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徐志摩是什么样的人

更新时间:2023-08-11 01:25:00 来源:高考在线

徐志摩是什么样的人

  在短暂的三十余年生命中,徐志摩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其中如《再别康桥》《偶然》等是现代诗的经典之作,备受人们喜爱。

  作为诗人,徐志摩无疑是才华横溢,激情飞扬,独树一帜的作文风格,值得人们推崇。

  作为文人,徐志摩的做事风格令人不齿。游学欧洲时,原配夫人大家闺秀张幼仪陪读在侧,两人已育有子女。可是在伦敦,徐志摩一见到林徽因,就情不由己坠入爱河之中,疯狂地追求林徽因,并且迫不及待地与张幼仪离婚,最后追林未果。回国后,徐与陆小曼夫妇相交,陆的前夫是当时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到南方处理军务时,将陆小曼托付给徐志摩照看,没想到这一托付,就将夫人托到徐的怀里,最终反倒成了徐的妻子。徐志摩与陆小曼这样的爱情故事或许有可歌可泣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可悲。徐志摩违背了做朋友的基本原则:朋友妻不可欺,也违背了中国人做人的传统道德。

  中国的文化人不缺正气凛然之人,德才兼备如闻一多、朱自清等是道德高尚的代表。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是率性之人,不缺才华与激情,缺的是理性与道德,由此成为文人无德的范例,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其悲剧性的结局。

  张幼仪对徐志摩的评价

  徐志摩16岁的时候,张幼仪13岁。因徐志摩才智过人,在江浙一带已小有名气。张家家长遂私自与徐家定亲。这是父母包办婚姻,并未经过徐志摩的同意,所以,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像徐志摩这样感情丰富的诗人,是断然不能接受旧式婚姻的。

  但从现存的资料分析,张幼仪一直爱着(爱护)徐志摩。张幼仪把徐家的独苗抚养成人,一直供读到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作者注:与徐志摩同校、同学位),且为死后的徐志摩树碑。《徐志摩全集》也是张幼仪暗中相助才得以出版。(因无夫人名分故未露面)这些可以说明张幼仪始终对得起徐志摩。

  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

  胡适说徐志摩:“为人整个的只是一闭同情心,只是一团爱”。“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几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胡适又总结说:“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 若以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只有从这个观点上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郁达夫对徐志摩的评价

  郁达夫说:“凡见过他一面的人谁都不容易忘去他的面貌与音容。”

  郁达夫具体地描述:“(徐志摩)善于座谈,敏于交际,长于吟诗的种种美德,自然而然地使他成了一个社交的中心。当时的文人学者、达官丽姝,以及中学时候的倒霉同学,不论长幼、不分贵贱,都在他的客座上可以看得到。不管你是如何心神不快的时候,只教经他用了他那种浊中带清的洪亮的声音,‘喂!老X,今天怎么样?什么什么怎么样了?’的一问,你就自然会把一切的心事丢开,被他的那种快乐的`光耀同化了过去。”

  梁实秋对徐志摩的评价

  梁实秋说:“真正一团和气使四座并欢的是志摩。……他一赶到,像一阵旋风卷来,横扫四座,又像是一团火炬把每个人的心都点燃,他有说,有笑,有表现,有动作,至不济也要在这个的肩上拍一下,那一个的脸上摸一把,不是腋下夹着一卷有趣的书报,便是袋里藏着一札有趣的信札,传示四座;弄得大家都欢喜不置……。志摩有六朝人的潇洒,而无其怪诞。”梁实秋又说:“我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到一个人比徐志摩更讨人欢喜。讨人欢喜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能容光焕发,脚步矫健;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一团高兴;志摩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陈西滢说:“尤其朋友里缺不了他;他是我们的连索,他是黏着性的、发酵性的,在这七八年中,国内文艺界里起了不少的风波,吵了不少的架,许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开得不能见面、但我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黏着性;他才是和事的无穷的同情,他总是朋友巾间的‘连索’;他从没有疑心,他从不会妒忌。”

  叶公超对徐志摩的评价

  叶公超说:“他对于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至于无意中没有表示过一些憎嫉的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