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正气歌文天祥古诗

更新时间:2023-08-13 09:27:52 来源:高考在线

  正气歌并序

  予囚北庭1,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2。单扉低小3,白间短窄4,污下而幽暗5。当此夏日,诸气萃然6:雨潦四集7,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8,蒸沤历澜9,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10,风道四塞11,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12,助长炎虐13,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14,陈陈逼人15,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16,腥臊汗垢17,时则为人气;或圊溷18、或毁尸19、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20。叠是数气21,当侵沴22,鲜不为厉23。而予以孱弱24,俯仰其间25,於兹二年矣26,幸而无恙27,是殆有养致然尔28。然亦安知所养何哉29?孟子曰30:”吾善养吾浩然之气31。“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32!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33。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34。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35。皇路当清夷36,含和吐明庭37。

  时穷节乃见38,一一垂丹青39。在齐太史简40,在晋董狐笔41。

  在秦张良椎42,在汉苏武节43。为严将军头44,为嵇侍中血45。

  为张睢阳齿46,为颜常山舌47。或为辽东帽48,清操厉冰雪49。

  或为出师表50,鬼神泣壮烈51。或为渡江楫52,慷慨吞胡羯53。

  或为击贼笏54,逆竖头破裂55。是气所磅礴56,凛烈万古存57。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58。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59。

  三纲实系命60,道义为之根61。嗟予遘阳九62,隶也实不力63。

  楚囚缨其冠64,传车送穷北65。鼎镬甘如饴66,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67,春院閟天黑68。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69。

  一朝蒙雾露70,分作沟中瘠71。如此再寒暑72,百沴自辟易73。

  嗟哉沮洳场74,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75。

  顾此耿耿在76,仰视浮云白77。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78。

  哲人日已远79,典刑在夙昔80。风檐展书读81,古道照颜色82。

  文学鉴赏

  “养气”之说原于孟子。他所说的“气”,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性的正气。“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范畴。在宋代理学中,更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张载便以“气”作为宇宙的本体,主张“气一元论”。朱熹以“理”为世界本原,但又强调“气”化育万物的作用,在他看来,气是理与万物的媒介。文天祥在这首五言古诗中关于正气的铺写,与上述思想有一定关系。

  这首诗的序为散文。有骈句,有散句,参差出之,疏密相间。在序里,作者先以排句铺陈,以骈散穿插描写了牢狱之中的“七气”,极力渲染出监牢环境的恶浊之至。而诗人又说自己身体本来孱弱,但在“七气”的夹攻之下,竟然安好无恙,那就是因为靠着胸中的浩然正气,有了正气在胸,便能抵御所有的邪气、浊气,这些说明了写《正气歌》的原因,接着便引出下面对“正气”的咏叹。因此,序和诗在构思上是有连属的,在技巧上是前后照应的,是全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天地有正气”到“一一垂丹青”为第一部分。这部分是对浩然之气的热情礼赞。“正气”与天地并生,与宇宙同在,诗人首先写出“正气”的这种伟大性质,使“正气”的描写,有了一种充塞乎天地之间的崇高美。天地万物,均受“正气”之禀赋。下至大地山河,上至日月星辰,都是气的化育生成。下面诗人将笔一转,便将“正气”转到人的身上,人的浩然正气,充塞于苍冥,可见正气的力量。“皇路”二句,写清平之时,禀受正气之人雍容和雅,为朝廷的清明政治尽力。这两句不是重心所在,而是下面的陪衬。下面,诗人笔锋又转,写在危难之际,禀受正气之人便表现出了凛凛气节,他们为了正义而不避祸难,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彪炳于青史。“一一垂丹青”,又是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之笔,显的十分自然。

  从“在齐太史简”到“道义为之根”为第二部分。在这部分里,诗人历数了史册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来写浩然正气的体现。诗人连用四个“在”字,形成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显得气势极为充沛。正因为“正气”的赋予,才有了这些志士的壮举。诗人为避免单调,将“为严将军头”等四句换成了“为”字的排比句。之后,诗人稍作舒缓,以“或为”为排比句,每两句写一人。诗人通过以上三组排比句,歌颂了中华历史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这其中,有的是不畏权奸、秉笔直书的史官;有的是誓在驱敌的将相;有的是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义士,他们有共同之处就是忠烈。辨证来看,“忠”是要作具体分析的,但这些人物的“烈”却是极为感人的。“是气所磅礴”到“道义为之根”,由上述人物的忠勇壮烈,概括“正气”。“正气”所钟,可以不论生死。“地维”、“天柱”,实际是说封建王朝的社稷得以保持的精神支柱。“三纲”句,有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道义”也是如此。就是说,“正气“是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作为基础的。“正气“作为激励爱国志士的精神力量,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的封建伦理性质也应该指出。

  从“嗟余遘阳九”到“古道照颜色”为第三部分。前面是说正义赋予历史上那些忠义之士以忠烈之绩,从“嗟余”开始则转向诗人自己。“遘阳九”是说自己遭逢恶运,“隶也”句是说自己对国家危亡也无力回天。“楚囚”两句,一方面写自己被押到北方囚禁,另一方面,借楚囚南冠的典故,表达自己忠于宋室、矢志向南的心情。用典极为恰当贴切,在叙述中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怀。“鼎镬”两句,抒写诗人视死如归的壮烈之志。“阴房”六句,写环境的幽暗恶浊。“如此”两句,则是写自己正气在胸,百沴辟易的情形。“哀哉”六句,说自己耿耿丹心、浩浩正气是抵御“百沴”的法宝,任何邪恶之气,都不能使自己受到戕害。“哲人”四句,是全诗的结语,揭示出作歌的主旨。先哲已逝,但正气赋予他们的壮烈事迹,在史册上永远是炳炳烺烺,千古不灭。诗人从这些忠烈之士身上,得到正气的沾濡。古来忠臣义士的.烈举,是诗人乐于学习的典范。“风檐”两句,显得十分从容不迫。[4]

  全篇的结构核心是“时穷节乃见”。作者先以“天地有正气”发端,然后层层陪衬,突出“时穷节乃见”。之后再历举“哲人”事迹证明“时穷节乃见”;又以自己囚于土牢而坚贞不屈来表明“时穷节乃见”。全诗篇幅宏大而主旨突出、脉络分明。浩然正气直贯全篇,故历述古人事迹和己身遭遇而无堆砌之感。先写古人而后写自身,并表明“时穷节乃见”的古人正是自己的楷模,表现出他的浩然正气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壤之中。正由于继承、光大了优秀文化传统,才使作者文天祥成为一位民族英雄,让他发扬了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也使他的这篇古诗成为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作。

  这首诗很长,又是五言之体,容易写得平板拖沓,但这首诗却以其慷慨悲壮拨人心弦,使读者倍受感染。这主要是诗人充塞胸中的浩然正气流溢其闻,使诗作元气淋漓,毫无干涩之感,且词气滂沛,笔力道劲,格凋沉雄。全诗以平和稳健的散文化语言,紧紧环绕对浩然正气的礼赞,于夹叙夹议中层层深入推进展开。首言浩然之气之源与形,简括干炼。中间一通史诗性的列举,虽繁富而不累赘,十二位忠臣义士的烈举,一气呵成,俨然大河奔流,滔滔东去,且诗人三易排比句组的语言,使诗富于变化。这种表现形式上的雄浑与浩然正气意蕴上的雄威极为一致,充分而美妙地体现出全诗的底蕴:“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同时,也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作者那襟怀正气,柱天维地的高大形象。《正气歌》凡六十句,隔句一韵,通篇四韵,平仄间押,以此将诗之情韵导而逶迤,又寓激荡于从容。既浑灏苍古,又顿挫扬抑,回肠荡气。

  这首诗用古体诗的语调来写,而不取近体的排偶整饬,显得高古悲壮。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作者文天祥的忠肝义胆、铮铮铁骨;在歌赞先烈的同时,展现了作者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一位正气凛然的民族英雄形象。

  艺术特色

  全诗用韵富有变化,与文义互为烘托;旁征博引,具体体现了浩然正气的巨大力量;语多排比句式,文气绵密贯串,节奏整齐明快。

  名家点评

  清·康熙《古文评论》卷四十三:斯篇出于至性,慷慨凄恻。朕每于披读之际,不觉泪下数行,其忠君忧国之诚,洵足以弥宇宙而贯金石。

  清·过珙《重订古文详注全集》卷六:宋祚将尽,先生以致仕起兵,后元灭宋,执先生,历万苦而不屈,屹然如山,卒遇害而死,真能全其正气矣。试读此歌,言言若神鬼之泪,诚足沮金石而薄云天。

  清·蔡世远《古文雅正》卷十四:文山以年少对策第状元,以法不息为主,一气呵成数千言。……以此知养气者不可不读书也,特不为章句之儒耳。歌中又曰,“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公岂乐以死节见哉。[9]

  历史局限

  这首诗歌中,首先是作者所列举的许多历史人物,既不仅是民族英雄,也不一定都是对历史对人民有过什么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如“为嵇侍中血”诗句中的嵇绍,不过是由于皇室内讧,他为了保卫一个昏庸皇帝晋惠帝而牺牲了的一个封建社会的忠臣。至于管宁更不过是一位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隐士;虽然作者把他们都当做历史上英雄人物来歌颂,但其实是不可取的。

  其次,作者文天祥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英勇牺牲的出发点很大程度是来自封建社会的忠君思想。他自幼就羡慕古代忠臣、义士的行为:在江西学宫看到一些忠臣画象,就慨然说:“设不俎豆其间,非丈夫也。"并且在临刑时还以学习古代圣贤,成仁取义,作为自己为国尽忠的信条。出此可见,他的思想基础,基本上是建立在忠君之上的。正因为他具有这种封建的忠君思想,才限制了他的视野,使他作品的积极内容,受到了限制。因而,在评价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对于不与人民利益相符的思想是应该加以批判的。他在被捕之后能够坚持民族气节,不为威屈,不为利诱,终于为国牺牲,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为祖国保持了“正气”,自然也应该肯定。但是作者文天祥的爱国思想,毕竟和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最后,正因为作者文天祥受到了封建忠君思想的限制,因此在诗中也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一些宣传儒家教义和封建伦理观念的东西,如“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等,都是封建教条,是不可取的。

  

  文天祥与潮阳的传奇故事

  公元1278年10月,右丞相文天祥率领一支抗元队伍,丛南岭经惠州、海丰进入潮阳县境。当队伍来到离县城几里远的地方,白马突然一声嘶叫,停步不前了。看来,战马不能再支持了,文天祥不禁热泪盈眶,向养马屯长唤了一声:“把马抬进潮阳城!”

  公元1278年10月,右丞相文天祥率领一支抗元队伍,丛南岭经惠州、海丰进入潮阳县境。当队伍来到离县城几里远的地方,白马突然一声嘶叫,停步不前了。看来,战马不能再支持了,文天祥不禁热泪盈眶,向养马屯长唤了一声:“把马抬进潮阳城!”

  文天祥把队伍带到城郊的东山安营扎寨,他带着仰慕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建在东山麓的纪念唐代张巡、许远的“双忠庙”,拜谒了这两位爱国将军的忠魂。回想这几年的征战历程,禁不住情怀激荡,拔出宝剑,用剑锋划石壁题了一首《沁园春》词:“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嗟哉人生翕叹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遗容俨雅,枯木寒寒鸦几夕阳?邮停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他赋完词章,如举杯向双忠公祷告:“二公忠义炯炯,我与二公同心。如许我忠义,请饮此杯,并愿献乘马。”话未落,文天祥杯中的酒竟分左右自倾其半,那匹白马也在此时停止了呼吸,倒毙在庙门外。文天祥怀着悲壮的心情,把白马葬于山坡的一棵青松树下,至今,东山坡还留有“文马碣”遗迹。

  文天祥在东山匆匆一宿,便又拔营启程来到距潮阳县城二十里的海口(即今海门)村外的海边,在那山河破碎,元兵穷追的艰难日子,文天祥从江西转战进入广东,而陆秀夫却携小朝廷从福州由海路南下。文天祥来到海口,就是要追寻朝廷帝舟帆影。他在将士的簇拥下,登上了屹立海边的巨石,向着大海眺望,可是沧海茫茫,哪有帝舟影子?不禁顿足长叹。他脚下那块巍峨巨石,霎时被踏裂,成为象—朵多瓣莲花。这就是人们所叫的莲花峰。

  文天祥望不见帝舟,心中郁郁,拔剑在路旁的一块石头上,刻下“终南”两字,而且有意把“南”字中间的“半”刻成“午”,以寄中午望帝之意。

  当时,降元的叛将陈懿、刘兴,勾结汉奸张弘范,气势汹汹,追赶文天祥队伍。文天祥从海门西征路上,经过蚝坪(和平)时,与叛军展开一场激战,并获大胜,刘兴被擒,当场被处活斩,使军心大振,群情欢跃。

  战地之夜辗转不眠。凌晨,他在朦胧之际,忽听帐外人声喧哗。文天祥披衣出帐,一打听,原来是他的爱女监娘昨夜在野间遗失一把御赐玉扇,乡亲们郑重地把它送回来。文天祥此时心情十分激动,他有感蚝坪民心的纯朴,地气的和平,便挥笔疾书“和平里”三个大字,赠给蚝坪人民。此后,蚝坪人民便把蚝坪改为“和平”,文天祥书写的“和平里”三个大字,被刻在大石上,保存至今。

  文天祥于十二月退出潮阳,转到海丰北五坡岭,准备进山固守,不幸被元兵追上。文天祥措手不及被俘。

  1279年(祥兴二年)正月二日,文天祥被囚禁在船舱里,准备西渡,因海上起风而拖迟四天,才于六日从潮阳启航。囚船停泊潮阳之时,田心人陈梦龙曾组织义军劫救不遂。

  文天祥在潮阳活动前后只有三个月左右,然而他那撼天动地的故事,七百年来,至今依然在人民中到处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