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二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教学过程:
一、第一教学板块――新课导入
我们高一学习过苏轼的怀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试背);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其词豪放飘逸,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今天一起学习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二、第二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此词写于元丰六年(1083),写得豪放而飘逸,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之一。
三、第三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正音,并巡回答疑。
2.强调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快哉亭,在黄州。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题一作《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张偓佺,即张梦得。
⑵湿青红,青红指油漆之色,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色泽鲜明。
⑶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按:“山色”句本王维《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⑷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江水广阔,明净如镜,倒映出两岸碧绿的山峰。
⑸一叶白头翁: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舟上船夫。郑谷《淮上渔者》“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⑹未解庄生天籁:《庄子?齐物论》:“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庄子谓天籁”乃发于自然的声响,此借指风。
⑺刚道:硬说,偏说。
⑻一点浩然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浩然气”,指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
⑼千里快哉风:《风赋》:“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
3、整体感知
原文: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解读:展现出落日时分,水天相接,苍茫阔远的景致。
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我”坐在亭上,卷起华丽的绣帘,从窗口俯瞰江面,看到亭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景色壮而美。
原文: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解读:再折回写新亭初建,本是张梦得建亭,苏轼游赏,这里却反客为主,谓“为我新建”,豪爽而幽默。
点明亭的主人与作者的亲密关系,说我自己知道你为了接待我而特意建造了这座亭台。亭台的窗户涂抹上青红油漆,色彩犹新。
原文: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解读:下面不再正面描写快哉亭风光,而是回忆当年在平山堂上之所见,以迷濛虚景侧面映衬当前的实景,把快哉亭与平山堂胜景联系在一起,扩阔了词的时间、空间。
通过回忆和联想来描写眼前景色,是虚景实写。
原文: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解读:下片又回到眼前,这三句为静景,写江水之澄静。
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呈现出一幅平静优雅的山水画卷。
原文: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解读:与前文恰成对比,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关于“风”的议论。
一阵巨风,江面急剧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掀舞。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惊险镜头,但是渔翁并不惧怕,他对这种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常,这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难的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原文: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解读:此五句,显现了词人坦荡的胸襟。
化用宋玉《风赋》中的典故,借对风的议论,将作品的题旨进一步点明和深化。
作者在此却故意在鸡蛋里挑骨头,批评宋玉这位“兰台公子”不懂得庄子所说的天籁。实际上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只有具备这种浩然之气,才能领略“千里快哉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豪迈的胸襟,他与张怀民同被贬官黄州,他们都能“不以贬谪为患”,“不以物伤性”,“自放山水之间”(《黄州快哉亭记》),何等旷达!
四、第四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朗诵全词,讨论、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①“窗户湿青红”
②“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③“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提示:①青红指油漆之色,“湿”字承上“新作”,极言油漆之新,色泽鲜明。②“没”形象地写出孤鸿在“江南烟雨”中渐飞渐远,若隐若现的景象,表现了一种遥远迷蒙,开阔旷达的意境。③“掀舞”表现了“白头翁”驾着一叶扁舟在“忽然浪起”,波浪翻滚的江面上随波出没,无畏无惧的形象,隐有自喻之意,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关于“风”的议论,显现了词人坦荡的胸襟。
2.学生各自解读,交流心得。
1整首词以“快哉风”作结,那么词的开头有无写到风?何以见得?
(明确:有。从那个“卷”字可以看出。)
2上片第三句中说“认得”了醉翁语“山色有无中”的深意,那么这个深意就是什么?
(明确:所谓“山色有无中”的深意就是说,最美的风景其实就是在或有或无之中,也就说,对于自己人生境遇要善于变换角度去体悟,懂得祸兮福兮的道理,不要太在意一时一处的得失。)
3下片那句写白头鱼翁驾一叶小舟出没浪涛之中的形象,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
(明确:应该说是虚写,这写的是想象之景,而且这个鱼翁的形象正是词人自己从容应对社会风浪的象征。)
4词人认为宋玉把风分为雌雄是不懂庄生的天籁之妙,那么词人所谓的天籁之妙是什么呢?
(明确:此人认为庄子所谓的天籁之庙就是在于它不会因为人社会身分而有不同的差等,只要你心中真正充满浩然正气,那么无论你是帝王还是庶民都能享受到这风给人带来的爽快。)
五、第五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山色有无中”语出何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苏轼词中此语借自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词全文是:“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山色有无中”又是王维《汉江临泛》中的原句,全诗是:“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色有无中”表现的是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情态。
2.“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用了什么的典故,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提示:“浩然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快哉风”语出宋玉《风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要胸有“浩然之气”,就能享此“快哉风”,并无“大王”、“庶人”各享“雄风”、“雌风”之别。
3、苏轼贬官黄州是他政治生涯中第一次遭受到的沉重打击,从《水调歌头》词中可以看出他面对政治祸难的态度。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他的这种态度的看法。
答:从词中可以看出词人身处逆境而能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如词的上片写景突出实景的“空”和虚景的“没”,接着又说“认得”的“山色有无中”,这便表现出词人那种超然物外的道家的世界观。下片在写出一片明净的美景之后,紧接着就来一个惊心动魄的特写,把鱼翁掀舞浪涛的从容表现格外生动;而这鱼翁的形象中正蕴含着自己无惧政治风浪的精神。最后通过对“风”的议论,表明之所以能够如此在逆境中泰然处之,就因为自己满怀着浩然正气。
六、教师归纳总结:全词大开大合,有静有动,有眼前实景,有回忆虚境,有形象的描绘,又有精彩的议论,行文酣畅淋漓,正如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所云:“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气,便流粗豪一派。妙能写景中人,用生出无限情思。”
1、全篇贯注着超旷达观的博大襟怀。作者贬官黄州,是他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遇到的沉重政治打击,理想遭遇严重挫折,内心是非常痛苦的,政治上是非常压抑的。面对这样的政治祸难,他能处之若常,用睿智的思辨,维持心理平衡,不消极颓丧,对功名得失,不过于耿耿于怀。但是他并不是放弃了人生理想的追求,并不是盲目乐观。这样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2、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虚实结合,通过联想、对比、议论来写眼前景。例如,用记忆中的平山堂的景色的联想,来描写眼下的快哉亭的景色。又如,用宋玉《风赋》中的感受和眼下在快哉亭的感受进行对比议论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2.把下面的句子扩展成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写景文字,要求能表现此人的豁达胸怀。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3.谈谈你对“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侍(依靠)于外的完成。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操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了不起的地方。
2.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
3.东坡的父亲,喜欢到处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东坡问母亲:他日儿要做范滂,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岳母刺字教子。
4.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二、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1、《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2、注意词前的小序
三、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正音,并巡回答疑。
2.强调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芒鞋:草鞋。
⑵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⑶料峭:形容微寒。
3、整体感知
原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解读: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
“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词人不在意风雨,具体的反应又怎样呢?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
原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解读:“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谁怕,有什么可怕的。作者当时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则此际必无披蓑衣的可能。所应玩味的是,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用的,所谓的“行人路上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来作比。但竹杖芒鞋虽然轻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难免不拖泥带水,焉能与骑马之快捷相比?玩味词意,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的“轻”字亦同。词人想,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指贬谪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呢?况且,我这么多年,不就是这样风风雨雨过来的吗?此际我且吟诗,风雨随它去吧!
原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读:点明了词中所说的风雨,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风雨,而兼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的考验。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算得了什么?一个“任”字,见出自若、自信的胸襟。
原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解读:具体落实小序中“已而遂晴”一句,这是眼前实景实写,也暗示对未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测。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见性情。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了。
原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读:再说心中事,含蕴深邃。向来,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
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但终其一生,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
退隐。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方才遇雨时,词人没有盼晴,也不认为风雨有什么不好;现在天虽晴了,喜悦之情也淡得近乎没有。因为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
4、背诵课文。
四、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明确:雨骤风狂。
2.“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明确:闲适、坦然的心态。
3.讨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提示: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其“独不觉”,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4.“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明确: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5.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提示: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6.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明确:(1)阳光总在风雨后;(2)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3)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5)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明确:(1)“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2)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五、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莫听”句是祈使,那么它是针对什么人说的?意味着对什么的否定?
(明确:是针对“序”所交代的那些在雨中表现狼狈的“同行”,意味着对他们那种面对风雨极力逃避态度的否定。)
2、“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有哪两层双关意?
(明确:这“烟雨”既是指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又指词人已经遭受或还将遭受的各种社会挫折。)
3、“春风”本来是暖意的,可词人为什么要用表示微寒的“料峭”来形容,这反映了他怎样的世界观?“酒醒”二字又有什么意味?
(明确:之所以这样形容就是因为事实上,早春毕竟还有寒潮的袭击;这也反映了词人把世界看成是多面的世界观。“酒醒”既意味着词人先前也有过借酒浇愁的行为,同时一个“醒”字又表现了词人对这种行为的否定。)
4、“萧瑟处”即指“风吹雨打”的地方,既然说此时“无风雨”,为什么又要说“也无晴”呢?
(明确:这正反映了词人多元的世界观,反映他对非雨即晴那种二元世界观的否定,在词人看来,这种“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一种常态的风景,也就是最好的风景,正所谓“山色有无中”。)
5、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6、用轻松的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细读《定风波》,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答:《定风波》通过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的描写,揭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世界是多变的,生命有不测的,生活的道路崎岖曲折而沿途风景又多姿多彩的;因此,不应被一时一地的境况左右自己,逃避,远不如“遇祸不惊笑对苍茫”的从容更能获得人生的快意。
六、教师归纳总结: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此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
3、本课两首词都是属于豪放词。请联系这些作品,并参阅本单元导语《漫步宋词》谈谈豪放词的主要特点。
答:与婉约词相比,豪放词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取景成象,与婉约派多近小细腻相比,豪放派多远大壮阔。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这画面比那“执手相看泪眼”壮阔多了。第二感情格调,婉约派多注重个人男女,相恋相思,追求爱情生活;豪放派多关注社会国家,忧国忧民,实现政治抱负。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豁达豪放的格调自然要比那“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怨,暗暗生天际”高昂多了。第三遣词造句,婉约派多用缠绵悱恻的词语,柔肠寸断,豪放派多用饱满有力的词语,气势磅礴。如“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这“掀舞”二字要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悔”“消”显得更有力度得多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定风波》。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四题。
附: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苏轼《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译文及鉴赏2023-08-11 03:51:39
苏轼《日喻》阅读答案2023-08-05 15:26:02
桃花源记陶渊明2023-08-11 08:39:30
苏轼《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译文及鉴赏2023-08-11 03:51:39
苏轼《日喻》阅读答案2023-08-05 15:26:02
桃花源记陶渊明2023-08-11 08:39:30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