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大学》与《易经·乾卦》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3-08-05 21:58:52 来源:高考在线

  孔子用“洁静精微”四字来评价《易经》:“洁净”二字让人不觉心向往之,“精微”二字便不免令人望而生畏。常谓《易经》为十三经之首,毋庸置疑,如此重要的一部经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对百姓日用以及文士的学术思想与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如《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大序》中所揭示的——“六艺之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由此可见《易经》的经典地位早已在几千年前便成就并一直坚不可摧了。因此,对于“易为五经之原”的说法,本文想以《大学》对《易经·乾卦》的阐发关系为例进行讨论。

  一、二者都讲求因果律

  《易经·乾卦》卦爻辞摘取如下:

  “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大学》原文部分摘取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从以上两段文字我们可以明了的看出,无论是《易经·乾卦》中卦爻辞之间看似形散的罗列,还是《大学》中条理清晰,文意明了的字字句句,都统一在一种严谨而朴素的因果逻辑推演关系中。二者同是跨越千年时间的阻碍,却又如此新鲜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凭借的恰是这种以义理打动人心,以因果逻辑关系支撑起的整体存在。再看,从“格物”到“治国”,由小至大,条目之间反映的是因果关系,它们脉络清楚,剖析深刻,逻辑严密。一个境界到另一个境界的跨越,这里的沉潜之道恰与乾卦六爻有异曲同工之妙。简而言之,无论是《易经·乾卦》还是《大学》都在告诉我们人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的沉潜,不断的完善,需要正视因果变化转换的强大哲学观的存在,就如一个婴孩的成长,前一个成长阶段是后一个成长阶段的原因和条件,后一个成长阶段是前一个成长阶段的结果。

  二、主要精神的相似性——所说皆为君子谋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经一章便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全文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

  《大学》以“明明德”为全篇主要精神,“明德”一词出自《周书·康诰》。成王平管叔、蔡叔之乱,封其弟康叔于卫,作《康诰》以示警策。意在阐发“皆自明也”的精神,激励自我彰明,从中感受到一种饱满而积极的生命力力透纸背,扑面而来。

  可以说《大学》所要成就的就是一个阳刚开拓进取的君子人格,所说皆为君子谋。

  而正如横渠先生张载所言“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易经》同样用它在卦爻辞、十翼处处可见的君子无攸、贞吉、凶、悔吝、悔亡、无咎的'警戒之词向古往今来的读者指出了一条君子自我昭明自强不息的可行之路。

  具体落实在乾卦中:乾卦六爻皆阳,刚健中正,代表了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大学》自我彰明的诉求是相似的。后者对于这种自我彰明表现得更加细节化了,不断在八条目中鞭策世人格物、致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把自我彰明的追求推向最高层面的实现即平天下。

  由此我们可以说,《易经》以其高屋建瓴和绝对的思想超前性对《大学》的自明明德精神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促使了后代学者如曾子在《大学》文本上进行了更细化更形象的阐述,并以此明志。

  三、基本方法的一致性——修辞立其诚的乾乾之道

  二者不仅在主要精神上是相似的,而且在实现自我彰明的自强不息的征程上所秉持的方法也是一致的。唯有自立立己,才能自利利他,唯有修辞立其诚的乾乾之道才是真正的自我彰明之道。

  《大学》八条目中“格物”是成就其它条目的基础,可以说“格物”是实现三纲领的最基本途径,更是实现“明明德”的不二法门。格物者,探究事物原委是也,与《易经》中的“极深研几”是一样的道理,先明“内明”之学方能付之“外用”,但是“格物”之成就非建立在“诚”的思想基础上不可。

  《易传·系辞》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研几也。”可以说《易》就是一门“极深研几”的学问。极深研几,寻本探源,这是一件极其考验人的事情,不仅要持之以恒,还要不断进德修业,有如《易经·乾卦·文言》中:“子曰: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也。”文言传也同样强调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的“极深研几”才是真正的君子立身成事之道,乃因修辞立其诚般的“极深研几”才能如此畅达地做到“知至至之,知终终之”。由上可知,《大学》三大纲领之首的“明明德”的实现方法与易经的自强不息之道是一样的,所谓“君子先慎乎德”,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也。

  四、基本态度的共通性——谦忧立身之道

  另外,二者都十分重视谦虚谨慎时刻怀有忧患意识的人生态度,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向世人提出了告诫,戒骄如《大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常怀忧患之心如“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者为天下戮矣”。

  同样的,此思想也可以《易经》中从源溯流,戒骄谨谦如《易经·乾卦》之所谓上九,亢龙有悔,即是在警戒我们处事当戒之在骄躁。除此之外,我们更知道《易经》中唯一一个六爻皆吉的卦是“谦”卦。“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正说明自从古人在懂得观察懂得反思时即是十分强调谦虚谨慎,克骄克躁,推崇谦谦君子之道的,诚如“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程氏易传序》)。

  简言之,从《易经》乾卦中可以看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但总体的方向都是要朝着自我彰明,自强不息的人生方向前进的,只是前进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任务,并且任务与任务之间是承前启后的,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这是与《大学》中八条目对“明明德”的实现是一致的过程,他们都讲究一种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具有严密的因果逻辑关系,不能随便超越的,所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故而对于人生路上的指引,二者都强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同时在这样的一个漫长过程中二者都启示我们应时刻秉持修辞立其诚的君子乾乾之道,谨记谦谦君子风范,并常怀万世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