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如何快速记忆《登岳阳楼记》

更新时间:2023-08-17 07:17:58 来源:高考在线

  《登岳阳楼记》

  (宋)陈与义

  一、原文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二、释义

  词句注释:

  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⑸吊古:哀吊,凭吊。

  白话译文: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我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摘自百度百科:登岳阳楼二首。

  三、记忆分析

  拿到这首诗,首先读几遍,并参考释义稍微理解一下作者写诗时候的时间地点以及情绪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读完释义之后,即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拆解分析。

  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写的是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后半句“帘旌不动夕阳迟”,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东西,由近景的帘旌到远景的夕阳。

  第二句“登临吴蜀横分地”,写的是作者登临的位置,并且加了三国时候的历史色彩。

  第二句后半句“徙倚湖山欲暮时”,和前一句的后半句夕阳对应。

  第三句“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前半句是空间的万里路,三年是时间。“万里来游”其实就是万里逃难,逃难的之后也就以远望来消解自己的'苦闷。

  第四句“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风霜不是风霜,这个有点《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这种写法,按照我们白话文写的话或许直接写“台阶上有苔痕,绿的”。

  建议再读一遍该诗再进行下一步阅读。

  下面我们进行记忆(在写下每句提示的时候,请尝试背诵这首诗):

  第一句写的是:地理位置,近景远景

  第二句写的是:登临位置,徘徊(登临之后不得走走么)

  第三句写的是:空间,时间

  第四句写的是:白头(作者自己),老木沧波(感慨悲恨)

  如果能按照提示背诵这首诗的话,请尝试去掉提示再过一两个小时背诵一两遍,就不会忘记了。

  四、总结

  我从拿到这首诗,到背诵下来用了20分钟时间,并能进行默写,速度还是有点慢。我说一下这20分钟如何分配。

  前5分钟读这首诗,让自己有点感觉,别等别人说了“老木沧波”,你后面三个字还说不出来。

  第二个5分钟,看看注释,顺便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下作者当时的心境。

  第三个5分钟,尝试背诵,就是按照我之前给自己的提示,让自己背诵,慢一点没关系,重点是能背出来,如果背到第二句的后半句背不出来,先空着,先背第三句,等背完整首诗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哪些句子无法完全背出来。

  最后一个5分钟,整理自己不会背的,或者可能想不起来的句子,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运用谐音图片,比如我在“徙倚湖山欲暮时”,这句话时候,我用了狐狸站在一个玉棺材上,湖山谐音狐,欲暮谐音玉墓(玉的棺材)。

  这样过了20分钟了,一首诗是能背了,但是容易忘记,或者过了两天不记得了,所以建议能背以后,过一两个小时再背诵一次,再过三五个小时再背一次,才几十个字,自己背背花不了多少时间。

 

  “我读《岳阳楼记》”征文

  《登岳阳楼》

  登临,只是一个过程

  我不用俯瞰那一片湖水

  皆知这立于其上的楼台

  并非任人评说的往事

  我打捞过往的岁月

  因它不是一道喧嚣的景观

  而是一种记忆

  经典持续叠加的记忆

  面对遥远的时空

  我只能保持沉默

  就像在这历史的矗立中

  选择向上或向下

  皆为众生之法

  有人笑说那远去的背影

  更多人选择无言

  只是领受这至为静默的雄壮

  我并未放弃

  彻底放弃内心的抒情

  它离时间太近

  近得难以看清彼此

  这过于残忍的真切

  我必须与它保持距离

  远到足够我用思念去接近它

  去深入它

  人生如此破碎

  但在这岳阳楼上

  多少古人曾感慨、叹息

  作无限遐思

  当想象被置换为现实

  沉默也可铸就伟大

  上下而求索

  却无关高度

  宁静才是它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