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苏轼郊游识人

更新时间:2023-08-12 12:25:12 来源:高考在线

苏轼郊游识人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继李白之后又被人们公认的一位谪仙。他的一生因才华超众、思想卓尔不群而屡遭打击。他的人生越不幸,他就越旷达,越超然。而这一切皆缘于他的老庄情结。

  苏轼一生有三大嗜好,一是写文章,二是品尝美食,还有便是喜欢游览大好河山。一次,苏轼又出门,这次是应人之约,与朋友谢景温出游。两人且说且笑,一路相谈甚欢。就在这时,一个黑影突然从树上跌落下来。两人被吓了一跳。连忙收住脚步,凝神观看。

  两人定睛一看,才发现黑影不过是只受伤的小百灵。苏轼凑过去,发现百灵的腿上有伤,可能就是因为这伤才从树上坠落而下。苏轼刚想将鸟捡起来,谢景温却大步走了上来,抬腿便将百灵踢到了一旁。“兄台何必为了一只惊吓了我们的畜牲耗费心思,我们继续向前走吧。”苏轼面色凝重,却一言不发,继续和谢景温向前走。

  一路上,谢景温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好不潇洒。而苏轼只是偶尔应两声,全然没了兴趣。

  走着走着,两人忽然遇见一座独木桥,桥对面是一帘瀑布,景色奇美。瀑布下面便是深潭,独木桥凌驾于瀑布之上,桥下景色壮观,却也极险。

  苏轼见桥极狭,心胆俱寒,不敢过去。谢景温见此形状,嘲笑苏轼胆小,拉起他的手就向桥上迈。苏轼本能地抽回了手,谢景温大笑着信步走了过去,留下苏轼自己在桥边发呆。

  郊游回来之后,苏轼便与谢景温断交,从此不再往来。对于苏轼的决定,众人疑惑不解,不少人都认为苏轼是丢了面子,觉得不好意思,才想出这么个办法,更加瞧不起他了。

  而苏轼却丝毫不在乎外人的议论,坚决和谢景温绝交。有朋友问苏轼为何如此,苏轼语出惊人:“一个人既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又怎么可能去爱惜别人的生命呢?轻贱生命之人,不可为友。”朋友不信,以为苏轼另有隐情,苏轼却摇着手说道:“如果此人得势,一定不会把别人的生命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心狠手辣,为达目的,连命都能不要,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很有可能做出损人利己祸国殃民的事情来。”友人微笑着摇着头,仍旧不相信苏轼的话。苏轼看他不信,也不多说什么,只是陷入了沉思当中。

  多年后,谢景温成为一代权臣,杀戮无数,苏轼自己也险遭毒手。谢景温成了北宋有名的奸臣小人,时人皆赞苏轼能识人。

  拓展阅读: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3lian.com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