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处:本文选自《陶渊明集》。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
2、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是著名的田园诗人。自号为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现存诗歌120余首,散文6篇,词赋2篇。代表作品《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他长于诗文词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3、作者相关故事:
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
4、写作背景:
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他拒绝同刘裕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对战乱造成的灾祸和农民逃亡的苦难生活有一定的感受,同时由于隐居农村十余年,对农民有了更多的了解,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5、代表作名句:
《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本文中心
文章描写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闻,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否定批判。
文章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写渔人捕鱼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段落内容具体概述:
(2)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3)写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社会风尚, 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的经过。
第三部分(4)(5):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重寻桃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语言简洁凝练,通俗流畅。
课后重点练习题
(一)在桃花源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融为和谐完美的统一。讨论——具体表现在哪里?
1、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样优美富饶的环境中建立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让一个安定和平、宁静祥和的社会,在此安居乐业,自由快乐地生活,“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男女耕作、老幼欢乐,“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民风质朴、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是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二)“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向桃花源人说了什么?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可能说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遭受的灾难。桃花源人因与世隔绝时间长,外界变化大,桃花源外仍然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仍然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三)渔人、太守以及刘子骥访求桃花源,其目的有什么不同?“不复得路”“未果”又说明了什么? 渔人出访桃源是偶然的机遇,出于好奇心理,没什么目的。带领太守所派的人再访桃源可能是为了讨得奖赏。太守派人访求桃源可能是猎奇,也可能想侵占其地方,还可能鄙弃黑暗社会想隐居到那里。刘子骥是“高尚士”,他访求桃源也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
“不复得路”、“未果”说明桃源很神秘,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现实社会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也说明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充满了无奈。
(四)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桃源仙境?为什么古往今来许多人宁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
从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来看,陶渊明生活的时代,社会黑暗,统治者内部相互倾轧,战乱频繁,加之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和压榨,造成了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惨相。这些史实便是虚构桃源仙境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从思想来说,陶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并且追慕阮籍无君无臣,无富无贵德社会理想,接受过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素怀高洁,久慕淳风,眷爱丘山,厌恶官场,曾以羲皇上人自谓,幻想做无怀氏,葛天氏之民。这些思想意识积聚起来便成为其虚构仙境的思想根源。
桃源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和平宁静,人民安居乐业,过着和谐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桃源里民风淳朴,有热爱劳动、敬老爱幼、热情好客的社会风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平等,这既是作者理想的蓝图,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心声。因此,古今往来许多人宁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赏析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桃花源记原文与翻译2023-08-01 06:19:45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2023-08-03 01:47:21
揭秘陶渊明的“桃花源”2023-08-16 09:05:40
桃花源记原文与翻译2023-08-01 06:19:45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2023-08-03 01:47:21
揭秘陶渊明的“桃花源”2023-08-16 09:05:40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