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08-10 07:34:49 来源:高考在线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导学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闹衬静”,使之与“以动衬静”并列起来,给予它平等的合法地位,这需要语言创新的命名能力。其导学案又是怎样的呢?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二、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指江西上饶的沙溪古镇。

  ③“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同“现”,出现。

  ⑥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别枝”:另一个树枝。

  三、译文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四、诗歌赏析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l 分);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 字内)。

  参考答案: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3、词中以( )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参考答案:七八个星天外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嗅觉 听觉 点出季节,不是直接描写而是从身边的感受入手,让人感觉审在其中,也使得词作鲜活写出静中之闹。反衬出夜色之静,衬托出了作者的高兴的心情。

  5、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大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的心胸。

  6、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7、这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从( ),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 )。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 )季节,从( 鸣蝉。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

  8、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9、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 )。意思是( )

  参考答案:“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名,即题目 “夜”是时间 “黄沙道”是地点 意思是晚上在黄沙道上行走

  10、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 鸣蝉: 社: 溪桥: 忽见:

  参考答案: 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忽见:忽然出现

  11、填空

  (1)词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天,从“稻花香里说分丰年”一句中的“稻花”一词可以看出是夏天。还有“清风半夜鸣蝉”一句中的蝉字也可以看出是夏天。

  (2)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岭上、岭下清丽喜人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岭上景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的是岭下景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在这里,词人看到的景物,听到的_______________,闻到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_,感受到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词人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意思是: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是: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闻到的:稻花香,想到月、鸟、蝉、蛙,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和静谧。词人那种恬静的美,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词的下阕描写的是黄沙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变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愉快感受。

  参考答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见”既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忽见”既是因为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又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5)你们知道词牌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常见的词牌有“沁园春”“满江红”“忆江南”“念奴娇”“蝶恋花”等等。

  12、这首词描绘了一幅 的图画,表达了作者 之情。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

  参考答案:夏夜和农村丰收,对农村丰收的喜悦。

  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拓展阅读:课文主要内容与赏析

  主要内容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 “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的景色、恬静宜人的气氛。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上阕是夏夜之晴,着重在物;下阕就是写夏夜之雨,着重写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数字”入诗,构成优美的意境。上片借数词“半”点明半夜时分。以“一”字描写到处是蛙声。下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写夏夜疏雨,确是传神笔致。天外之星七八个,乌云当中又留隙;山前之雨两三点,大雨欲下还敛住。这几个数词用得巧妙之极。星一多,则不可能有雨;不见星,则可能雨大。唯独稀稀数星,疏疏小雨,才构成清朗恬静地境界,以烘托出丰收的景象和人的喜悦之情。另外,这首词明白如话,采用白描的手法,清新活泼,摇曳多姿,描写出一幅农村夏夜悠闲恬静的画面,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