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印象余秋雨散文

更新时间:2023-08-11 21:07:30 来源:高考在线

印象余秋雨散文

  书海,的确是书海。置身于长春最大的书城,我感到一股股文字凝聚而成的巨浪在向我袭来。随着舒缓的脚步,我行走在文海书山中,轻抚着散发着书香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偶尔翻一翻,让这些文化传承者的思想渗透进我的大脑。但我的脚步只是短暂的停留,我不知道我在寻找什么,只是在内心的自我的呢喃中用渴求的目光扫视着一排排、一列列的书籍。终于,在一列书架前,内心中的自我和拥有外在形体的我都静止了,我终于知道我要寻找什么了。余秋雨,还是余秋雨,这列书架上所有书籍的作者都是余秋雨。我知道,今日,我要品尝一位文化学者烹饪的精美的精神佳肴。

  站在书架前,凝视那些熟悉的,隐藏在记忆深处的书名。那蕴藏着厚重文化的书名成了我摄录的影像,在我的眼眸中流转,然后,渗入我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让我的形体散发着文化的光芒。余秋雨,一个有良知的文化学者,一个一直清醒地审视中国文化的理性文人,唤起了多少文人的文化意识,让现在生活在娱乐文化、快餐文化中的人觉醒,开始羞愧地搜寻模糊的记忆,撷拾起了珍存在文化土壤中的那一颗颗熠熠闪光的钻石。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余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问世的时候,宛如一股清新唯美的文字之风,让我们在咀嚼那些优美的文字中思想在文化的河流中流淌。或慨叹《道士塔》中莫高窟所遭受的浩劫,文化的流逝;或陶醉于《江南小镇》中用文字所营造的柔丽凄美而温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或在《阳关雪》里西出阳关,让思想融入到茫茫大漠中感受黄河文明的兴衰……而这一切,都有着厚重的文化作为积淀。余秋雨,他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辨性的思考,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最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九十年代中期的我,还是一位刚入大学校门的外表青涩、思维肤浅的文科生,看着那一部部教授指定阅读的外国名著,我感受到的是思想和形体的煎熬。幸好,《文化之旅》出现了,当时正在风行的,在全国各地都形成“洛阳纸贵”的局面的当之无愧的畅销书——《文化苦旅》,成了我阅读时的调味剂。当我一篇篇阅读下去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也会有“沉醉不知归路”的情形。早点、午餐、晚饭,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的肠胃,“民以食为天”的天性在和《文化苦旅》的斗争中纷纷地败下阵来。当我蓬头垢面地钻出《文化苦旅》的时候,我感到我的思想丰腴了起来。而周围的大多数同学和我的情形差不多,都在形体的折磨中愉悦而震撼地读完了《文化苦旅》。于是,我和我的同学们像寻找宝藏一样寻找着余秋雨所写作的每一部书。随后,《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在一部部作品的阅读中,我随着余秋雨的描述进行了一次次古今中外的快乐的文化之旅。文章内容虽然是有所雷同,但雷同得却是那么的让人舒服,因为,相同的文章,余秋雨都进行了精细的修改,让人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感受。

  站在书架前,继续凝视。一个个陌生的书名,一个个陌生的封面冲击着我的眼膜,眼波在流动中快乐地跳跃起来,心也快乐地跳跃起来。很久了,已经很久了,五年,六年,还是七年,托词于工作,我已经很少来书店了。没想到,余秋雨,这位令人敬佩的文化学者笔耕不辍,竟然又出版了许多部书。《寻觅中华》《摩挲大地》《历史的暗角》《我等不到了》《吾家小史》《冰河》。看着出版时间,我惭愧了,这些书籍,有的已经出版五六年了,我竟不知道。托词于工作而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会使一个人的生活愈发暗淡,思想的缺失无异于精神的自戕。

  我庄重地翻阅着每一部我所不熟悉的余秋雨的书,每一本书的翻阅我都不想读完,有思想价值的书籍是需要细细地去品的。当我翻阅到《冰河》的时候,我震惊了,余秋雨先生竟然写起了小说!一部有关爱情的小说!偌大的书城里没有一张供读者休息的椅子,我就这样站着,站着,一页一页地仔细地品读着这部小说。一个知识底蕴丰厚的写作者是能够游刃于各种文学体裁中的,余秋雨同样如此。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别有韵味,在阅读中看点十足。它的优点并不像余秋雨写的文化散文一样,文化气息浓郁。它重在写故事,写一个有关爱情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丧失了人性的社会里,而文中的男女主人公恰恰是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人,使这个爱情故事就显得愈发美丽了。美丽的爱情故事总是发生在南方,柔媚的山,脉脉含情的水给爱情蒙上了梦幻的色彩。《冰河》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南方。一位奇女子孟河,为了寻找参加科举考试十年未归的父亲,女扮男装跟着一群年轻的考生进京寻父。进京,需要经过一条长河,故事的重点就发生在这条长河上。《冰河》的故事性就在于它让一条处在南方的河流发生了百年难遇的严寒,船只突遇冰雪,被冰封在河流中,众多的考生在经历一次生死的考验。唯一的办法就是凿冰让船前行。问题出来了,如果去凿冰,就要冒着被外面寒冷的天气冻死的危险。这些聪明的考生害怕了,“我此次进京赶考可是要一举高中,光宗耀祖的啊!怎么能轻易地就死去呢?”这时,男主人公出现了,一位叫金河的考生,一位船家的儿子,不顾死亡的危险,在众人的猜忌、怀疑中凿冰救人,而自己却因为冻伤无法参加科举考试。戏剧性的情节出现了,孟河以金河之名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寻到父亲,还差一点当上驸马。引出了一段段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最终,金河孟河有情人终成眷属,历经磨难后结成金玉良缘。

  在我阅读正酣的时候,手机的铃声把我带到了现实。接听,原来是我有一篇文章将要在《长春教育》上发表。在连声道谢中,我的脸不知为什么红了,这样的发表之名竟然让我如此地谦卑。和《冰河》中的男女主人公相比,我的功利心是否太重了?我在阅读中隐隐地感到,余秋雨先生写这部小说是有他的目的的。一是为了证明自己不只会写文化散文和戏剧剧本,他还会写自己想写的任何体裁,以这部《冰河》的发表来回应社会上一些人对他的`质疑。王朔就曾经说过:“余秋雨在文学界‘不入流’,写点游记,那叫作家吗?一个小说没写过,你配称作家吗?”但王朔先生请看,余秋雨现在写小说了,并且读者还很认可,成了2014年的畅销书了;第二个目的应该是给自己“伸冤”,申什么冤呢?他的妻子马兰是一位著名的黄梅戏演员,但自从和余秋雨结婚后,就逐渐淡出了戏曲舞台。有的人就说她是因为嫁给了余秋雨才离开舞台的。在《冰河》的自序中,余秋雨道出了实情:马兰离开黄梅戏的舞台是被动的,原因是她婉拒了一次有中国的重要领导参加的“联欢会”,几次三番的婉拒后,令领导大为光火,就失去了演出的机会。而《冰河》中的长河象征着理想之河、人生之河,余秋雨是要告诉人们,在理想之河、人生之河被封冻的时候,他们夫妻的坚守,为了理想,他们夫妻要破冰而行。

  其实,我知道马兰的时间要比认识余秋雨的时间要早。我第一个知道的黄梅戏演员就是马兰,一位有着传统的中国妇女的脸庞的马兰,是当时黄梅戏演员中的头号人物。印象最深的是她当年演的黄梅戏电视剧《严凤英》,我在欣赏电视剧的精彩剧情的同时尽情地领略了她所演唱的许多黄梅戏的曲目。没想到,月老真会做媒,让余秋雨和马兰前生种下的缘,在今生结下了姻的果。伉俪二十二年来,二人共同经历人生风雨,面对外界对余秋雨的质疑和责难,马兰永远是第一个站起来的支持者。二人琴瑟相和,弹奏着只有两人能懂的曲调。在氤氲着书香的书城里,我阅读着《冰河》,脑海中却浮现了这样的一幅美丽的图画:余秋雨先生坐在居室中软软的沙发上,看着书,品着茶,耳边传来的是马兰在厨房中择菜时随口吟唱出来的黄梅戏的天籁之音。“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金榜中状元,中状元穿红袍帽插金花,好啊!好新鲜啊……”马兰是不是就是作品中女扮男装高中状元的孟河,余秋雨是不是就是凿开冰河的金河,在被冰冻的社会长河中,他们在扶持前行,无惧风雨,不畏严寒。我想是的,试想,有多少艺人能像马兰一样在事业的高峰期敢于多次拒绝能够左右她命运的高官无礼的邀请,有多少带着官职的文人能够像余秋雨一样离开大学校长的位子,毅然而决然地走向文化山河,进行一次拯救文化,艰辛了自己,愉悦了大众的文化苦旅。二人,真可谓天作之合。

  余秋雨,一个备受争议的文化学者,他不惧,也不惮社会对他的一波波的非议、争论,他在专心地走着自己的文化之旅,他很幸福,因为,身边,有马兰的纤纤玉手在搀扶。

  走出联合书城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雪。纯白的冬雪,一如余秋雨那不沾染世俗的文人心,令人澄净。我手中紧紧地抱着余秋雨的《寻觅中华》,融入到茫茫白雪中,归去,去探寻余秋雨的文化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