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
导语:《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一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为兰亭诗集所写的序文,一为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的骈文名篇。前者是王羲之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者是王勃二十岁时的惊人之篇。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篇一
一、全面比较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都是序。但《兰亭集序》是书序,而《滕王阁序》属“饯别序”,即赠序。前者是散句体,后者是骈句体。
内容上都是在全面描述了聚会盛况之后,“兴尽悲来”,不同的是前者主要表达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指出“死生亦大矣”,批评了当时泯灭生死差别、将生死等同的虚无思想。后者则主要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与不平,虽有自我宽慰、振奋之词,而终不免彷徨、痛苦。
两篇文章折射出它们各自产生的时代面影。由前者可见:东晋时期士大夫崇尚玄学的风气,不可避免造成士大夫们群体精神上的敏感而缺货生机;由后者可见:初唐时期,除旧布新,然而整个社会还不够革新、开入,因此,青年才俊虽有积极进取的雄心却又深感步履艰难,困难重重。
两篇文章表达方式都由写景叙事转而抒发感慨和议论,但行文顺序有所不同,前者由聚会而引发感慨;后者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抒情,步步推进。议论抒情也有所不同,前者议论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生死观”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引出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成为“痛的感觉,最后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顺应自然(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实)的态度;后者表现出两种感慨: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
两篇文章文笔都很优美。前者以散句为主兼及对偶,使得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字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个别地方用恰当地使用了典故。后者通篇骈文,对仗工整,句式多变,运用大量典故增加了文章的内涵,还大量使用借代、借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丰富文章内容的表达。
二、深入比较
(一)乐在山水与乐在盛会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既写美景,又写乐事 。但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写山水之乐,后者侧重写盛会之乐。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这里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群贤毕至,为这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他们来这里不是狂饮大嚼,不是猜拳行令,而是在曲水中漂起酒杯,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充满流风雅韵。
滕王阁上的聚会,既有长辈如阎公者,又有童子如“我”者,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宴会之盛,好比当年睢园竹林之聚,文采风流,可比曹植谢灵运。良辰美景之中,有贤主,有嘉宾,有文人,有武士,作者深深感叹:“四美具,二难并。”人生难逢的快慰之事都让他享受到了。因此,他不断的感叹:“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幸承恩于伟饯”“奏流水以何惭”。
(二)感人生与悲时运
两篇文章都写乐极而悲甚。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感悟人生,后者侧重于悲叹时运。
王羲之由“快然自足”的“曾不知老之将至”,想到人生短暂,“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旺盛的生命终要走向死亡。正因为生活美好,才引起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王勃由宇宙之大想到人生渺小,由“毕至”的群贤想到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虽“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于是,文章也由热情洋溢转为扼腕浩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并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自伤身世。
(三)乐生大悲与悲中有壮
两篇文章都写到悲。但程度有所不同,前者是乐生大悲,后者是悲有有壮。
王羲之悲的是人生苦短,在文章中,他始终没有走出悲的境地。由“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引起“岂不痛哉”开始,到“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而发出的“悲夫””结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难以抑制的悲哀之中。这是因为王羲之写作《兰亭集序》时,已经历了宦海的沉浮,看透了皇帝和大臣们不顾亡国之危而苟且偷生的本质。因感到报国无门,便愤然回到家乡会稽任职,不久,又辞官退隐。可以说,他是参透了世事的。因此,他的这种悲叹也可能是对世事的失望。再者,作者身处东晋那个乱世,苟活于乱世的人,多有种世纪末的悲哀。
可以说,王羲之摆脱不了的悲,既是个人的身世之感,更是对社会动荡的感叹。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把悲势蓄得很足,但是,他最终从悲中走了出来了。他认为贾谊被贬,“非无圣主”;梁鸿被逐,“岂乏明时”。由此推想,王勃对自己的不得重用,是有一种“端坐耻圣明”的感慨,是想奋发有为的。于是,又乐观旷达地唱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显得悲中有壮,让我们从原先的压抑当中感受到了振奋。或许是王勃写作此文时年轻气盛。因此,他在文中抒发的'悲情,未必真的是他自己的悲愁,他真的到了“老当益壮”之年吗?没有。所以,在写过悲情以后很自然地转入写豪语。另外,王勃生活的年代正值唐朝初年,破旧革新,充满希望,在那个泱泱大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王勃还是很有信心有所作为的,这可能是王勃最终走出情感低谷的时代根源。
(四)小巧与阔大
《兰亭集序》笔调清新,有世外桃源之风。王羲之描写兰亭周围的山水,用的是近乎白描的手法。他写到山岭树木,写到流水天气。每种景物只用一字修饰,山是“崇”,岭是“峻”,林“茂”而竹“修”,流“清”而湍“激”,做到了“字不得减”。虽是简笔,却让我们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兰亭旁,该是群山环抱,曲水弯绕,楼台亭阁,错落有致,仿佛世外桃源。
《滕王阁序》用墨如泼,写出人间万千气象。王勃笔下,景物的境界是阔大的。登高望远,“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作者不但写眼前景,而且通过想象,将整个洪都大地都收拢于自己的视野之内:“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作者笔下的色彩是浓艳的,山是“层峦耸翠”,阁是“流丹溢彩”,抬望眼,落霞绚烂,碧水澄澈,铺锦列绣,文采斐然。
景象的壮阔与秀美,结构的恢宏与小巧,色彩的浓艳与淡雅,构成了两篇文章不一样的美。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篇二
【形式上】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语言都讲究辞采与对仗。但两者相比,《兰亭集序》整散结合,《滕王陶序》则更讲究形式上的华美,逢句必对,辞藻华丽,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而带来了意思晦涩的毛病。
【内容上】两文都从眼前的欢宴之事写起,然后触景生情,因事伤怀,抒发感慨,而后又由低沉逐渐转向高昂,表现得积极向上。最后又都收笔于眼前之事。两文相比,《滕王阁序》所写之景更壮美,更绚丽,更丰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畅。另外两文抒情的内容也不一样,《兰亭集序》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感慨,《滕王阁序》抒发的则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思想内容】答:这两篇文章都是序文,也都是骈文。句式整齐,言辞华丽。都是先记叙了聚会的盛况,描写了美丽的景色,而后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在记叙中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认为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到了生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滕王阁序》记叙的是重修滕王阁后大宴宾客的的盛景。作者悲喜交集,不乏阿谀之词。在记叙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凉感情和不甘于失败的上进心理,表现出一个奋发向上但又受到压抑的青年的内心痛苦和创伤。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滕王阁序》作者个人成就及轶事典故2023-08-08 18:44:25
《滕王阁序》原文赏析2023-08-14 02:17:29
《滕王阁序》同步练习2023-08-08 05:47:40
《滕王阁序》作者个人成就及轶事典故2023-08-08 18:44:25
《滕王阁序》原文赏析2023-08-14 02:17:29
《滕王阁序》同步练习2023-08-08 05:47:40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