怕父母担心,她根本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家人,所有的痛苦和不堪只有生生咽进自己肚子里。甚至在给徐志摩的父母的信里也没有说过徐的半个不字,没有埋怨,没有怨恨,一如既往地给两家父母报平安,一如既往地孝敬她的公公婆婆。

  之后,徐志摩追随林徽因回国,张幼仪一个人开始了异国他乡的艰难生活。一个弱女子,在陌生的土地上,语言不通,自己又孤苦伶仃,没有依靠,生活的惨状可想而知。尤为不幸的是,在离婚之后,张幼仪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可是从先前的林徽因到后来的陆小曼,徐志摩的心从来没有在她身上驻足过。何其悲哀?又何其不幸?十月怀胎,张幼仪承受了巨大的身心痛苦,最后孤零零地在医院为徐志摩生下第二个儿子,徐志摩也只是在她生产之后去看过她一次,仅此而已。

  我不知道张幼仪有没有恨过徐志摩,有没有恨过这个不曾给她丝毫温暖和慰籍,却给她带来巨大伤痛和不幸的男人?她是有充足的理由恨他的,可是,她只是一如从前,默默地关心他的家人,默默地隐忍了委屈和屈辱细心照料他的幼儿,给他充分的自由,尊重他的选择。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让徐志摩的父母伤心不已,因为看不惯陆小曼旁若无人的撒娇和散漫,坚决搬离自己的家,请求已经不再是他们儿媳的张幼仪收留,幼仪没有丝毫不悦,妥善安排二老的生活起居,甚至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生活陷入困顿时,张幼仪主动出资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处处为徐陆着想。直至后来,徐的父母陆续去世,诗人徐志摩完全不懂料理后事,又是张幼仪出资出力安排了他们的善后……

  遭遇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她没有像一个怨妇那样指责徐志摩的薄情,没有像祥林嫂那样向世人诉说婚姻的不幸,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重新站起。她进入德国裴斯塔洛齐教育学院读书,边学习边带孩子。回国后她凭借出色的德语在东吴大学任教。后来在哥哥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她还创立了云裳时装公司,成为了当时上海最高端、生意最兴隆的时尚汇集地。

  她独立,坚强,让徐志摩对她刮目相看,昔日的“乡下土包子”如今绽放成了一朵铿锵玫瑰.

  离婚多年后的一天,一名叫作苏季之的医生走进她的生活。当苏季之向她求婚时,她写信给儿子阿欢询问意见。阿欢很快给她回了信:“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儿子最懂母亲这么多年的苦楚,对母亲的疼惜和怜爱之情令人动容。

  有如此孝敬且体谅自己的孩子,有温暖的爱人,有辉煌的事业,岁月悠远、晚年安康,善良如你,终被岁月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