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般若直证,《心经》修法

更新时间:2023-08-14 02:26:56 来源:高考在线

般若直证,《心经》修法

  我们现在研究《心经》,研究这个般若智慧和圆满结合修法,不是光学习弄明白字义,我们还想在学习中层层去破,把我们现在这个凡夫见破了,把天人见破了,罗汉见破了,把菩萨见破了,直证究竟。

  依空性智慧,次第破执,直证大圆满的窍诀教授(节选)达到“觉悟”,就是成佛成菩萨,这有两个大法门,一个是方便法门,一个是直取法门。方便法门很多,有哪些呢?比方念佛,净土方便法门。方便法门是什么呢?就是根据众生的愿望和习气进行善巧对治的法门。你不是相信苦吗?不是不愿意在这个世界吗?你不是相信极乐世界吗?我就告诉你有个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多么好,那里的佛肯定来接你,让你念他,今天念,明天念……念地一心不乱,心静下来了,心净了。大家记住佛的一句教授,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授,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边两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就不说了。“自净其意”是靠自己把自己的心静下来,完全静下来,静下来就跟佛的法身相融,那就自然而然到极乐刹土了,不用来接。心净则佛土净,心净则往生极乐刹土。所以净土法门实际上是通过念佛摄住自己的心,万念归于一念,一念归于无念,这就清净了,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说的一句话,你只要“自净其意”了,那就成就了,这是诸佛的教育。实际上净土方便法门就是让你相信有个极乐世界,去念他,念地一心不乱,与佛相应达到成就,想上哪个极乐世界就上哪个极乐世界。这个是空性思想,如果你还没有空性思想,可能还不太明白,我想慢慢通过学习应该不难懂得。

  

  还有律宗,律宗也是个方便法门,他就是让你懂因果,业果,让你懂六道轮回,让你怕六道,让你怕因果,要不然就到地狱去了。所以为了不到地狱去,要把为什么到地狱去的这些原因弄明白,然后一个一个去戒。戒律有的非常严啊,有的那就是直接让你跪到石子儿上,非常吃苦,他这是千吗呢?就是为了守这个戒律达到清净,跟佛相应达到成就,他也是方便法门。教宗也是。

  我们金刚乘实际上也是个方便法门,比方我们四大派共认的宗喀巴大师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教授,他一级一级很详细地讲学佛。比方前行,加行,加行让你修相应法,生起次第修本尊法,就是让对恩师,对本尊产生极大的信心,你要成为他,苦思梦想要成为这个菩萨,结果真成了。通过让你学习某个渚佛菩萨,把这个“我”,这个贪瞠痴的“我”排除了,这不是变成我空了吗?实际上通过这个次第也是用这种方便,用人的思想来破除“我执”,破除这个色身,然后变成我空。特别是圆满次第修气脉明点让你化掉五蕴,化掉四大,化掉我们这个身体。这个将来大家修到圆满次第时,我会给大家一些很好的方法。比方打坐,老是妄念太多,管不住自己,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瞬息万变,这是什么问题呢?就是人有三脉:中脉、左脉、右脉,左脉右脉就是是非脉,就是故意让你想问题,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如果你修了中脉,把左右脉装进中脉,把中脉化空,把自己修空,你就没有念头了,一下子就清净了,你就一下子豁亮,这就大大进步了。还有些人修行打坐时,一会儿烦躁不安,一会儿不愿意精进,但如果你修了明点,那个菩提从上到下化成四喜四乐的时候,那种悦乐的觉受是世间所找不到的,那他就上瘾了,你不让他修,他也要修,那就不会退转了。有这种觉受的目的是让你修法,化掉你的五蕴,化掉你的四大,也是把我变空了,都变成空的,这就是空性,所以这个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都是一种方便。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方便法跟这个空性是紧紧相联的,是方法不同。最后圆满次第,直接安住自性,安住自然,佛性就暴露了。这个佛性一暴露,就了不得了,你这时看到的这个世界与原来看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了,这时妙觉就产生了,神通就产生了,这就是修法的方便法门。

  

  直取的方法呢?我刚才讲的有很多法门是方便修法,是释迦牟尼佛根据每个众生的根器来设计的,他把我们都当做父母啊。还有一个直取的方法,直证直取直指人心,这是根据那些根性比较好,慧根善根比较深厚的人设计的。比方禅宗,你没有特别深的智慧,慧根善根,那你修不了。有些人坐禅,说是坐禅,实际上他没进入禅定,就是在那儿瞎琢磨事呢,那没有什么好处。因此不管是直取还是方便目标,都必须和方法结合起来。这个直取的方法就是禅宗说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把所有的妄念排除了,才“生其心”,这个心才是重要的,才是我们需要的',这是直取;直取以禅宗为主。

  咱们这一次要学习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实际上是最直接、最简练、最精辟的,是依般若智慧直证佛果的一种修行仪轨,是个修行方法。我们在这儿提出来是有根据的。历代的论师和成就者都说这个《心经》是可诵,可读,可求加持,可求感应的,她是能讲还可修的,就是提出这个“可修”。但是我们很多修行者没有研究这个怎么去修,怎么与修行结合起来。咱们今天来了这么多法师,这是专业修行队伍,他们什么都不做,都是在研究这个般若智慧,成佛的方法,成佛的觉受,以及成佛以后起法用之后普度众生的这种责任,这种愿力。我们如果能把《心经》用到我们修行路线中,而且特别是安立在你那个法门的某个阶段,那就如虎添翼,能够直证佛法。所以说我们今天研究的是直取,直取里边研究是《心经》这个修行方法。

  《心经》这个修行方法是我们大乘方法,也是般若法门,也是世界用得最多的一个方法,她的见解是大中观见,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是以中观这个见地立的教派。唐朝有八大派,不管是天台还是禅宗,这几派都是中观,圆满也是中观,除了南传小乘之外,都是中观见,所以中观见是一种最原则的修行方法。

  刚才我们讲了这么半天,大家只要知道一个问题就行,就是学佛要有个正确目标。学佛有很多方法,比方咱们修圆满的,就修圆满,但是你在修行过程中可以取其他的方便,其他的窍诀来弥补。你哪一段修行见效慢,或者有点疲沓,或者觉得有些不够精进,不愿意精进,这时再加上一些新的内容,可能引起你更大的兴趣,通过修行就可能有更多的收获,这样来提高自己。我想《心经》就有这样的作用,能给我们修行中添一些佐料,添一些方法,添一些动力,添一些加持,对我们有好处。

  

  那么修圆满这个怎么安立呢?怎么把她安立到理念?比方我们修生起次第,就修本尊,上午我说了,你要想有神通,要想有智慧,要想求得更大的福报,那你就得修本尊法,每个人都有他的本尊。本尊是什么呢?比方你看到观音菩萨,药师佛,阿弥陀佛,还有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你觉得跟他特别有缘,这就决定了他这是你的目标,你就向他学,而且你一定要变成他,要有这个愿望。这个你所选择的‘他”就是你的本尊。然后你修了前行之后,我就可以告诉你方法,告诉你这个佛他是什么咒,你怎么样才能变成他,是你进了他那个心里边变成他,还是通过念咒使他进到你心里边变成这个菩萨这个佛。当你变成这个菩萨这个佛的时候,你什么不能干呀,那是神通广大,利生事业就可以成了,农村有很多人有小神通,香道的,会看事的,那很灵呐,我们这一带有那么几十个人,名气也很大,他很能唬一些人,一到他那儿去,他一点香,你今天来为什么事,你家里几口人,说得非常确切,你就会汗毛孔都乍起来了,奇怪他怎么什么都知道。实际上这是最小的小神通,乌鸦对着你叫,你有倒霉事“呱呱”告诉你,乌鸦都知道像这个只是小方便,不是大神通,他帮不了忙,也办不了事,但是你要是修本尊法,成了观音菩萨的时候,一挥手这个山就移位了,一个念头这里就出个湖泊,这就能解决大问题,所以要想真正成就,就得在本尊中成就、你一旦修本尊法成就之后,就要放下本尊,要修圆满,咒也可以不念了,像也不观了。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很多人出不来了,我见过很多密乘修人,修行很高,本尊法修得非常好,但他出不来了。他就修本尊,他一坐那儿他就是哪个菩萨,哪个佛,这个是很好,这确实是一种成就。这个成就有两种结果,一种可以到这个佛这个本尊的世界去,像阿弥陀佛,你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要是修药师佛就可以到东方极乐世界,他还能见到这个世界的报身佛,但是成不了,到不了法界。

  你不能长进是有问题,怎么办呢?就要把这个本尊还要观出去,再接着修气脉明点,用自己的独特方法化掉你这个身体,达到安立空性上。用《心经》智慧、般若智慧就能够做到这一点。通过般若这个最高最深的智慧来观空,把自己观空,他就可以离开这个本尊法,再修圆满次第,通过修气脉明点再把自己化空,这样安立圆满的次第就清楚了。《心经》的说服力是很强的,为什么?因为是佛说的, 《心经》是佛说的,是借观音菩萨的口来说的,所以就更有说服力。只要破除“我执”,破除幻想,破除颠倒就可以直接证悟到空性,然后再修最高乘次的法,就容易成就。所以有这种修法的体悟,安立在生起次第,那对自己就是一个大的推动。

  现在我们讲怎么用般若来修法,来破除“我执”。我们把般若安立在什么地方?与之圆满结合?因为般若是直证的,是直取的,而且是明说,这个明说就是说什么都是空的。你贪图做皇帝,贪图做个玉皇大帝……,这是空的,是幻想;你想当圣人,当缘觉菩萨,声闻菩萨,这也是空的,都不存在。这是佛说的,你又不能怀疑,但又证不到,这就造成修行的障碍。实际上这个直取,直破,跟禅宗不一样,禅宗是如果你体悟不到,进不去,那是你自己的事,而这是佛说是这样,我必须得这样,但又做不到,就迷惑了,因此用般若方便法门来跟圆满结合起来,有机结合,这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方法,是显密圆融,方便与直取结合,是两乘的双运,这种修法肯定是对的,特别对上乘修行的学人有很大的一个推动。我看咱们在座的有一些是已经闭关很长时间,去过很多地方,有很多的感悟的,但是就在空性这一点上突不破,为什么突不破?就是因为般若智慧掌握不够,结合不严密。如果你掌握了般若智慧,有这个“法剑”,你就会层层破除,破除“我”,破除各种知见,那就直指人心见到佛性了。

  但是要想学懂这个般若法门的《心经》,这个方法,这种仪轨,需要有个前提,因为《心经》别看只二百六十个字,但她包括了佛教所有的义理,你得明白义理你才能直接破,要不然佛说了,你相信是真的,你又破不了,为什么?就是内在的道理不明白。比方我们起码要明白佛说的“三法印”是什么,再一个你得明白“四大”,人及万事万物都是四大元素组成的,这个方法你得明白;再有,你还得明白什么叫“五蕴”,什么叫六根、六尘和六识,还得明白什么是“四谛法”,苦、集、灭、道,还得明白十二缘起法,明白六根六尘是十二处,还得明白再加六识就是十二界,这就基本上把佛教的名相概念都弄明白了。这样你对《心经》才能运用自如,直接破除各种偏执,直达佛性。所以咱们今天下午、明天开始讲这部分,可能你们有点云里雾里,还弄不明白,我相信到后天,或明天下午,你就会豁然明朗,就会明白的。所以现在我说,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难懂,但你要用劲儿地听,我也尽量往最明白处说,因为她是最高的一个修法,是直证般若智慧的法。

  般若智慧就是空性智慧,空性智慧是修成佛必须掌握的一种妙法,一种窍诀,必须掌握!用这种妙法你才能成佛,达到真空妙有。成了佛之后,我们用来成佛的这个方法就都不要了,法剑要放下了,而是法用启动,这个般若智慧变成法用了。法用就是她的“体”性是本空, “相”性是光明,还有“用”是大悲周边,她时时处处地去救人去度人了,这就是空性智慧,厉害呀!所以大家如果用劲儿听,明白了她的这一个实在的内在的含义,她的妙用,那你就明白佛和菩萨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做的了。

  怎么更快地成就,更快地证道,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显密圆融,两乘双运,也是直取与方便的双运,就是圆满修法和般若直破的修法合到一起。我们这一次法会主要就是研究怎么用般若智慧,咱们主要讲智慧。 《金刚经》是破相,讲空,一空再空,空到底。相一破一破……,破到底。《心经》讲智慧,也讲破,破、破、破……,破到最后,最大的破就是真空妙有。 “空”,大家记住这不是人说的断灭空, “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真空妙有,必须伴随有妙有,所以我们按这种方法来求证我们最究竟的证果。所以希望咱们在这儿,你们在用心,我也在用心,咱们合起力量来,探讨怎么能更快地证悟,更快地成就,我们一旦成就了就是大菩萨了,想干什么都能成了,就不用费那么大劲儿了,这是讲的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我们要讲,要想大自在,要想和圆满法水蜜相融,没有任何瑕疵地来修行自己,次第进步,那就要先明白《般若经》是怎么讲的,就必须先读读《心经》。但是我们读《心经》又不能只是按理解上去讲,我们要边学习,边破除,直接破了,成佛,今天咱们最后的目的就是在成佛这个档次上啊。你只要跟着我这个思路,跟着我这个讲话走,最后你的心态就达到醒悟的境界了,就能达到这一步。你打坐的时候要有这种觉受,有这种境界,这就不辜负我们这一次研究般若智慧的努力,我们就取得成就了。而且你研究了般若智慧之后,你的思辨性就提高了,跟人辩经,你脑子里智慧就够用了,参话头你就会非常圆融了,所以急转弯你也就不会被他转进去了,就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了。我还有个打算,就是准备在今年或者明年初专门讲讲这个,因为咱们圆满法里边有很多专修的法师,有不少上了年岁的,他们也愿意咱们在高层次上研究一下。研究一下怎么破除“我执”,急转弯怎么样不被转进去,就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研究《心经》,研究这个般若智慧和圆满结合修法,不是光学习弄明白字义,我们还想在学习中层层去破,把我们现在这个凡夫见破了,把天人见破了,罗汉见破了,把菩萨见破了,直证究竟,我希望这一次咱们在这几天里,都能达到这个智慧水平,希望大家能把其他障碍克服,这几天跟着走下来,大家就成了菩萨的这个境界了。为了便于我们直接破除执着,让我们的心性逐步认识为什么要做人,怎么能往上走一步做神仙,神仙为什么不好,为什么不愿意当神仙而要当罗汉,罗汉又为什么不好,有哪些缺点,要当菩萨,为什么菩萨还不究竟,我还要当佛,等等,用智慧一点一点地认识,直到认识到最高层时,你就恍然大悟了,这个世界一下子大了,世界原来如此!首先理悟,咱们这一次法会争取这几天达到理悟,理上得明白,然后你再去体悟,在指导下再证悟,最后争取我们在离开肉体前选一个极乐世界去那当菩萨。当然我们的愿力还是到兜率天去,弥勒佛等着呢,因为是化现嘛,还要去那儿去修行听法,然后下来跟他一块当菩萨再度人,最后再授记成佛,这是我们大乘的观点。我们就是怕自己偏到空性里边去了,进人大定,那我们原来那个大悲愿力就没法实现了,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别进去了:要想做到“别进去”,必须得在般若智慧、般若正见上去找这种觉受,找这种证量,逐步达到。不破还不行,就用这个智慧破,为了能破除地方便,真正明白自己一步一步怎么上去,怎么走,我们必须得先弄明白《心经》是怎么说的,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