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

更新时间:2023-08-13 09:45:39 来源:高考在线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展现出作者复杂又矛盾的情感,同时表达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首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翻译原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降,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1]

  作品赏析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 清露下, 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引自《风中的芥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 、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 ,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 ,表面上是恼月照人 ,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 、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 ,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2

  原文: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诗词赏析: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铁瓮”,指镇江古城,是三国孙权所建,十分坚固,当时号称铁瓮城。“金焦”,金山、焦山,二山均屹立大江中(金山现已淤连南岸),西东相对,十分雄伟。宋孝宗游金山寺曾题诗道:“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铁瓮”、“金焦”为镇江古来形势最突出之处,写得概括、有力。“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江流东注,风卷涛惊,又加强了砥柱中流的金焦形象。“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天连水,水连天,“孤云”、“孤帆”更衬出了江天的浩渺,而“来去”、“上下”又见出了词人在游目骋怀,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神思的飞越。此句不禁让人想起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想是从李白诗句变化而来。“远岫忽明晦”,“忽”写出了朝光明灭给人刹那间的刺激,又引起了多少兴奋,真是“好景画难描”啊。

  下片写景从形势写起,江,天,远山,由近而远,层次分明。览景时,人们往往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如果说上片是“视通万里”,那么下片就是“思接千载”了。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此由近到远写镇江的攻守征战。隋灭陈时,隋大将贺若弼最先在这里突破陈的江防,继克金陵。南朝宋曾凭借长江天堑在这里抗击北魏军队,“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从而保全了半壁河山。孙权曾以京口(吴时称京城,东晋南朝称京口城)为首都建康(今南京)之门户,对抗曹魏。这九个字极省净地表现出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场面壮烈的战争?镇江,她在南北对峙的历朝历代战略地位何等重要,而今她又是抗击蒙古的江淮重镇,而自己就任职在这块“古来征战地”!“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

  作者从历史的遐想中清醒过来,倚立江岸上,不禁感慨万千了。作者对历史无限追忆,“天下英雄谁敌手”,能在这里一展宏图,多好!可是,面对现实,官小权轻,难有用武之地,何必想入非非呢!正如他同时写的另一首《水调歌头》所言:“郗兵强,韩舰整,说徐州。但怜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诸公磊块,且倩一杯浇酹,休要问更筹!”这就是他此时的心情。于是他不得不开解自己。“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鸥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将作者的心也带到了“青霄”之上。“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这是他的想象、他的愿望:我怎样也能象鸥鹭一样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呢!切不可从此句认为作者有避世之哀。这只是他失意时的慰解之词,他怎能轻易抛弃自己的壮志呢?

  这首词由写景、怀古、抒情三者组成,层层生发,一气呵成,显得十分自然。作者用明净、圆熟的语言,创造了一个高远、清新的意境,表现了豪迈、开朗的胸襟。读起来爽口惬心,发人意兴。因此,可以说吴潜是晚宋一个重要的词人。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3

  丹鹤结青士,玄鹿待苍官。

  寿仙堂下,应伴凫舄戏斑。

  麟记当年绣绂,燕剪今朝彩胜,淑气逐椒又盘,孕毓阳和粹,独占一春先。

  平淮了,勋业盛,傲东山。

  中原犹待经略,趣诏凤池还。

  更数尧阶五荚,又上华封三祝,千载圣须贤。

  即拜玉枝赐,长冠紫宸班。

  注释

  【华封三祝】《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成玄英疏:“华,地名也,今华州也。封人者,谓华地守封疆之人也。”后因以“华封三祝”为祝颂之辞。明汪廷讷《种玉记·赠玉》:“怎能勾华封三祝,继美千秋。”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4

  我本方壶客,飘逸离凡尘。

  胸中万卷,谈笑挥翰墨通神。

  不慕巢由隐迹,不羡皋夔功业,出处两无心。

  坦荡灵台净,廛隐胜云林。

  念生平,喜旷达,事幽寻。

  登临舒啸,惟有风月是知音。

  雅爱金华仙洞,一派苍崖飞瀑,四序景常新。

  遐想赤松子,来为醒冲襟。

  水调歌头(游三洞)注释

  【赤松子】亦称“赤诵子”、“赤松子舆”。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司马贞索隐引《列仙传》:“神农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崑崙山上随风雨上下也。”《淮南子·齐俗训》:“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高诱注:“赤诵子,上谷人也,病癘入山,导引轻举。”《汉书·古今人表》:“赤松子,帝嚳师。”宋罗泌《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赤松子者,炎帝之诸侯也,既耄,移老襄城,家于石室……《神仙传》云:‘赤松子者,服水玉,神农时为雨师,教神农入火……而《列仙传》有赤松子舆者,在黄帝时啖百草华,不穀,至尧时为木工,故传谓帝俈师之。又云尧师之。而道亦有黄帝问赤松子《中戒》等经,此张良所以愿从之游,非末代之数矣。’”明何景明《张良》诗:“一遇黄石公,还从赤松子。”2.相传为晋代得道成仙的皇初平。据晋葛洪《神仙传》载:丹溪人皇初平十五岁时外出牧羊,被道士携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历年不得。后经道士指引于山中见之。问羊何在,初平叱白石成羊数万头。初起乃弃家从初平学道,“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復还去。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二引作“黄初平”,并云:“今婺州金华山赤松观乃其飞昇之地。”宋罗泌《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酈氏《水经》亦谓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烧而化……乃皇初平尔,初平亦赤松子也。”汉【胸中万卷】量的书。宋辛弃疾《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词:“问箇里,待怎生销杀,胸中万卷。”亦作“胸中书万卷”、“胸中万卷书”。宋黄庭坚《老杜浣花谿图引》:“故衣未补新衣绽,空燔胸中书万卷。”清沉起凤《谐铎·嘲吴蒙》:“今闻开头一行,别字已五六矣,不知胸中万卷书,别字有几千百万计。”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5

  击球斗鸡为戏,游侠久知名。

  因避仇、来东郡。

  元戎留属中军。

  直气凌貔虎,须臾叱咤风云。

  凛凛坐中生。

  偶乘佳兴。

  轻裘锦带,东风跃马,往来寻访幽胜。

  游冶出东城。

  堤上莺花撩乱,香车宝马纵横。

  草软平沙稳。

  高楼两岸春风,语笑隔帘声。

  水调歌头注释

  【香车宝马】马。唐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宋陆游《立春后十二日命驾至郊外戏书触目》诗之三:“香车宝马沿湖路,绣幙金罍出郭船。”梁启超《雷庵行》:“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亦作“香轮宝骑”。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香轮宝骑竞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极大。《晋书·乞伏炽磐载记论》:“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明王錂《春芜记·说剑》:“猛可的叱咤风云,驀地里神情抖搜。”杜鹏程《难忘的摩天岭》:“他偏偏赶上了那伟大的年代,能追随叱咤风云的一代英雄,征战万里。”

水调歌头原文、注释6

  [原文]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①,春入武陵溪②。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③,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依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⑤?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⑥,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⑦,明月逐人归。

  [注释]

  ①瑶草:仙草。

  ②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此处代指世外桃源。

  ③“只恐”二句:形容竹经花丛仙露晶莹欲滴。

  ④拂金徽:指弹琴。

  ⑤“谪仙”二句:倾慕李白飘逸旷放,感叹缺少知音。

  ⑥“我为”三句: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

  ⑦醉舞:词中指放浪自得之志。

  [赏析]

  这是一首飘逸超旷的豪放之作。上阕写幽雅清纯的世外桃源般的仙境美景。瑶草、仙溪、桃花、鹂鸟、白云、浩气等美好的意象;碧、黄、红、白等多种鲜美色彩,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话般的世界。下阕写身临其境徜徉其间的狂态逸情。所坐、所依、所拂的身边事物,件件高洁不俗。“谪仙何处?”为与不为的选择,象征意味地表达自己的高洁不俗的志向。结尾写词人放浪形骸的风姿。全词写景寓情、寄托理想,溶桃源遗韵和谪仙风情于一体,别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