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关于王勃的800作文

更新时间:2023-08-17 22:29:33 来源:高考在线

  第一次开始这么认真地思考王勃。说来也好笑,很早就牢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个名句,却从不知道它的作者王勃。

  说实话,初读《滕王阁序》,对于王勃,我是不喜欢的。不喜欢他拍马屁似的夸赞那个笔会和人,也不喜欢他大篇幅的描写自己。不过,有这种感觉只是因为我没读懂。可是无论如何,对于王勃这个神童式的人物,最初的感觉是不好的,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或许是觉得他自大吧!

  可,当我一遍又一遍的阅读王勃的生平和著作后,对他的感觉却一点一点的'发生变化。

  没错,王勃的确自负,可自古天才有哪个不自负?六岁便能作文,九岁便能指出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中的错误,并写出《汉书指瑕》,,十二岁便毛遂自荐,“所以慷慨于君候者,有气存平心耳。”请求右丞相刘祥道举荐自己。呵!这是怎样的神童,有具有怎样的胆识啊!他有什么理由不自负呢?

  总是觉得“神童”都是少年老成的,本应和邻家小孩一起丢沙包的年龄,却故作深沉的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可一篇《檄英王鸡》,却让我不觉他是远古的神童,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的伙伴。也是啊,写《檄英王鸡》是的王勃正是十七八岁的年龄,同我们一样。文章里透露出的率真,斗气,还有一种说不出却很熟悉的感觉,让我觉得他好真实。然后就会想,如果子安就是我身边的一个男生,我会对他有怎样的感觉。我想,不会是喜欢,会是佩服吧!

  《檄英王鸡》拿到现代,定会是备受欢迎的,但在那个时代,却是犯了皇帝的忌讳。高宗的心里正埋藏着一种担忧,那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们会自相残杀。喝彩就喝彩吧,写什么檄文,这不是挑拨离间么?不过,这应该也和子安才高遭妒有关。

  远离那些“上游生活”的子安倒也轻松,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甚至还钻研起了医药。但他那样的个性,那样的才气,周围自会有许多不喜欢他的人。于是,一个曹达,险些害了子安的性命。

  遭受两大挫折,子安能怎样?心情郁闷呗!可是二十几岁的年龄,总是乐观的呀,所以,那篇《滕王阁序》打动了多少年代,多少人!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子安的爱情,才子当配佳人嘛!可是除了电影《王勃之死》外,我找不到一个与此有关的线索。电影中的王勃为了救落霞姑娘参加那次笔会,可落霞还是死了,而王勃最后跳海自杀。我不觉得他自杀是真的,可我倒希望真有这么一个落霞姑娘而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千古绝唱也真的与她有关。如果是这样,子安27年的生命将会更唯美些吧!

  电影中的落霞钟爱的舞剧《铜雀伎》里郑飞蓬与卫斯奴的爱情悲剧也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更加喜欢子安,喜欢他在剧中透露出对爱情的执着,尽管那其中满载着对现实的不满。当然,也因为总觉得,他是和我同龄的人吧!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王勃,率真,自负,还有一点点的可爱。

  知识扩展:与王勃畅谈

  (背景:21世纪的某年某月某日,一位科学家终于发明了一台能穿越时空的可视电话机,一位王勃的崇拜者有幸成为第一个试用者。电话接通了……以下为一位记者的复述记录)“您好!请问是王勃先生吗?”

  “在下正是,敢问你是?”

  “我是一个未来人,想通过穿越时空来了解您。您的作品《滕王阁序》千古流传,另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更是脍炙人口,您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当时是如何写下《滕王阁序》这作品的吗?”

  “可以。唉!说来话长:其实当时我正要去看望我的父亲,路过南昌时,赶上都督阎伯屿成功新修滕王阁,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于是我便前往拜见,热情的阎都督便请我参加宴会。阎都督这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我当时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竟不知推辞,反而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也没有注意阎都督已经不高兴了。”

  “那么当你在创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其实自己也不太清楚,因为朋友无论相隔多远都想在一起,那时我的心中满是对朋友的不舍和勉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有人说你这是一种自我安慰,是这样的吗?”

  “我想不是的。当时我只是十分自然地表达送朋友惜别的情感,并没有想到自己。”

  “那么你对朋友、知己的看法是?”

  “只要是互相了解,有着真挚友谊的人,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做到像就在身旁那样倍感亲切。”

  “谢谢你!那么对于别人称你、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又有什么看法呢?”

  “我……”

  (由于信号的不稳定,通信被迫终止,但似乎所有人都觉得很满意。那位幸运的试用者在事后说:“只要是互相了解,有着真挚友谊的人,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做到像就在身旁那样倍感亲切。我相信这样的友谊无处不在,而且我坚信有这种友谊的世界将会永远美好!”——《新世纪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