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晏殊-诗词《盂兰盆》诗文相关介绍

更新时间:2023-08-15 06:25:18 来源:高考在线

晏殊-诗词《盂兰盆》诗文相关介绍

  晏殊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诗词《盂兰盆》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代表作品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平乐·金风细细》等。

  人物生平

  晏殊,字同叔,5岁就能创作诗,抚州临川人。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皇帝召见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真宗要赏赐他,让他有着进士的身份。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诚实,因为这样,(皇帝)经常称赞他。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次年,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七年,随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宫,赐绯衣银鱼,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太常寺丞。尔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倚为股肱。

  乾兴元年(1022),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仁宗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总体评价

  晏殊在宋代江西籍名人中是开风之先人物,其后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几道等无不深受其影响。他最早兴办官学,居官亦达五十年,政治上虽无重大建树,但公忠谋国、知人善任,对推动庆历新政的发生是有贡献的。他自奉廉洁,为人风范为当世后人所仰慕。他的词上承南唐而洗却铅华,媚中求雅,对宋词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检索晏殊长达五十年的仕宦生涯,其于政治历史却无足以彪炳史册的突出建树,故难以跻身历朝历代名相之列,然其为国蓄才,知人善任,还是比较突出的。就以范仲淹来说,要不是晏殊着意奖掖、荐拔,以致曲意回护,他恐怕很难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前已提到,晏殊于天圣五年在宋州兴办官学时,就慕名将年龄比自己稍长而职位较自己低的范仲淹聘来掌教,使其才干得到发挥,声誉得到培养,且籍此培植了一批日后助其革新事业的门生,这在范仲淹成就功业的道路上固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庆历三年(1043)三月吕夷简罢相,改由晏殊接任。晏殊即着力改造中枢机构,使之面目一新。《晏公神道碑》说他“及为相,益务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与此相应的是调整、充实谏院,同时被召还京师入谏院的有欧阳修、余靖、王素三人。蔡襄欣然命笔志贺,写下《喜欧阳永叔、余安道、王仲仪除谏院》一诗,其云:“御笔新除三谏官,士民千口尽相欢。”不久,蔡襄亦以秘书丞入知谏院。晏殊为谏院择贤,第一个选中的是欧阳修。

  晏殊的性格,中庸之气稍重,不是那种不避风险,敢于斗争的人,较之欧阳修的“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自有一定的差距。经多年宦海风波的历练,他养成了处事圆通的习惯。庆历新政时,他已是五十几的人了,面对汹涌而来的政潮,他的思维既不同于弄潮的同龄人范仲淹等,也不同于慷慨激进的晚辈欧阳修等人。他之采取折中乃至折节的态度,一方面是顾全大局,为国家保存元气,为友朋、为后生免遭更大祸患,同时也是为全身避祸,为自己从容进退留下余地。看来对他的处世态度,欧阳修是有所不满的。综观欧阳修对这位乡前辈兼座师的评价,总体上极为敬重,然亦未回避其不满。在挽辞中欧阳修说:“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总起来说,晏殊一生为官为人自有其特色,公忠谋国,豁达大度,待人以诚是他的主要方面,亦因此而受到当世后人的高度赞誉。他“遇人必以诚, 得一善,称之如己出”,以致“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尤其庆历三年初甫登相位,招贤进才、起用新人、改造中枢和谏院等重大举措,对促成彪炳青史的庆历新政的发生是有重大贡献的。试想,如没有晏殊居于宰辅之位,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何能遽参机要? 范仲淹、富弼之《答手诏条陈十事》- - 庆历新政的施政纲领,焉能出台? 范镇挽辞有云:“平生欲报国,所得是知人。”可谓实评!欧阳修《晏元献公挽辞三首》之一、二云: 接物襟怀旷,推贤品藻精。谋猷存二府,台阁遍诸生。常念功臣旧,恩隆衮服荣。春风绿野迥,千两送铭旌。四海名蕃忽十春,归来白首两朝臣。上心方喜亲耆德,物论尤期秉国钧。退食图书盈一室,开樽谈笑列嘉宾。昔人风采今人少,痛哭何由赎以身。情见乎辞,既可见出晏殊一生的德行操守,又可见出欧阳修本人对晏殊的整体评价和终生不能释怀的深厚感情。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名人评价

  王灼: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缊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碧鸡漫志》卷二)

  冯煦: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欧阳修在《神道碑铭》对于晏殊一生的概括:“公世家江西之临川,年始十四,一日起田里,进见。天子时方亲阅天下贡士。会廷中者千余人,与夫宫臣卫官拥立环视,公不动声色,操笔为文辞,立成以献。天子嘉赏,赐同进士出身。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逮陛下养德东宫,先帝选用臣属,即以公遗陛下,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