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
1、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2.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
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教学方法
“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话……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据此,我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质疑法等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由于本文内涵的丰富性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我采用多媒体引入了大量有关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感性领悟的氛围,为学生顺利解读文本作了有力的保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flsh配乐朗读,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为营造典雅的气氛作准备,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氛围中)
2、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月亮”这些诗句,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
(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激起学生诗情的波浪结合旧知导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联系旧知识,起到了对比理解、融合贯通的效果)
二、倾听作品,整体感知
1、欣赏课文的音画朗读,说说听完朗读后的总体感受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
2.、ppt作者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3、关于宋词的基本常识,学生简析这首词的结构
三、反复诵读,走进诗词
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
2、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
3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
(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这首词的内容)
4、老师读小序,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先跟读,后自由诵读再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明月几时有》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5、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探讨文意之初就抛出主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统领全文的教学活动)
(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
(2)苏轼为何在这时会怀念他的弟弟呢?
学生讨论并展示显示搜集到的背景资料:
苏轼和他弟弟七年没有见过面了而且他们两兄弟感情特别好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这足以证明他们兄弟情深他们的书信往来也是非常频繁的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首
(3)品读词句,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
学生自由朗读,并勾画表达思念的语句,自由回答,发表观点教师点拔追问)
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4)、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6、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
(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承接上一问题,层层推进,探寻作品的深层涵义)
(1)学生探词索句发现:从小序“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
(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
(多媒体显示背景资料)
从背景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3)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可以先结合注释翻译上片再思考
学生交流明确:“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都是在写月亮月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的含义,代指朝廷
(4)让学生把“朝廷”代进上片,重新说说这段的意思
学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时候?我想乘风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5)苏轼想回到朝廷吗?朝廷又如何呢?寒冷应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讨论明确: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
(6)“何似在人间?”这句中“人间”作何理解?这句词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学生:虽然政治失意,但对生活的热爱依旧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官位要职,在自己贬官的卑微职位上,尽心尽责,造福一方百姓
四、品味诗歌,体会情感
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自主诵读体会之后再讨论回答)
(现代的诗词教学中,背诵理解是基础,赏析诗句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要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生1:乘着酒兴,他举杯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
学生2:“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想象着作者端着酒杯在月下舞蹈,无拘无束,感情奔放豪迈
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并作分析
3、小结: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
4、学生再次朗读全词,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语气和语调
五、情境说话,能力迁移
(创设生活情境,既能学以致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检测对诗句理解程度)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引用这首词中哪一句祝福?
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3、诗中哪一句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对话诗人,情感升华
(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老师与学生融洽交流体验,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体验)
1、用心聆听王菲歌曲《但愿人长久》,你想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怎样的画面?(再次回到诗词的意境之中,情感再现)
2、读完这首词,你有何启示?(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出一种感受即可)
3、如果你通过时间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4(《望月》的曲声渐起,“望着月亮的时候,就想起你、、、“婉转而感染人的乐曲,将对作品的理解感知,上升到了对作者人生境界的理解)
老师诵读:(投影)你,从遥远的北宋走来,衣袂飘飘,把酒问月你留给我们的何止是这几个名句呢?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你也买了房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却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léixiè)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你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你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学生集体诵读:
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
七、内容迁移和写作实践
1、将《水调歌头》改成现代诗歌
2、课后随笔《我眼中的苏轼》
3、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璧怀古》《赤璧赋》
(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让其自主选择,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培养生语文素养服务)
教学反思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超越工具理性,让阅读成为自由的梦?新课改探索了多年,这些问题,依旧困扰着每一个语文老师,本篇教案,试图突破传统的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语文素养”的课堂教学把文本仅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个载本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拓展学习空间,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等方面努力作出尝试
回顾备课过程,我想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作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而非一味地依赖教参、教案在查阅、钻研教学参考资料上不能替代自己对文本的独立钻研,有了对文本独立钻研,才会知道教材最动人的是什么,理解上最困难的是什么,能够开发进行的能力训练是什么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往往就是教学方案形成的过程所以我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求自己撷取该词的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其表达形式,力求创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水调歌头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明圆缺当中阐明人生哲理,贯穿着对于自然、宇宙、人生的深刻而独到的思索,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永恒魅力。
教学目的: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指导学生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和主旨,掌握本词的名句和哲理句;
3,背诵本词,尝试默写有关月光与友情的古诗。
教学课型:
新授课。教学形式:讲授、提问、练习、诵读等
教学重点:
把握理解本词所表达的哲理和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现实人生态度的矛盾与所展示的旷达情怀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各位同学,我们大家有谁听说过享誉文坛有名的“三苏”名?----对,他们就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他们并成为我国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中成就最大的是苏轼,今天我们学的《水调歌头》就是苏轼的一首著名的写中秋的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他的作品集叫什么?---《东坡乐府》,他的诗词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这首词写的是他41岁被贬谪到任山东诸城知州时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
二、 新课简析讲评: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宫殿不胜shēng禁受不住绮qǐ户:雕花的门窗婵chán娟:指月亮
2边讲边评新课
A,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B,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抉择上的徘徊困惑心态;于是想到乘风飞往月宫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分析提问词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C,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1,什么语气----反诘埋怨;2,怀念谁?---弟弟子由。接着有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不可能完美无缺的。——什么语气、态度?------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最后两句是名句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D,本词的特点:以月为中心贯穿,色彩绚丽,想象奔放,阐发哲理含蓄自然。
三,朗读背诵课文,思考提问:
1,本词哪一句最能体现对弟弟的思念?
2,哪一句最富有哲理?
3,哪一句是名句?
4,你还知道哪一些描写月亮或者友情的古代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诗》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四,作业
1,基础题;
2,写出描写月亮或友情的三句诗,默写本词;
本文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词牌名
苏轼北宋文学家
上片: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下片: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水调歌头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常识;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重点词句含义;
3探寻人生哲理学习超然豁达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操;
4熟读成诵。
学习重点:
①学习目标4
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
词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学法引导:
了解背景→想象意境→感悟思想→深情诵读→探寻哲理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收集信息:苏轼重要经历、写作背景。
二、自读课文两遍,注意读准下列词语及句子:
宫阙(que) 绮户(qi ) 朱阁(ge ) ______婵娟(chan) 琼楼(qiong) 不胜寒(sheng)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总结阅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品读文章(揣摩语句、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有感情诵读两遍,然后在组内展示比读,评出朗读最有韵味,最有感情的一位同学在全班展示。
四、心灵体验—转变角色、走进情境、感悟思想:以苏轼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叙述此情此景交流读书心得:
展示交流
一、播放《春江花月夜》曲,学生展示读:①学生单人配乐朗读,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语速,语调,重音)。
②男生配乐读上阙,女生配乐读下阙。
二、由背景介绍到文章解析:
1、以苏轼自述的方式有感情地描述情景
2、解释重点词义:
达旦 把酒 不胜 何似 何事 婵娟
3、概括词主要内容,从词句中探寻作者思想感情。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5、背诵此篇
三、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最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圆满的生活;月光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寄托了人类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当你在一个恬静的夜晚,仰望明月,你会联想到什么呢?请你放飞思维、以“月亮”为话题进行作品展示:
①借月抒怀的诗篇
②借月抒怀的歌曲
③画一幅画,体现一种意境
④说一段优美有哲理的话体现一种思想
四、学习心得:
清堂巩固
默写《水调歌头》
精彩语句的赏析
水调歌头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读——悟——赏。
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人超然达观的思想,及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语句,了解词意,体会思想感情。
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话训练
2、欣赏音乐《但愿人长久》
3、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朗诵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或不太熟悉的词语。
2、指名朗读,齐读。
3、本词的上片和下片都写了什么?又有什么不同?
三、品析词句,感悟主题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词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其中所蕴涵的感情。(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为什么?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最能激发你联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2、思考:作者咏诵的仅仅是天上的明月吗?
四、表情朗诵
1、体会语气、语调,背诵。
2、分组比赛。
五、拓展训练
积累有关“咏月”的古诗名句。
六、小结
由学生小结学到什么,悟到什么,教师补充。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诗词鉴赏。谈谈自己的理解,能写多少算多少。
附: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上片
借明月 自喻清高
下片 用圆月 衬托离别
水调歌头教案 篇5
一、目标阐述
1、知识和能力
⑴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⑵能解释这首词的艺术特点。
⑶能够具有一定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2、过程和方法
⑴能在学习内容之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方法。
⑵能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咏的方法。
⑶能在积累字词的过程中运用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的方法。
⑷能在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用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能深刻感受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
⑴能解释这首词的艺术特点。
⑵能深刻感受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
能深刻感受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融入自己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
设计1: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有着独特的魅力。尤其是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传统名篇,或抚今追昔、或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以丰富的情感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传诵,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设计2:还记得那首“静夜思”吗?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背诵一下。这首广为传唱的诗表达了作者李白怎么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在寂静的月夜作者思念家乡。)古往今来,一轮皎洁的明月总能触发文人墨客心中的情愫,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面对中秋的圆月,他会有怎么的情感体验呢。
(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感受
教师不在学生没有接触课文前就单向灌输,不用自己的既定结论先入为主地影响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运用归纳法来学习,让学生打开书本,自主诵读。要求读得感性,读出细腻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并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真切、细腻、个性化的感受,培养自己纤细的感受力。
最后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每次读这首词都会让我的体会更加深刻:语言锤炼的优美独特让我喜爱,对景情的大胆想象让我震撼,对亲人情真意切的思念让我感动,对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我钦佩。
(三)再读课文,说说再读感知
学生用略读和浏览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得理性,读出整体的感知,并能用一句话准确而全面地说说本文所写的内容,培养自己整体的感知力。
最后教师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
本词叙写了中秋之际作者赏月品秋时抒发自己的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态度。表达了作者怀人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四)三读课文,说说哪些方面写得精彩
学生以浏览的方式三读课文,并用“的”字结构的名词短语(先用名词,然后加上修饰语)来说说本文哪些方面写得精彩,值得学习,培养自己敏锐的判断力。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理解:
我觉得整首词四个方面写得精彩和成功,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优美独特的语言、大胆的想象、浪漫飘逸的词风和旷达的情怀。
(五)四读课文,对精彩内容进行赏析
学生有所选择地浏览课文,对精彩内容研读赏析。如果精彩之处太多,就以“两特一先”(本文特有的、特别值得学习的、语言学习优先)为选择标准,选择两个精彩内容,认真研读赏析。研读赏析的要求和方法是:紧扣所选内容的相关语句深入品味,不蜻蜓点水,不浮光掠影;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使自己的研读赏析有个性,有新意;研读赏析后能用细腻确切的语言清晰表达,不使用粗糙空洞的大话、套话。
最后教师说说自己的赏析理解:
1、优美独特的语言
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真可谓“奇逸之笔”。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大胆的想象
“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
3、浪漫飘逸的词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但愿人长九,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4、旷达的情怀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六)五读课文,自主提问并自主探究
学生以浏览的方式五读课文,自主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提问和探究的基本原则是“四有”:第一,有疑而问,即提出的问题是值得质疑的真问题;第二,有启发而问,即提出的问题对自己、对他人有启发,能借此深化课文的学习;第三,有本探究,即结合文本展开探究,不离开文本想当然地猜测;第四,有效探究,即探究出的答案有一定的深度或新意。
教师提出帮助学生理解主题的补充性问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样的意蕴?
教师准备的基本理解: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七)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借助课内注解及课外资料,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创作观,并了解写作此文的背景和意图,以此增进对课文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的理解。
教师介绍:
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根据词前小序推测一下,作者中秋赏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下?
教师趁机介绍本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作者心情抑郁写下此词。
(八)六读课文,积累新鲜字词和妙语佳句
先聚焦新鲜字词,边读边积累。因人而异,不求统一。
再聚焦语言优美、情感优美的语句或语段,美美地读,读出感受和享受;并流利的背诵此词。
(九)用一句话总结学习收获或学习感受
课文学习结束后,每人用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受。
最后教师也说一句:
女诗人舒婷曾说过:“魅力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请记住这堂课,记住苏轼,把汉语语言文字对我们的熏陶,留在心中,让我们在语言学习中不断成长。
(十)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请同学们自主寻找并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评论文章三篇以上,并欣赏背诵苏轼其他词作三首,篇名不定。可以到网上直接阅读。
水调歌头教案 篇6
第一课时时间:
一、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3、课型:新授
4、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5、教具: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
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句子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2)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望月-思归(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责月-怀人。(抒情)
(3)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
2、与作者对话
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水调歌头教案 篇7
1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读、研读、赏读等一系类的活动,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2、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学习苏轼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2学情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望月怀人之词,词人形象的描绘出一幅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艺术境界。词人深掩内心的郁愤,仕途上的失意怅惘,大醉之后的旷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或隐或现,借助明月这一意象,表现出来,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主动质疑,教师在其中担导读、归纳、点评的任务。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
3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研读、赏读等一系类的活动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2、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导入
1,放音乐,王菲翻唱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渲染气氛,使学生沉浸在词所创造优美意境中。
2, 学生齐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受内容。并请学生描绘词中画面。整体把握
活动2【讲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研读词前小序, 思考以下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1,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小序中哪个字最意蕴丰富?让我们窥见到词的基本内容。
学生展示,教师指导
三。品读上阕 ,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应该怎么理解。
2、“寒”字怎样理解?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
从“我欲 ” 到“又恐 ” 至“何似 ”显示了此人怎样的心理变化?
以上过程中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四、品读下阕,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对“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扩展再创作,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富有哲理,请你联系现实,结合事例。写一段话进行解读阐释。
解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和苏轼一样的心境呢。
以上过程中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五、赏读全词、把握全作者感情脉络,小结全词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请用四个词语依次描述。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这首望月怀人之词。形象的描绘出一幅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艺术境界。苏轼官场的失意怅惘,深藏内心的郁愤,大醉之后的旷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或隐或现。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读来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所谓“余词尽废”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活动3【作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布置作业
把《水调歌头》改成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词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恰当的叙述,生动的描绘,很好的融入作者或显或隐的情感。
水调歌头教案 篇8
教学重点:
懂、背诵这首词。
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赏《水调歌头》
1、 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全班齐读
3、疏通全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训练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 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总结
(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
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水调歌头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
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教学难点:
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教学方法:
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邓丽君歌曲《但愿人长久》)
一、导入;示标。
师:大家觉得刚才欣赏的歌曲优美吗?
生:优美。
师:就让我们在这首歌曲的引领下解读宋词《水调歌头》,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
(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在初一时学过苏东坡的《浣溪沙》,还能记得词中的一些句子吗?
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出示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读全词。
(音乐声中,师范读全词一遍,然后生自由朗读全词一遍。)
三、开展阅读对话。
师: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
师:初读课文后,我们了解了词的大致内容。现在开展小组讨论,请大家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生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应该怎样理解?
生2:在清冷的月宫中起舞,赏玩自己孤单的影子,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啊!
生3:我是这样理解的:我在清澈的月光下起舞,赏玩着自己的影子,清冷的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呢!
师:两位的理解都有道理。
生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也不太好理解。
师: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师: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望月-思归;下阕:责月-怀人。
师: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喜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个短句很有节奏地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
生2:我欣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它由月亮的圆和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而且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师:对。由月到人,是由自然到人事;而由今至古,则使得这人生感触更为深刻。
生3:我欣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幸福美满。
师:是啊!长久是时间,千里是空间,这两句的境界是多么的开阔!
师: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
(师读小序,女生齐读上阕,男生齐读下阕。)
2、与作者对话
师: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生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师:让我们第三次来朗读这首词,注意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生齐读全词。)
3、与环境对话
师: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
生:明月。
师: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
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生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生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生5:
师: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生1:我失败时,大多是靠老师和父母帮我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师:相信今天的学习以后,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会逐渐多起来的。
生2:我以后遇到挫折,我会有苦闷,但不会消沉。因为人生很难一帆风顺,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会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从头再来,努力去争取成功。
生3:
师: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深受启发。读东坡的词,我总想到李白。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东坡则说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醉以后,东坡欲乘风归去,李白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位大诗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老师斗胆将这两句窜改为: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让我们集体将这首词朗诵一遍。
(生齐背全词。)
四、阅读方法小结与作业。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开展阅读对话的途径和方式:
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大家对此有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生:有。
师:好。这节课的作业是:尝试通过阅读对话的三条途径解读苏辙词《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师:最后,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十年以后,你还会再读这首词吗?二十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的。
师:是啊!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解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畅饮陈年美酒,总让人口齿留香,久而弥笃。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荡,飘荡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逢,我们都会从心底迸发出一个声音:我爱东坡!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语文必背文言文《水调歌头》2023-08-11 13:07:02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2023-08-12 08:42:22
水调歌头教案锦集8篇2023-08-04 10:21:36
语文必背文言文《水调歌头》2023-08-11 13:07:02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2023-08-12 08:42:22
水调歌头教案锦集8篇2023-08-04 10:21:36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