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译文

更新时间:2023-08-16 21:54:59 来源:高考在线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及译文

  书上元夜游

  苏 轼

  已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⑤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过:苏轼的小儿子。⑤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这是哲宗元符二年苏轼在海南儋州贬所写的一篇小品文。

  1.本小品文大致可以“已再鼾矣”为界,分为两部分,试分别概括其大意。

  2.作者文中所写的“放杖而笑”蕴涵了几层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第一部分记述作者在上元夜应几位海南文士之邀,出游赏月观景的一个生活片断。第二部分写作者由“欣然”出游而悟得的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当下即是的生活哲理。

  (2)苏轼的“笑”包括“自笑”和笑人。苏轼的“自笑”,是他出游后的悠然自得之笑,是苦中求乐的自我慰藉之笑。“笑韩退之”,则是笑他思度拘滞,不善超拔。苏轼的“自笑”和笑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他的'随缘自适的思想,这是他身处无可奈何的逆境中所产生的自解的特殊心态。

  二:

  1.问:作者夜游时见到了什么景象?

  答: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2.问:从作者出游回家已经三更的细节中,你可以想象到什么?

  答: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和祥和淳朴的民风,以及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3.问:回家后,作者为什么“放杖而笑”?

  答:为自己“看破得失”而笑,也笑韩愈不能看破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4.问:“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说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答:因缘自势,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

  5.问:“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作者借韩愈的比喻(把人生比作钓鱼),把上元夜游的得失,推及为人生的得失,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空漠之感及其追求解脱的心理。

  注释:

  己卯:公元1099年。

  上元:旧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儋州:地名

  过:访问。

  嘉:美妙。

  欣然:高兴的样子。

  历:经过。

  鼓:动词,击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 。

  步:走 。

  放杖而笑,而:表承接。

  孰:哪个。

  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人民。

  屠沽:卖肉的人和卖酒的人,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纷然:杂乱热闹的样子。

  已再鼻鼾,再:同“在”。

  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当时跟从苏轼贬居海南。

  然:然而,但是。

  韩退之钓鱼无得:韩愈《赠侯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浅水处)”,这里借韩愈的诗句,表示不赞同其强求多得。这诗也将自己一生立身行事比喻作钓鱼。

  走海者:走到大海边的人。这里苏轼隐指自己,当时他在海南岛,称得上是“走海者”。

  参考译文:

  己卯年上元,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的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