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题西林壁》说课稿件
《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想知道《题西林壁》的说课稿吗?快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古诗《题西林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高耸入云;从远处看云雾迷蒙,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危崖险岩,满目青葱;从高处俯瞰深沟幽壑,妙曼如歌,从山下仰望重峦叠障,巍峨险峻;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二、 说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诗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分享。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古诗,理解诗句含义。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明白诗歌寓意,体会诗人心境。
四、说教学准备
1、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时拍摄的庐山照片。
2、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2、制作微课。
五、说教法、学法
1、播放微课,通过复习古诗学习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自学预习,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
2、课堂上检查自学情况,梳理知识形成框架,答疑解惑,深入挖掘诗句内涵,实现课堂翻转。
3.课外拓展,加深对诗句哲理的感悟,实现课堂的延伸。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从我们学校出发,一百多公里外,有一个风景优美,景色秀丽的地方,此时正是上好的避暑胜地,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庐山)
2、出示庐山风景图片。
3、庐山风景如此美丽,那在古代文人骚客的笔下又是什么样呢?一起走进今天的《题西林壁》。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读音,试读诗句。
3、范读、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三.理解诗句,答疑解惑。
1、回顾诗歌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2、结合注释,解释诗题。
3、学生试着串讲诗意,学生讨论补充。
4、提出疑难,全班交流,交流中教师出示图片、课件等补充、深入讲解。
四.品读感悟,课外延伸。
1、启发谈话:作者游览庐山,不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看到的庐山各不相同呢?只因为——身在庐山之中。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呢?
2、小结: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和事情吗?出示《画杨桃》
五.诵读巩固。
由于微课制作技术不够熟练,对翻转课堂领悟也不够深刻,所以本节微课制作粗鄙,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附录:《题西林壁》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大话西游》的读后感2023-08-10 18:30:07
最新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2篇)2023-08-09 03:01:33
清明节主题英语演讲稿(通用五篇)2023-08-05 07:05:53
《题西林壁》阅读感悟2023-08-11 07:01:10
题西林壁的古诗的诗人2023-08-09 05:12:21
苏轼 题西林壁 背景2023-08-17 06:33:31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