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解读古诗:《望岳》

更新时间:2023-08-17 16:23:52 来源:高考在线

解读古诗:《望岳》

  引导语:《望岳》脍炙人口,当为杜甫诗作中最著名者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读

  诗人一路走一路想,这座被尊为岱宗的山究竟是怎么样的?还在齐国的时候,远远望去,就看到了它青葱的山色,走到了鲁国,看到的还是它青葱的山色,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开去。走近了看,只见大自然在这里汇集了神奇秀丽的景象,高耸的山峰把阳光切断了,在山的北面时以为是黄昏,到了山的南面才发现是早晨。再走近了细看,一层层的云彩在山间升腾,心情随之激荡,眼睛盯着归巢的鸟儿越飞越远,盯得久了,盯得眼角好像要裂开。激荡的心情,开阔的眼界,让人不由暗下决心,一定要登上最高峰,在那里俯瞰,群山将会显得多么渺小。

  这首诗题为“望岳”,从远望,近望,到细望,最后决心登顶极望,写的都是望,而不是登。那么后来有没有登上去呢?杜甫在晚年写过一首《又上后园山脚》,提到这段经历:“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可知还是登上去了。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杜甫登上泰山之后留下的诗作。有可能写了但没有流传下来,毕竟,杜甫早年诗作绝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更有可能没有写。如果《望岳》已把泰山诗情抒发殆尽,又何必再来一首《登岳》?甚至很可能,《望岳》是在登完泰山之后才推敲、写就的,是有意选择了“望”这个创作角度。

  那一年杜甫24岁,刚刚去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是落第了。落第后到赵、齐一带游历,来到了泰山。此时的杜甫,犹如在人生这座大山的.山脚遥望山峰,虽然略受挫折,仍然充满了朝气和希望,满怀信心要爬到人生泰山的绝顶,去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这是存世杜诗中罕见的意气风发之作。之后历经了失意、困顿、战乱、颠簸、苦难,朝气早已消磨完毕,杜甫终于爬到了人生泰山的绝顶,但并非他当初设想的在政治的绝顶俯瞰众生,而是在诗歌的绝顶傲视群英。

  古代帝王如果觉得自己创下了文治武功、太平盛世,便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在杜甫望岳的十一年前,唐玄宗在泰山举办了一次规模空前绝后的封禅大典,亲自撰书《纪泰山铭》勒于山顶,游泰山的人很少有人会认真去看它写的是什么,不游泰山的人更少有人有兴趣知道它写的是什么。而一个年轻的落第诗人写下的诗作,却成为描写泰山的绝唱,千百年来众口传诵,为每一个中国人所熟知,让每一个中国人受激励,与泰山同垂不朽。那是诗的封禅。

  拓展:

  登岳阳楼二首

  宋代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