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合集
篇一:《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及分析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及分析
刘德凡
复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字词,能简洁通顺翻译课文。
2.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以及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
知识链接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柳宗元: 字 ,世称“ ” , 又称“ ”。 代著名 家,
“ ”之一。与韩愈倡导 ,并称“ ”。
2)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的八个最著名的散文作家,他们是唐代的“韩柳”( 和 ),
宋代的“三苏”( 、 、 )以及 、 、 等
八人。
2、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清liè( ) 为chí( ) 为kān( ) yǐ然( ) 俶尔( ) xī忽( ) .
篁竹( ) 参差( ) 斗折( ) 差互( ) 悄怆( ) 幽邃( )寥( ) .......
3、字词句积累:
( 1)古今异义。
去:(古) (今)
小生:(古) (今)
(2)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
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②以其境过清( )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差:①参差披拂(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
见 ①下见小谭( ) ②明灭可见( )
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②隶而从者 ( )
而 ①潭西南而望( ) ②乃记之而去( )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
(3)佁然不动 ( ) (4)影布石上( ) ...
(5)俶尔远逝( ) (6)俏怆幽邃( ) ....
(7)以其境过清( )( )(8)乃记之而去( ) ...
(9)往来翕忽( )(10)其岸势犬牙差互( ) ....
(10)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
(11)斗折蛇行 斗:( ) 蛇:( )
(1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13)凄神寒骨 凄:( ) 寒:( )
(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7、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石潭------ ------ ------ -----
二、合作探究
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或“似与游者
相乐”写到了“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违”是否矛盾?为什么?)
2、课文写景之中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有喜有忧,忧是全文的主调。作者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内心凄苦,寄情山水。试想,当我们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
三、展示提升 四、检测巩固
1、阅读课文,理解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直接写潭水清澈语句是:
(3)、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
(4)、文中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句子:
(5)、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A 鱼静态的句子:
B 鱼动态的句子:
C 鱼情态的句子:
(6)“伐竹取道”与上文“ ”呼应,又为下文“ ”埋下伏笔。
(7)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句子是
(8)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照应的句子: (9)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10)文中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11)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2)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
2、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方,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 )
A. 闻水声,如鸣佩环。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似与游者相乐。
4、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有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深 。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作者分别从 、 、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却又无处不在写 。
2)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C、F、G a 、b是,c不是 D 隔篁竹 寂寥无人 先乐后忧
水 水 游鱼、阳光、影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教学反思
1、 课堂结构及教学精神均符合市级课题“语文发展性阅读”课题模式的要求。
2、 教学内容全面具体,能达到中考复习的要求,也符合本班学生实际。
3、 教学重点突出,虽然不能包罗万象,完全应对中考,但毕竟只有一节课,只能有所取舍,其他内容让
学生在自学中学习。
4、 通过实际教学过后,我发现有以下问题:1)自主学习部分内容还是太多,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使
得合作探究部分时间不够充分。解决办法有二,一是减少题量,二是巧用方法节约时间,如分组展示、组内展示、轮流展示等,还有就是学生要训练有素,尽力减少衔接的时间和不必要的话语。2)
篇二:小石潭记复习课导学案
《小石潭记》复习学案(一课时)
温馨提示:这节课,我们一起重温千古美文,希望大家能大显身手,牢固记忆回顾的知识 复习目标:
1、积累重点词汇。
2、能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3、能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掌握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大显身手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 )。
2.记:是一种(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学过的文言文中还有哪些以一个字代表一种文体的?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为坻( ) 参差( )佁然不动( )悄创幽邃( )( ) ......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 ..
(3)佁然不动( ) ..
(4)俶尔远逝( )( ) ..
(5)斗折蛇行( )( ) ..
(6)其岸势犬牙差互( ) ..
(7)凄神寒骨( )( ) ..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 ) ...
(9)乃记之而去( ) ( ) ..
(10)隶而从者( ) .
4、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合作探讨,交流讨论
(一)再读文章,将本文当中涉及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重点字词归类建立字词档案
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状语
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二)小组为单位再次诵读课文,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小标题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每一部分都分别用了那些手法和修辞?
2.小石潭的特点如何?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如何?
3.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结合背景来说)
三、当堂检测
以下为理解性默写
1、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写潭水源的句子:
3、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
4、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
5、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 杂然相许 ..
B、凄神寒骨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C、潭中鱼可百许头 / 可以一战 ..
D、以其境过清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6、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俶尔远逝 / 亲贤臣,远小人 ..
B、伐竹取道 / 齐师伐我 ..
C、乃记之而去 /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D、心乐之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7、本文写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篇三: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参考资料
作者与写作背景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曾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任上,年仅47岁。又称“柳柳州”。名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柳宗元在他被贬谪到永州后任上所作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最著名的一篇。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对此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道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有时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有时却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向水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我们坐在水潭旁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地停留,于是我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同行的人有:我的朋友吴武陵和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的两个崔家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城关一初中 执教者 郭永超
复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翻译重点词句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复习一:复背课文
1、写小石潭的全貌的句子: 2、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3、 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4、写潭水源的句子:
4、 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 写鱼动态的句子: 6、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 复习二:掌握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佁然不( )
(4)俶尔远逝( )( )(5)斗折蛇行( )( )(6)其岸势犬牙差互( )
(7)凄神寒骨( )(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 )
(9)乃记之而去( )(10)隶而从者(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复习三:课文重点内容回顾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用一两个词写出来。
2.本文使用了什么写法?具体说明。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中考链接: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 b c d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篇四:小石潭记中考复习学案
小石潭记
复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能背诵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理解文中写景顺序及景物特征,整体把握文意。
4. 分析作者情感变化及其原因,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复习过程:
一、背诵课文(能熟练背诵)
二、文学常识
1、《小石潭记》作者 ,字 , 代著名文学家,是 之一,他曾被贬永州,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解释词语 1、心乐之:乐, 2、水尤清冽:尤,
3、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许, 4、日光下澈:澈,
5,影布石上:布, 6、佁然不动:佁然
7、俶尔远逝:俶尔, 8、往来翕忽::翕忽,
9、斗折蛇行:斗, 折, 10、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11、凄神寒骨:凄, 寒, 12、悄怆幽邃:悄怆, 邃,
13、以其境过清:清, 14、不可久居:居,
15、乃记之而去:去,
四、一词多义
清: 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
五、活用(找出活用的字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下见小潭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心乐之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六、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七、阅读理解:
1.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第二段写了潭水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
3、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文章写景融有感情,说说本文作者在写景中,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八、中考链接
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8分)
(1)悄怆幽邃 ( ) (2)斗折蛇行( ) ..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 ..
(5)以其境过清 ( ) (6)不可名状 ( ) ..
(7)伐竹取道( ) (8)佁然不动(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1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
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7、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
8、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2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9、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特点,写出了自己 的感受。(2分)
10、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2分)
11、读了第2自然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分)
12、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3分)
13、理解填空。(4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5、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4分)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二、对比阅读(62分)
(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记》后答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悄怆幽邃(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乃记之而去 而伯乐不常有 B.盖竹柏影也 盖一癞蛤蟆也 ....
C.以其境过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乃记之而去相 冷光之乍出与匣也 ....
3、乙文中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2分)
4、从选文中分别摘抄出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语句。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试归纳一下选文甲、乙中两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4分)
甲文:
乙文:
共同情感:
(二)2008年安徽试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以其境过清( ) (2)窥谷忘反(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2006年海南调研试题(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tuā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D.佁然不动(y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 ②良多趣味( ) ③俶尔远逝( ) ④斗折蛇行( ) .....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 。”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 , , 。”(6分)
(四)2006年湖北荆州试题(10分)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2分)
A.如镜之新开 学而时习之 B.不可知其源 其真不知马邪
C.似与游者相乐 负者歌于途 D.山峦为睛雪所洗 全石以为底
2、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4分)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五)2006年湖北仙桃试题(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①②③④⑤(乙)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⑥⑦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⑩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⑧⑨
篇五:《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姓名:
复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以、之、而”等的用法,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的心境。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熟读课文及课下注释并能口译全文
二、文章理解探究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览顺序)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
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
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当堂检测
1、解释加点的字词
水尤清冽 为坻为屿 ...蒙络摇缀 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2、翻译句子
①如鸣佩环 ②全石以为底 ③蒙络摇缀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
⑤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阅读短文做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①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冽:凉 B.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D.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②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记之而去 马之千里者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
C 潭西南而望 而伯乐不常有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
③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B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C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动,“俶尔远逝 ”是静。
D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 ,实为写水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④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⑤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小石潭记风景区简介2023-08-15 06:09:05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2023-08-11 11:45:28
关于《伊豆的舞女》读后感2023-08-13 17:46:05
小石潭记风景区简介2023-08-15 06:09:05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2023-08-11 11:45:28
《小石潭记》复习重点解析2023-08-09 19:29:03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