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小石潭记复习总结

更新时间:2023-08-15 19:02:37 来源:高考在线

小石潭记复习总结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岛屿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枝被藤蔓所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几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的竹林和树木环绕着,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 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空游无所依】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2.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 ②卷石底以出(而 )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之:1心乐之 (无意) 2乃记之而去 (代词)

  4.常规词语

  【篁竹】竹林。 【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凉。【以为】把……作为。【卷】弯曲。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蒙】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

  【许】表约数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忽然。【逝】去,离开。【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幽静深远。 【乃】于是。

  二、 阅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

  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游鱼 、 鱼影 、 日光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水 ,却又无处不在写 水  。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⑶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侧面衬托水的清。

  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5.“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 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 似与游者相乐。

  比喻:① 闻水声,如鸣佩环。

  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

  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

  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1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水→石→树→鱼)(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

  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