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十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05 18:08:07 来源:高考在线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答案:

  10.D(谓:告诉,对……说)

  11.B(介词,对,对于)

  12.D(却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需求)

  13.(1)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二接受了。(“乡”“受”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

  (2)我听说君子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闻”“当”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2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粗字解释相同的是( )

  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B.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3.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4.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

  【小题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2分)

  (1)是 故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2)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

  【小题4】请用原文填空。(3分)

  《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

  能体现两个主人公共同的价值取向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各1分)

  【小题2】(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小题4】(中心句子各1分,共同追求1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生而取义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5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黔敖为食于路 (4)其谢也,可食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小题3:【甲】文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孟子是怎样提出这个观点?【乙】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题4:两篇文章都谈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通“避”躲避 厌恶 喂养(给吃,给……吃) 道歉

  小题2: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

  小题3:甲文阐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1分) 以鱼和熊掌设喻来引出这个观点;(1分)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2分)

  小题4: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2分) 甲文中列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就是“失其本心”的事例,阐述了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的道理(1分)乙文中贫者即使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也表明了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的道理。 意对即可。(1分)

  试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辟”的通假。“食”的通假。重点识记两个字的含义,常常考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是故”“于”的意思。2句中“惟”“以至于”的翻译。

  小题3:阅读两文,甲文提出的是“舍生取义”的观点。以“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的题目就是论述的中心。

  小题4:仔细阅读,找出二者的共同点,“不失本心”舍生取义是本心,宁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也是本心。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6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作者孟子市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蹴尔而与之( )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什么意思?它和本文中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4.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的雄辩、善辩。请选择一个角度,对选文加以分析。

  5.根据本文的内容,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补全下联。

  赴正义,杀身成仁见品德

  因苟利,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儒 亚圣

  2.(1)高官厚禄 (2)用脚踢

  3.羞恶之心,即舍生取义之心。义产生于一个人的羞恶廉耻之心,有羞恶廉耻之心的人便会按照义的原则去行事,即便生命受到侵害也会努力坚守道义。于是,为了义,便可以舍生,即使死去,也不做不义之事。

  4.示例:本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增强了气势,加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使道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再次,运用对比手法,鱼和熊掌对比,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乡为”与“今为”对比,通过比较,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示例:舍生取义失本性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7

  阅读孟子《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9-13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本文选自《 》,孟子,名 ,是春秋时期著名的 家, 家。(2分)

  10、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2分)

  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

  1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翻译: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13、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2分)

  答:

  参考答案:

  9《孟子?告子上》 轲 思想家 散文家 10、C 11 ⑴生 义 舍生取义 ⑵贤者(2分)

  12、①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不仅仅是贤者有这种秉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3、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8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诗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⑤,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索:索要;索取。④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同“救”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 ⑵故患有所不辟也

  7.“事”在古汉语中的解释有:①官职,职务②侍奉③从事④事情。在乙文的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一句的加点词“事“的意思是______(只填序号)(2分)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故不为苟得也 ⑵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9.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3分)

  6.(1)比 (2)通“避”,躲避。7.②

  8.⑴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⑵弘范于是用接待客人的礼节来接待他。

  9.要点:文天祥被俘后,不受威胁,坚决不向弘范行跪拜礼;写诗明志(拒绝弘范让其招降张世杰的要求);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坚决不为偷生而事二主。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9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出: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9.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0.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7.1何加:有什么好处。 2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被:同“披”,披着,穿着 4出:发放 (每空1分,共4分)

  8.(1)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2分)

  (2)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2分)

  9.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2分)

  10.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0

  鱼,我所欲者;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孟子是_______________ 时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2)蹴而与之( )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3、文章开篇关于“鱼和熊掌”的论述有何作用?

  4、文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本可以一句话写完,可作者却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为什么?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样认识的?

  参考答案:

  1、战国 儒

  2、(1)同“避”,躲避 (2)用脚踢 (3)益处 (4)天性、天良

  3、围绕“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形象生动地阐明义比生命珍贵,就像熊掌比鱼珍贵一样,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回答即可。

  4、(1)三句排比,可以加强语势,增强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把孟子对一些人丧失本心的痛心和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

  (2)体现出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围绕任意一点回答即可)

  5、围绕“珍爱生命,量力而行”回答即可。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再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1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遭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呼尔而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用脚踢。(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2.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富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找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2

  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2.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C.向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增加,指带来好处(2)本性、天良。(3)通“德”,恩德,感激。

  2.B

  3.翻译: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德的人能够坚守本性不丧失罢了。

  4.比喻生和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3

  阅读《鱼我所欲也》中的片段,回答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1)一箪食,一豆羹( ) (2)蹴尔而与之( )

  2.对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B.行道之人弗受(的)

  C.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D.乡为身死而不受(同乡)

  3.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上面选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箪食,一豆羹”在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B.人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C.“万钟”在合乎礼义的情况下可以接受。

  D.人不能为了高官厚禄失去善的本性。

  参考答案:

  1.(1)gēng (2)cù

  2.D

  3.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

  4.C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4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蹴尔而与之: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万钟于我何加焉: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呼尔而与之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6.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7.下列加粗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乡路

  E. 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10.作 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

  1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 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

  参考答案:

  1.用脚踢;停止;从前,通“向”;益处;感激,通“德”;高官厚禄

  2.吆喝着来给他;这就叫失掉了本性。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C

  5.(1)假如人所喜欢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手段,那种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2)不是只有贤德的人才有这种性情,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是贤德的人能坚持下去不丧失而已

  6.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7.D

  8.(1)当这两者(生死)不可同时得到时,要舍弃生命来获取大义。

  (2)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9.“略”。

  10.“略”。

  11.“略”。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

  阅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个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15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3)所以动心忍性( )(4)困于心,衡于虑( )

  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2分)

  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答案:

  6.(1)用脚踢(2)为了(3)用这些来……(4)通横,阻塞,不顺畅

  7.D

  8.(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

  9.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

  10.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