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有关王昌龄的小故事

更新时间:2023-08-18 08:48:46 来源:高考在线

有关王昌龄的小故事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人生非常的坎坷,留下的资料也非常的少。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一天早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的芙蓉楼上,来了两位士人。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昌龄(约698—约756),另一位是他的朋友辛渐。

  昨夜的漫江寒雨现在渐渐停了,寒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两位朋友在这古代吴国的地方,俯视楼下滚滚流去的长江,望望西北面的楚山,互相交谈着。王昌龄说:“辛兄,这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能见面啊。”原来,辛渐要从这里渡江北上,取道扬州到洛阳去,现在船已经停泊在岸边了。

  辛渐说:“昌龄兄情深义长,你从江宁(今南京)送我到润州,昨晚已在这里为我饯行,今天又来送我,叫我如何报答呢!这回我们谈得畅快,使我明白了这些年来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希望你放开胸怀,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受到当时某些人的批评指责,甚至进行无中生有的诽谤。封建社会里礼教严酷,他是豪放的诗人,不会死死地受礼教的约束,何况他的作品,无论边塞诗或宫体诗中,都常常隐含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有着讥讽的意味,因而动辄得咎也在意料之中。为此,几年前他就被贬官岭南,然后又被任为江宁丞,终是屈居在下级官吏的行列中。可是,王昌龄却用淡然处之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无理指责和贬谪生活。此刻,他感到惆怅的,倒是辛渐走后,自己又少了一个知心朋友。辛渐知道,王昌龄在洛阳有不少亲友,他们也一定听到了外界不利于王昌龄的谤议。他便关心地问:“昌龄兄,我去洛阳,你有什么话要我带给那边的亲友吗?”

  王昌龄昂起头,目光炯炯地说:“有!昨夜为你饯行,我做了一首诗。现在再做一首,一方面为你送行,一方面表表我的心迹。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请你告诉他们:我的心,好比是玉壶里一片冰凌那样的洁白,决不会被功名利禄的欲念和别人的谤议所左右的!”于是,他对着浩浩江水,朗声吟了题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被感人的佳句打动了,连连赞道:“好诗!好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这表明你始终坚持自己清白自守的节操,多么高尚,令我钦佩!这句诗,足可告慰你在洛阳的亲友了。我也很高兴,因为你的大作对我无疑是一件难得的珍宝哩!”两位朋友再次珍重道别,辛渐登上了江边的船,扬帆而去。岸边的王昌龄,遥望远处矗立的楚山,觉得自己也像楚山那样孤零零的`。

  王昌龄晚年时,又被贬到偏僻的龙标(今湖南黔阳)去当县尉。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他回乡途经毫州时,竟被刺史闾丘晓杀害了。

  投笔从戎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冤死途中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王昌龄?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名下,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公元757年,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这年秋天,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的闾丘晓,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更怕仗打败了“祸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致使贻误战机,宋州陷落。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在行刑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张镐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