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3-08-08 19:06:57 来源:高考在线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笔记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笔记篇一

  看了《千年一叹》之后,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是越看越沉重,不忍再看,又不得不看。寻访古文明的文明之旅。乍一听,是一件美差。可其中却蕴含着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那些文明古迹总让我感觉它们是在沙漠上默默坚守的一座丰碑,一座很悲凉的丰碑。曾经的它们是辉煌的见证者。而今的它们好似烟花灿烂之后留下来的与余烬。曾经创造了他们的人的后代子孙,现在因为各种原因,正在遭受这战乱,贫穷,饥饿,恐怖主义的侵害。余秋雨先生说,看到作为一个曾经创造过辉煌文化的国家,他们的子孙连学都上不起,他感到痛心。然而又何止是痛心!哭墙之下那不曾休止过的哭声,医院里亟需药物治疗的孩子,那种就差武装到牙齿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又岂是一个痛字可说得清,道得明。忘了是在哪个国家,为了让旅客能够安全地观赏古迹,每个车队都派两辆车前后保护,余秋雨先生那时候的心情只剩下难过,他们只不过是想让外人了解一下他们的历史文化而已。

  战争越来越让我感到害怕。它是一个怎样的恶魔,怎能让曾经的辉煌化为齑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可他们却像是一缕轻烟从历史的上空飘过。恒河边静待死亡的老人,垃圾堆上密如林的脚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中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几千年来,大家打打杀杀,后来因为外族的侵略,大家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再也部分什么外夷了。很希望中东有一天也能这样。发现原来大家是一家人。还有那些制造恶魔的人。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笔记篇二

  说明:根据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整理,结构以及部分文字有改动。

  一、关键词:游历、雅典机场、海

  飞机追着夜色走,只怕被黎明赶上,于是十几个小时全是黑夜,等到不想飞了,一停,黎明和雅典一起到来。

  雅典机场显得过于狭小和陈旧,这与雅典的千古美名差距太大了。也许我们没有权利取笑它,它辉煌在2500年前,而到飞机出现的年代,早已退出争夺辉煌的竞赛。

  从前游历欧洲总是把希腊让开,只从罗马看起,因为希腊这个开头对我来说太神圣,不想轻易踏入。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倒没有仔细想过,但肯定不像眼前那样平凡得略觉寒伧。

  得从新找一个开头,一把抓住希腊文明的魂魄,让整个旅程迅速地昂起头来。于是当机立断,赶到海边。只有大海,才是希腊文明的摇篮,而且历久不变。

  爱琴海浩大而不威严,温和而不柔媚,在海边炽热的阳光下,只需借得几分云霭,立即凉意爽然。但相比之下,这里少了很多别墅和白帆,房屋有一些,都比较简朴,静静地围护着一个远古的海。

  二、关键词:海神殿、石柱、拜伦

  一个立着很多洁白石柱的巨大峭壁出现在海边,这是公元前五世纪的遗迹。在这些石柱开始屹立的时候,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几乎同时在东方思考。而这里的海边则徘徊着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柏拉图。。。

  拜伦的祖国不是希腊,但他愿意把希腊看成自己的文化祖国,因此就成了接过希腊琴弦的流浪者。

  我猛然看见稍低处他的刻名被密密层层地包围着,他刻得那么低,可见其刻写时的心情。必须把自己的名字签写在希腊文明的肌肤上,即使是遗迹,也必须低头刻写,如对神明。

  三、关键词:痛苦、闲散

  像希腊这样一个文明古国,长期被土耳其统治,只要略有文明记忆的人都一定会非常痛苦,这种感觉比一般的亡国之痛还要强烈。

  统治者疯狂扫荡一切文明的.精雅部位,不愿留下一点点,害怕它蔓延开去,无法对付。因此,许多文明古国被奴役后,往往比其他地方更加荒凉。

  在这种情况下,保存一点点文明十分艰难,只能保存痛苦。因为只有痛苦,才能把衰败的过程延缓,甚至在衰败之后种下复兴的希望。

  与埃及、两河、印度等古文明相比,希腊较长时间地保持了痛苦,不像有些文明,被奴役后太早结束了痛苦期,即使有机会复元,也不知回到何处。

  这一切应归功于希腊文明本身。希腊的悲剧训练了人们崇高的痛苦意识,其理性精神使这些痛苦单纯而明晰。相比之下,其他文明即使痛苦也往往比较具体,即使激烈也缺少力度!

  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

  希腊并不富裕,但人们对物质的追慕,对他人的防范,都看得很轻,闲散之间埋藏着一种无须攀比他人的自重。

  四、关键词:奥林匹亚

  这条大道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健康是他们的宗教。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在奥林匹亚,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

  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也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五、关键词:安全感

  人的安全感多数以他人的表情为依据。希腊未必安全,却永远给人安全感。它年岁太大,经历太多,接受灾难的心理弹性超过灾难本身。如果我们缺少心理弹性,也许给我们带来最大伤害的不是灾难本身,而是那种自我惊吓,就像听到警报踩死一片人那样。

  愚钝使人安定,小智使人慌乱,大智又使人安定。我们的文化应该由小智走向大智。

  六、关键词:巴特农

  巴特农神殿的重要性在于,全世界介绍希腊的图片,如果只有一幅,那一定是它;如果有一本,那封面也必然是它。至少在形态上,它是希腊文明的第一象征。

  我久久地仰望着神殿,希腊的文明是在它的脚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但是,当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过去之后,它还在。这是一切遗迹的大幸还是大不幸?伴随过自己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自己只能带着悲怆的记忆耸立于衰草残阳。

  十九世纪初,巴特农神殿精华部分的雕刻被运到英国,至今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摧残来自野蛮,也来自其他试图强加别人的文明。因此,巴特农是文明延续的象征,也是文明受辱的象征。

  几个教授在门口发着资料,他们在向全世界游客呼吁,把巴特农神殿的精华从大英博物馆请回来,资料的开头引用了一位已故文化部长的话:“我希望巴特农文物能在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回来,我一定复活。”这是一种令人鼻酸的声音,包含着一个文明古国最后的尊严。

  七、关键词: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是希腊的第一大岛。

  岛上有个古老的宫殿,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置身于这个宫殿,处处都能发现惊人的东西:科学的排水系统、单人浴缸的形态、厕所的冲水设备、窗子的通风循环结构、皇后卫生间里的化装室。。。。。如此先进的生活方式,居然发生在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诞生前的一千年?真是让人产生一种天旋地转的时间大晕眩。

  我们平日总以为人类的那些早期圣哲一定踩踏在荒芜的地平线上,谁知越过这种想象中的荒昧回溯远处,竟是一种时髦而精致的生活形态。我们还敢说什么古代和现代,历史和人类?

  可就是这么一个显赫的王朝,这么一种成熟的文明,在公元前十五世纪却突然湮灭了,是海啸还是火山爆发?不得而知。

  欧洲文明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源头,但这个源头因何而来,由何而去,都不清楚。所以,人类其实还非常无知,连对自己文明的关键部位也完全茫然。

  克里特岛的巨大未知背景让希腊文明永久地具有探索色彩。

  未知和无知并不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

  八、关键词:文明

  文明之所以称为文明,是与它周际的生态相比较而言的,因此,它注定要与野蛮和愚昧为邻。如果两方属于不同的政治势力,必定时时起战火;如果两方属于同一个政治范围,必定天天有内耗。

  再高的文明在自然暴力面前,也往往不堪一击。但它总有余绪,飘忽绵延,若断若连。今天的世界,就是凭着几丝余绪发展起来的。

  以色列、巴勒斯坦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书笔记篇三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写的,“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抚摸它们的伤痕。”这句话是自序中的一段话,从世界各地最后回到中国。这一路走过的并不是什么现代化的都市,车轮碾过的也仅仅只是一些让我们感觉似乎很古老的地方。 然而我又看见了希腊给人是蓝色的,无论是美丽的爱琴海或是作为希腊象征的巴特农神殿。但这只是最初感受罢了。柏拉图,他们滞留在千百年前对人生的思考已无法用现代的词语形容。希腊的文明是健康的、闲散的,当读到希腊人的快餐也要一个小时后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为这种独特的生活节奏感到一种有趣。可惜的是,这种文明要衰落了,因为它过于闲散,过于与世无争。

  埃及的土地绝大多数是沙漠仿佛是一种金色的。埃及给人的是神秘的,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让人们感觉法老们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着这些东西罢了。如果说希腊的街道还有一丝古今有联系的感觉的话,那么埃及就完全没有让人有联想的兴致,仿佛除了数千年前留下的几座建筑便什么都没有了。

  作为那些古老文明的后代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战火一遍一遍的摧残着那些已经残剩无几的建筑,在埃及,凯撒的焚书和罗马教皇的禁异教使得那些能够揭开金字塔奥秘的古文字无人能读,在伊拉克,“复原”的巴比伦古城毫无原有的沧桑,无法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战争,因为时代,因为政治,因为功利,那些原来应该流传千年的建筑、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尽了。那么,我不禁感到疑惑,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又该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经无人解读的文字我们的后辈能够读懂吗?那些老早残破的建筑我们的后辈又能重新复制吗?

  我们至今仍可以学习千年以前的历史,这可能要归功于秦始皇早早的就统一了文字,要归功于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命人撰写史书,作者提出了疑问:“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是的,盗墓者的层次不穷,每到一个名胜古迹就会留下“到此一游”的“见证”,古建筑成了发展旅游业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业化元素占据了那些古旧建筑所散发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文明气息。“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作者可能才想起千年一叹的名字吧!正是这样长城在哀叹,泰姬陵在哀叹,黄河在哀叹......我们要尽我们所能的去学习去保护那些古老的文明,去教给我的后辈,去告诉他们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才会有我们光辉的现在。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