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徐志摩性格

更新时间:2023-08-01 13:22:23 来源:高考在线

徐志摩性格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才子,他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他洒脱不羁,追求浪漫,是个性情中人

  他就是《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我觉得他之所以被大众所熟知的可能就是因为这首诗歌吧。不过最近两年的热播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徐志摩的了解。

  徐志摩自小出生贵族世家,所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父亲徐申如是个有见地,有魅力,有正义感的人,这对徐志摩的成长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他出国留学,见识了西方文化,他在那一段时间爱上了西方学者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英国期间,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医治当前生活的枯窘,最好的办法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在这阶段,他广交英国名士,孕育了自己的人生观和政治观念,那就是理性主义。

  他很开放,或许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当他不喜欢张幼仪的时候,他依然和她离了婚。在当时的社会,能如此的坦然,是多么的伟大,至少可以和现在的我们媲美。他很执着,他随后无可救药的爱上了林徽因,但是现实总是那么不如人意。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直到最后徐志摩,林徽因和梁思成三人成为很好的朋友。这个就是在现在社会,也没有几个男人可以做到的。他也是一个“情痴”,后来又遇上了有夫之妇的陆小曼,他们相爱了,可是徐并没有陆的不雅行为而抛弃他,而是省吃俭用,积蓄费用给陆花销。徐志摩的礼貌,举止,态度,言语,无处不与人以快感,他是一切人的朋友,这或许是他的魅力,也受到无数女性的青睐。徐志摩是一个深信人生必须有爱、自由和美的理想主义者,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失败英雄。他的失败,使人充满恭敬与同情,因为偌大的世界之中,只有他有这信心,冒了绝大的危险,费了无数的麻烦,牺牲了一切平凡的安逸,去追求去试验一个梦想中有爱的境界。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徐志摩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因为他把文学看成是自己精神的源泉。

  他的性格,我敢说,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危险的,随时可以灭亡自己,但偏偏是因为这种性格,才造就了一代奇才。他的执着,他的热情,他的优雅,他的理性,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是需要鼓励的,但是凡事都要具体对待。

  1931年徐志摩遇空难去世,一颗文学巨星就这样陨落了。正如他诗中所言“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他留下了不少诗文让后人去品味,而他的浪漫人生的成败得失也久久的令人深长思之,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他对爱情和文学的执着追求吧!

  (一)追求“爱、自由、美”的三位一体

  胡适说徐志摩:“为人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二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胡适:《回忆徐志摩》,载《徐志摩纪念专辑》。

  胡适又总结说:“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若以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只有从这个观点上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梁实秋说徐志摩的“三位一体”的单纯理想落到实处是“与他所爱的一个美貌女子的自由结合”。

  周作人同意胡适的看法:“志摩这人很可爱,他有他的主张,有他的派路,或者也许有他的小毛病;但是他的态度和说话总是和蔼真率,令人觉得可亲近。凡是见过志摩几面的人,差不多都受到这种感化,引起一种好感,就是有些小毛病小缺点也好像脸上某处的一颗小黑痣,也是造成好感的一小小部分,只令人微笑点头,并没有嫌憎之感。适之又说志摩是诚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个我也同意,而且觉得志摩因此更是可尊了。这个年头儿,别的什么都可以有,只是诚实却早已找不到,志摩却还保守着他天真烂漫的诚实;可以说是世所稀有的奇人了。”周作人:《回忆徐志摩》,载《徐志摩纪念专辑》。

  (二)富于持久的宽厚的同情心

  林徽因说:“我们寻常人就爱说了解;能了解的我们便同情,不了解的我们便很落寞乃至于酷刻。志摩则不然——无论出自何人,在何等情况之下,他理智上认为适当与否,他全能表几分同情。……我可以忠实地说,至少他要比我们多数的人伟大许多;他觉得人类各种的情感动作全有它不同的,价值放大了的人类的眼光,同情是不该限于我们划定的范围内。”“不止如是,他还曾为他的一点理想的愚诚几次几乎不见容于社会。但是他自己却未曾为这个而鄙吝他给他人的同情,他的性情,不曾为受了刺激而转变刻薄暴戾过,谁能不承认他几有超人的宽量。”林徽因还说“我们生在这没有宗教的时代”,徐志摩“比我们近情,近理,比我们热诚,比我们天真,比我们对万事万物都更有信仰,对神,对人,对灵,对自然,对艺术!”林微因:《回忆徐志摩》,载《徐志摩纪念专辑》。

  (三)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徐志摩自己说:“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这并不高深,这只是说我只知道个人,只认得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我信德谟克拉西(民主)的意义只是普通的个人主义;在各个人自觉和意识与自觉的努力中函有真纯德谟克拉西的精神;我要求每一朵花实现它可能的色香,我也要求各个人实现他可能的色香。”徐志摩:《自剖》。他的信仰——以个人主义为基点,要求个性解放,主张性灵的自由发展。这种信仰贯穿于他短暂的人生历程与作品。

  徐志摩对梁启超说:“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

  在《自剖》一文中,徐志摩自述:“我是一个好动的人。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也仿佛跟着跳荡。……是动,不论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是动,就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

  徐志摩的诗歌独抒性灵。徐志摩自己阐述道:“我要的是筋骨里迸出来的、血液里激出来的、性灵中跳出来的、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

  朱自清指出:“作为诗人论,徐氏更为世所知。他没有闻氏指闻一多。那样精密,但也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