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徐志摩的诗歌研究

更新时间:2023-08-15 12:16:15 来源:高考在线

徐志摩的诗歌研究

  徐志摩诗歌的内容是对光明与理想的热烈追求,强烈抨击时政腐败,勇于暴露黑暗的现实,同情弱者,表达对大自然与自由爱情的挚爱,在其诗歌之中贯穿着对个性解放的咏叹,其诗含蓄韵致,比喻新奇,感情真挚,色彩鲜明,注重形式美与音乐性,诗歌的语言平易优美,清新自然。

  徐志摩作为中国现代诗坛中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同时又是末代诗人。其作品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了三个方面:第一,主观情感的形式:灵感意象和直觉本能互相作用。第二,美丑并置,善恶与共。徐志摩的诗歌美学针对浪漫主义有了很大的突破,丑恶与美善之间不是对立的面目出现,是将善恶共存,美丑并存,真实展现出内心感受与生活的原生态。第三,文学内部规律矛盾运动的作用。徐志摩的诗歌一方面是在逃遁与放逐的感情之间来寻找平衡;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新诗去不断探寻合适的表现形式。在新格律诗的创作过程中,其许多格律诗是按照了“三美”的基本的创作准则,同时又具有很大的创造与革新,比如其名作《再别康桥》,下文将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1) “绘画美”

  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语言富有色彩、美丽,其为读者创造了色彩鲜明的画面。《再别康桥》虽然是一首新诗,但是体现出了绘画美:油画外表和写意内涵的融合上面,其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油画外表

  《再别康桥》通过凝练的词语,展现出华丽流动的画面,其中的“云彩、金柳、夕阳、艳影、青荇”这些词语虽然简练但是很具备一定的色彩,给读者留下了视觉方面的想象空间。[1]诗歌实际上描绘的是一幅康河的晚景图。画面背景的颜色是夕阳的颜色,整幅画是将红、橙与黄作为基本的颜色,垂柳、水草、云彩、柔波等景物也都在夕阳那绚丽的照耀之下显得五彩斑斓。诗歌所描绘画面就好像是油画,其景物形象栩栩如生,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实际上符合油画写实与写真的基本的特点。但是当细细品读之后,又可以发现其中国写意画的韵致[2]。

  第二,写意内涵

  写意画采用的技法是散点透视,一幅画实际上可以出现多个焦点与视角,并不注重写真写实,而是重视物象之内的精神反映与画家自身主观情感方面的变化。“河畔的柳树”在夕阳映射之下,仿佛是染上了那灿烂的“金色”,带有富贵之气。但是这绚烂的风光达到了顶峰之时,其落寞也就不远了,常言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金柳实际上带着淡淡的伤感,这实际上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相符合。[3]康桥实际上启发了诗人“自由、爱、美”的人生与艺术理想,与此同时康桥也成了诗人的精神家园。这次能回到康桥肯定让诗人感到非常的高兴,但是由于行程比较匆忙,这让诗人感觉到意犹未尽,有些遗憾。想到这次的离开,本身可能意味着和“康桥”的永别,便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伤感之情,“金柳”的“金”实际上写出了诗人喜悦而又带有感伤的心情。

  (2)“建筑美”

  建筑美指的是诗歌的文字可以呈现出来的美感,指的是句的整齐与节的匀称。新诗建筑美的理论是由闻一多按照汉字的特点提出来的,其认为 “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按照汉字本身的方块字的形体方面的基本特点,这能够给人在视觉上面留下比较直观的印象。《再别康桥》的建筑美主要体现在了局部参差变化与整体对称匀整的结合上。

  (3)“音乐美”

  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来说的,其音节和谐,节奏感比较强,朗朗上口,体现了音乐美。徐志摩的诗歌注重音乐美,曾言:“正如一个人身的秘密是他的血管的流通,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再别康桥》这收拾很好的体现出了“回环往复”美,在诗歌不断变化的节奏、诗节中的首尾呼应与押韵等的结构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节奏美

  节奏指的是由于音节之间的排列组合形成的整齐但是又参差的音乐效果。这首诗的第一节连续用了三个 “轻轻的”“ 轻轻”本身属于叠音词,“ 轻”字本身含有柔和的音乐感,再经过了反复的重叠之后显示出了温婉缠绵。诗歌之中的 “招摇、艳影、清泉、榆荫、荡漾、斑斓”等从现代汉语的词汇角度来看,其有的是声母相同,有的是韵母相同,读起来感觉到回环音乐美,表现出温软、和谐的柔情洋溢在诗歌中。[4]

  第二,押韵美

  押韵指的是在韵文之中,使用同样的“韵”字,将其放在了句子的结尾,产生声音的回环和谐的美感。诗歌的音乐美与押韵是分不开的。在这首诗歌的每节中的第二行与第四行韵脚:第二行的韵脚是平声韵:“来、娘、摇、虹”,每节的节末的仄声韵脚是“彩、漾、草、梦”,这能够使得前四节在读起来感觉到声调循环反复,抑扬顿挫。诗歌的后三节在整体上也是抑扬顿挫,虽然在第五节与第六节将平声韵作为连续上扬的声调,但是诗歌的第七节又使用了仄声韵降下了声调。整首诗歌抑扬顿挫,声调回旋往复,形成婉转悠扬、余音回荡的旋律美。

  第三,结构美

  诗歌的首节与末节的节奏与语意是相似的,形成了首尾呼应的形式,这一结构既能够烘托出别离的气氛,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还体现了诗歌体现出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形成婉转优美的旋律,这一优美的旋律能让诗人感情起伏相吻合,像涟漪般的逐渐荡漾开来,给人温婉的审美感。

  总之,徐志摩的诗歌具备了韵律美,散发出独有的诗歌美:意境悠婉怡人;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很好地处理了情与景的关系;语言清新,引人入胜,富于音乐美。徐志摩对诗歌创作对我国新时代诗歌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其名作《再别康桥》很好了体现了诗歌的“三美”: “绘画美”中具备了油画外表与写意内涵;而在“建筑美”,则体现了局部参差变化与整体对称匀整;“音乐美”中主要体现了节奏美、押韵美与结构美,“三美”的诗歌创作原则在徐志摩诗歌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再别康桥》这首诗歌也成了现代诗歌史上的佳作。

  1、刘景兰.徐志摩诗歌意义的再认识[J].嘉应学院学报,2010(3).

  2、陈静宇.论徐志摩诗歌之意象美[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孟庆锴.在性灵中游走的云――论徐志摩诗歌中的“云”意象[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4、郭长保.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徐志摩诗歌的精神与艺术追求[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1).

  [1] 庄林湖.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J].文学界(理论版) ,2010(2).

  [2] 刘景兰.徐志摩诗歌意义的再认识[J].嘉应学院学报 2010(3).

  [3] 陈静宇.论徐志摩诗歌之意象美[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