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文天祥为何首肯亲弟弟降敌

更新时间:2023-08-18 15:44:03 来源:高考在线

文天祥为何首肯亲弟弟降敌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抗元名臣。文天祥为何首肯亲弟弟降敌?且看下面分析。在文天祥众多眩目的头衔之中,“抗元名臣”尤为人所瞩目。

  作为南宋的状元丞相,他在元军攻灭南宋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困局之中,在大厦将倾、狂澜既倒的危难之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起兵勤王,转战各地。兵败被俘后,面对高官厚禄,又宁死不降,为大宋流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不仅如此,状元出身的文天祥,还留下了《正气歌》等诗歌名篇。特别是他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过零丁洋》中的那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到了今天,正如文天祥在诗中所希望的那样,他的丹心,甚至包括他的人,都成功地“照汗青”。文天祥,成为了史上最著名的舍生取义楷模。

  鲜为人知的是,文天祥这样一个史上最著名的舍生取义楷模,竟然有两个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文璧、文璋,投降了杀死他自己的敌人元朝;而且,文天祥生前不仅知道此事,而且居然还对亲弟弟降敌持首肯的态度!

  文楷模这是肿么啦?一心抗元的他,咋就首肯了亲弟弟的降敌呢?

  文家仨兄弟,一直兄弟情深

  南宋理宗端平三年丙申(公元1236年)五月初二日,文天祥诞生于吉州庐陵县淳化乡富田村。其后,他又有了三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三个弟弟分别叫文璧、文霆孙、文璋,其中文霆孙早卒。

  青少年时代,文天祥、文璧、文璋仨兄弟一直在一起读书,直到成人。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21岁的文天祥考中状元。可也就是在这一年,文天祥的父亲文仪病逝于临安,他只好回籍守制。守制结束之后,两个弟弟也先后中举。

  身为状元的文天祥,仕途起步并不平坦。直到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正月,他才接受秘书省正字的职务。同年五月,弟弟文璧也被任命为知新昌县。为此文天祥专题赠诗《别弟赴新昌》:“天渊分理欲,内外一知行。立政须规范,修身是法程。”文天祥这是在教弟弟做官,也是在教弟弟做人。

  当元军于宋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渡江而来时,40岁的文天祥正在知赣州的任上。他奉诏在赣州起兵勤王,为此他奏请以弟弟文璧为助手,从此开始了“打仗亲兄弟”的并肩作战。

  这年五月,文家祖母在赣州去世。在兄长不能回家的情况下,文璧甘当孝子,陪同母亲,护柩回到老家。不久,朝廷任命文璧出知广东惠州。考虑到元军继续南侵的风险,文璧把母亲、妹妹、文天祥妻儿全部接到惠州。在元军兵锋到达广东之后,兄弟仨一直活跃在抗元前线,文家人也是饱受战乱的颠沛之苦。

  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海丰五岭坡被俘。次年二月初六,宋元两军大战于厓山海上,南宋就此灭亡。

  从这一天起,一直在为宋朝并肩奋战的文家兄弟,在事实上已经失去了效忠的对象。

  文天祥为何首肯亲弟弟降敌?

  在宋朝灭亡的时候,文家仨兄弟中,文天祥已经被俘,文璧、文璋兄弟则在惠州,面临着生死抉择。

  其实只有三条路:殉国、逃亡、降敌。问题是,宋朝君死国灭,国土陆沈,殉国已无对象;逃亡也难,拖家带口一大家子,女眷也多,很难做到不被元军抓捕。要保证文氏家族的整体安全,现实的选择,只有降敌。

  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秋,想明白了的文璧,和弟弟文璋一起,以惠州城降元。文璧、文璋兄弟俩降元之时,文天祥已被押解至元朝大都。

  文璧、文璋降元之后,并不想当元朝的官,当年冬天他们就率领全体家属离开广东,回到了老家,打算就此闲居,以了此生。然而,元廷多次下诏征召文璧前往大都朝觐。

  文璧无奈,只好于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五月,来到大都。次年春天,他才被任命为临江路总管兼府尹。

  文璧来到大都时,文天祥还在大都狱中,并且已经知道了弟弟们降敌的消息。为此,他写下《闻季万至》:

  去年别我旋出岭,今年汝来亦至燕;

  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

  可怜骨肉相聚散,人间不满五十年;

  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横苍烟。

  值得深思的是,文天祥此诗之中,并无明显的指责之意。

  文天祥、文璧兄弟俩,这次在大都同处一城,长达一年时间,中间虽未见面,但彼此却曾寄物、通信。

  此时此刻,对于两个弟弟降敌,文天祥怎么看?在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正月元日,文天祥从狱中给文璧的儿子、自己的继子《批付男升子》的信中,他有了一个明确的表态:

  “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