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对余秋雨和文化散文的一些看法

更新时间:2023-08-02 12:21:45 来源:高考在线

  我要写一篇文章,来表达我的思想。我要写的人是现在炙手可热的学者,文化名人:余秋雨,我要说的散文也是颇有争议的“文化散文”。

  说余秋雨这个人很红,实在是因为他写了一些文章比较“走红”,确切的说是散文有些与众不同。

  近年来的各种舆论纷纷指向余秋雨,无论其人和其文!据说一些写抨击文章的人有些还是颇有“脸面”的人,而他们大都借着对文章的攻击来达到攻击作者的不良目的。在我看来,对个人的攻击我是无能为力的,一些人,人品有问题。但文章是可以公平客观的评价的。我于是更仔细的“研读”了余秋雨的文章,发现的确写的很有特色,很有可读性,发现了很多优点。其实要说“漏洞”那要细究起来没有文章是十全十美的。而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用抓小错误来全盘否定作者甚至人身攻击的所谓“文化人”,只能说丢了文化人的脸,写不出比余秋雨更好的文章便肆意诋毁。有本事也写一本,写一本比《文化苦旅》更好的书出来,大家也来评一评,那才是真本事!而恐怕连最起码包容和涵养都没有的人,就是写出来东西,估计也是浪费纸张,无人观看吧。

  说起文化散文,这里还是要站在文学专业的角度说两句。“散文谁没读过呀?他的又有什么不同?”,的确,我们读过的散文太多了,小学课本里就有不少,初中语文课里也有不少,比较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等。但说余秋雨的散文与众不同,社会上一直有争议。有学者称这类散文是“文化散文”,网上立即有人反驳,据说有代表性的还是个大学教授,他说:“人家写的散文就都没文化,只有到了您这里才是有文化儿的‘文化散文’!”,我看后情不自禁的笑了。认为这人太“矫情”!

  我读过的余秋雨的作品有几本主要的,比如《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山居笔记》,还有近期的半自传体《借我一生》等等。在我看来,他至今就写了一本有影响的书。而这一本书就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充分的展示了他的“文化散文大家”水平。这书就是大家可能都看过的.:“《文化苦旅》”。

  写熟悉的地方!这绝对是一大特色!上海,杭州,甘肃,四川,莫高窟,都江堰,青云谱,西湖,洞庭湖,苏州……这些地方相信许多人都去过!而且有些景点还很熟悉!那么,看来人家文章写的好并不是写的神仙都难接触到的地方,就是普通的地方,而景物就是普通的景物,只要高兴,有那么些时间和盘缠,人人都可以去的嘛!既然景物人人都有机会,买个门票都能进去看到,那就人人都可以写写感受了。我相信普通人都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去领略的地方,那么那些所谓的大“教授”大“文学家”当然也没有不去的理由了,而写不出这样的文章?那我看只能说是自己天赋不够、天资愚笨了!写不出可以学吗?干嘛攻击别人嘛,尤其是写不不错的人的,这不是妒忌和心胸狭隘的表现吗?事实明摆着嘛,大家也看到了,平常景物啊?写的好就是好,怎么个好法,别人怎麽就写不出,那还要往下说。

  真挚的情感!这也不是妄言!余秋雨以一种发至肺腑的感情入他的文章,他在景物中挖掘可以感动的掉泪的细节来描写挥发。心中有大悲愤,大喜悦都回归于痛心疾首的历史的冷漠。他散文里有年岁徒增的感慨,有步履维艰的蹒跚,有默默无声的伫立,有奔涌情感的喷射,沧桑的人生感……且看《道士塔》里的一段:“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这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的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面对王道士不生不息的为了金钱就贱卖了珍贵的古文物壁画,作者多么的心痛,竟然要“下跪”来乞求,但是乞求什么呢,国人那么不争气,结局不过是另一次倒手和转卖……但余秋雨的感情流露还是让我感到那种渗到血液里的爱国情怀和无可奈何。其实不只《道士塔》,纵观《文化苦旅》,面对历史文物的洗劫、民族瑰宝的毁灭,这种“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深刻情感是贯穿一至的!恐怕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感情了。感情里最珍贵的恐怕是真情了吧?而《文化苦旅》里,处处皆真情,作者就是用这弥足珍贵的“真”字在铺垫续写的!难怪这文章好看又耐看了!现在许多学者当然也写散文,而不能说文章没有感情,但也的确挺“淡”的,好像就是在调侃而已。真情不知道是在哪里耗尽了。而抨击起别人来也不知道哪来的劲头,特别的“有热情”,这可不好,把劲使在诋毁人上算不得君子。要是想要文章也好看,耐读,那就先不妨“存”些感情嘛!

  故事性的叙述,平近又简练的语言也很有特色。秋雨散文的语言是那种平易近人有很有味道的语言。他用的虽然是浅近的语言,却不是随便就写的,而是经过提炼的精华,表达简练,准确,生动,尤其形象。随手翻开一页:“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这是自然的,隋炀帝正乐呵呵地坐在御船中南下,新竣的运河碧波荡漾,通向扬州名贵的奇花。隋炀帝太凶狠,工匠们不会去追随他的笑声,但他们已经变得大气,精细,处处预示着,他们手下将会奔泻出一些更惊人的东西。”这语言华艳不刻意,随意不肤浅,让人读了可以在头脑里勾出画来,让人忘记时间和空间。相信作者写的时候一定投入,才使得读者看的时候也实在是享受。《文化苦旅》中散文大都富有故事性,故事本来就好看,用作者这舒畅的语言写来文章就富有了可读性和神采。

  书的好,读了才知道,好书是可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过了许多年,当我在拿出很多年前买的《文化苦旅》,伴着青灯品读的时候,也还感到了快乐。没有比读书更大的快乐了。没有比读好书更长久的快乐。《废墟》,《老屋窗口》,《风雨天一阁》,这些文章都渗透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令人回味良久。

  遗憾的是,余先生的文风近年来似有改变。我看了《借我一生》,还些零零散散的文章,都是近作,便觉少了些什么。文章里忧愁感没那么浓了,好像少了以前文章中的恢宏豪迈和澎湃的激情。总之,没有看到《文化苦旅》更超越的文字。其实那本书是我在一个旧书摊上买到了,忘了价钱,好像挺便宜的。而且还是盗版。但因为是我喜欢的书,还是不忍看着在地摊上被来回挑拣展览。我把它带回了家,撕去了粗糙的不相配的封皮,保留到现在。

  时间总在走,没有一刻要停息。终究,一切要成为历史。历史也要被遗忘。我常常不由得伤感。看到现今中国文学状态也一直在思考,中国,中国难道就没有文学批评吗?有人说中国历来缺少文学批评,有的只是“文人相轻”。但恐怕现在的实际更加糟糕,有了网络便有了肆意攻击,诋毁,甚至辱骂。让人匪夷所思这些争论的人物和辱骂的对象竟都是所谓的“文化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明人。“文明人”意义在哪里?“文学批评”?何时才能建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