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余光中的“乡愁”
导语:乡愁是一种情感,蕴涵着对祖国、家乡的深沉挚爱、关心的情怀,从而体现一种崇高的精神品格。
乡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因而,古往今来,人们基于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就成为普遍而恒久的主题。余光中《乡愁》所抒发的不仅是个体的内在情感,更蕴涵着亿万中华儿女渴盼两岸统一,和谐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因而具有典型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乡愁是一种文化传统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有着一种深沉的精神意识,这种精神意识历经数千年历史长河的沉积,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乡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诗经》里,像这些描写乡愁的内容极为丰富,因而可以说《诗经》是乡愁的文化传统之源。这也说明悠久的乡愁文化传统不仅源起于《诗经》,而且在那远古时代里已醞酿成熟。及至屈原《离骚》所表现的去国怀乡的乡愁情怀,则使这种传统由民间百姓的自由抒发而发展到以文人为主导的高雅境界。从此,乡愁成为历代文人赋咏不尽的永恒主题和深蕴内涵的文化传统。
二、乡愁是一种对故土眷恋的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乡愁蕴寓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回忆。俗语云“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故人亲情暧,家乡井水甜。”(周巍峙《跪拜大地》)家乡的风土人情,山山水水,甚至人生中孩提时所嬉戏、玩耍的种种情形经历,在人们的大脑里潜意识地存储着丰富的相关信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信息将会被激活而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情绪反映。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情感思念或渲泻。“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当困惑苦闷厕身于北魏阵营的陈伯之将军展阅声情并茂的家乡故友来信。家乡那无限熟悉的万千风物历历在目。终于,陈伯之弃暗投明,回归到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梁朝。“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跪拜大地,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挚爱、一份纯净温馨的眷恋、一份永不褪色的回忆。”(周巍峙《跪拜大地》)因此,乡愁的产生在于人们对故土眷恋的内在情感。
三、乡愁是一种爱国的崇高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国共构的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家乡故土的眷恋情感,始终建立在独立、自由的民族、地区以至国家上。就是说,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热爱忠诚前提下进行的。这不仅符合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团结统一的精神品格,而且在儒家思想里,修身、治家平天下是人生的发展路径和奋斗目标。建立和谐、团结的家庭,进而建立和谐统一的民族、国家。屈原闻知郢都失陷后所产生的对故都强烈思念情感并留芳万代,“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鼋吾以行——”(屈原《哀郢》)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个无限忠耿于祖国的伟大爱国者。杜甫陷安史叛军中的乡愁《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直接反映的就是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抒发了守边将士对家乡浓浓的思念情怀,更体现了为捍卫祖国边境安宁而有家归不得的爱国崇高精神。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斗士式的爱国主义诗人,留美期间,他的浓浓乡愁就是一股股激情澎湃的爱国主义热流:“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这种爱国的崇高情怀在他《致吴景超》信里得到证明:“我想你读完这两首诗,当不致误会我想的是狭义的‘家’。不是!我所想的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因而,乡愁体现的是一种爱国的崇高情怀。
四、乡愁是一种追求和谐亲情的精神诉求
家乡的美丽可爱在于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美,更在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伦之美。这种社会人伦关系就是家人、亲戚、朋友的亲情、友情。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中通过想象描写家乡月夜时妻子正在独自忆念长安的情形,表达了作者被叛军所俘身陷长安时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正因为战乱而致令长别家园,杜甫对家乡亲人的忆念也逾益日深。“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这些,都充分表明,乡愁是一种追求和谐亲情的精神诉求。
五、乡愁是一种幸福的希望与无奈的痛苦交织的情感体验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顾名思义,“乡愁”的产生是在远离祖国、家乡的异国他乡背景下精神上的情绪反映。因而,悠悠乡愁,在于人们的情感依归是国家、民族与家乡。从这方面上说,乡愁是幸福的希望,它反映了人们虽身处异域,却时刻关心着祖国、家乡的命运与发展。他们通过想象祖国家乡的美好变化来寄寓丰富的内心情感。“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闻一多《太阳吟》)但是,乡愁又是无奈的痛苦,人在他乡,关河相隔,迢迢万里,要想目睹祖国、家乡的尊容,或是投怀于母亲的怀抱,感受家庭亲情的温馨,却是可望而遥不可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呵,漂泊之年月,/带去我们之嬉笑,痛苦,/独余剩这伤痕。”(李金发《故乡》)这是多么深刻的漂泊异乡的痛苦情感体验!
六、乡愁是一种对海峡统一的热切希望与祝愿的民族精神的情感升华
余光中《乡愁》的实质就是游子与母亲,即台湾与祖国大陆“海峡盈盈一水间”所产生的彼此无法割舍的骨肉关系的缕缕思念情怀——“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生于江苏南京,1948年随父母离开大陆家乡居香港,次年赴台,至写作《乡愁》时已足有三十个年头。此际,他必然清楚地记得,十五年前,就在这宝岛台湾上,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思念故乡而哀切痛哭:“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于右任《遗愿篇》)其时,痛别祖国母亲多年的他,也时时听到母亲痛楚的呼唤:“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余光中《春天,遂想起》)而现在,罹受三十年的故乡梦牵魂绕痛苦的余光中,在抒发内心的思乡情感时自然表现得强烈而深沉。诗中选取了人生最具有代表性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过去)、老年(现在),同时,选取生活中的四种普通物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构筑痛苦无奈的深沉绵渺意境。从而使诗人在最后喷薄而出的呼喊中把思乡的情感升华为对海峡统一的热切希望与祝愿的民族精神:——“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总之,《乡愁》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它给人以时序的连贯性,也给人以意象内涵的丰富层递感,更给人以民族的历史重任。通过《乡愁》,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诗歌思想“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余光中《白玉苦瓜》序)同时,《乡愁》在形式上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三美”(建筑美、音乐美、色彩美)之结构美、音乐美的和谐统一,使得全诗读来回旋往复,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有效地助成了诗歌内在的哀婉情韵。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2023-08-15 18:09:24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2023-08-11 20:48:54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8-08 04:51:42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2023-08-15 18:09:24
岳阳楼记的读后感2023-08-11 20:48:54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8-08 04:51:4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6 15:32:1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04 02:52:49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8 0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