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初中常用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8-12 18:06:38 来源:高考在线

初中常用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的几种方法既体现在知识的结构上,又体现在这些知识的建立过程中。概括来说,这些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物理法

在初中阶段物理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含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理想化法等。其中理想化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如: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斜面小车实验,在得出“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越远”的结论后,进一步提出,在无摩擦情况下,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再如: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实验的最终结论是在“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的基础上理想推出的。显然上述实验都进行了理想条件的假设,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化能更大程度地突出本质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如视较小发光体为点光源,用光线来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用示意图描述力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再如光滑接触面、轻质杠杆、轻质滑轮、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二、数学法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而数学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会顺利许多。方法主要有比例法、方程法和图像法等。例如,密度、电阻等物理量的探究实验用的都是比例的方法、图像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图像、清晰的比例关系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能容易任知其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的计算格式讲授要在数学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分段进行,使学生能很顺利地接受、掌握。还有,如:“一根电线杆,从中间某点支起可以平衡,如果从这点锯开,哪半部质量较大?”就需要用不等式来解释,而不是严格地计算。还有,学生多年来对应用题的理解、计算等,都应该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基础,利用好了可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知识才是完整的知识,学生才是有创造性的学生,当然,我们也才是合格的老师。

三、逻辑法

主要有:分类、类比、比较、概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水泵的作用和水管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再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和感觉到的“扩散”这种可感知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或多个磁体间的作用,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的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瓶口向下得瓶子不能被水充满,以及被吸出气体的塑料瓶会变瘪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如果学生知识基础允许,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物理化学综合的实验,在玻璃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密封,下端用玻璃管连接烧杯中的水,烧杯是开口的,然后,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射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看到喷泉现象,这样会更有趣、更生动,学生的印象会更深。

四、哲学法

主要有:绝对相对、量变质变、原因结果等。科学领域的各种现象往往很多个因素综合的结果。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很多,为了弄清某个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除研究的变量以外的因素控制起来,加以实验对比,研究其他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研究摩擦力大小时,先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保持接触面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其中,相接触面的大小,所用的木块、弹簧秤等不改变;最后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当然,初中物理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理念、直觉、想象等非逻辑方法等。

总之,物理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并且不拘一格,特别是不同学科间的综合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外,学科间知识、教学方法的综合,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去反思,去创造。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及其技巧

初中的物理学习,相比较于其他科目的学习,由于抽象思维的难度增加,很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由于不适应物理的学习特点,甚至出现成绩的下滑,因此,初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好坏,是与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分不开的。物理教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基本功,还要使物理的课堂充满活力,激发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智力方面得到发展。物理老师在向学生讲述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层次,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笔者根据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在物理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做一些阐述。

一、假设物理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科学来源于生活,而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尤其紧密。对于刚刚接触初中物理知识的学生,他们对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了解是不全面的,甚至还会有着一些错误的理解。比方说,老师在给学生讲述光的各种现象时,经常会做这样的一个试验:准备一个小玻璃缸,然后在玻璃缸里盛满了水,在水中放入几颗橡皮,橡皮沉入水底,然后让几个学生分别用一根竹签来插水中的橡皮,这个时候,因为学生总觉得肉眼看到的橡皮的位置是准确(其实是错位的,不准确的),便轻松的将竹签插橡皮了,发现按照之前的位置判断,是不能准确的插中橡皮的。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发信号,如果按照错误的直觉的判断,是会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形成错误的判断的。接着,老师再将玻璃岗的水倒掉,再让学生按照直觉的判断,用竹签插橡皮,这种情况下,反而就成功了。通过这个试验,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光的一个特性――折射现象。学习“惯性”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刹车、加速、转弯时乘客的表现,从而引入惯性的概念[1]。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上采用演示实验并积极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填鸭式教学效果。而注重生活实例、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与学生互动,上课时气氛活跃,学生乐于发言,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最后的测试成绩也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运用多种方法,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基本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

二、从基础知识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要求学生从五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着重读,对其中的重点字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化的范围的条件;或反映两个事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2]。

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三、运用演示实验法、让学生探索物理的奥妙

物理教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前人发现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通过学习基本知识和理论,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需要主动的通过实验来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学生学习物理还是一个知识再发现的过程。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3]。

学生只要亲自动手去实验、演示,就可以观察到现象,抽象的知识自然就理解了,印象也会更深刻。例如,学生对于新学习的极限值的认识,由于刚接触,非常陌生。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实验,开展对极限值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发现物理规律。常用的做法,就是准备两根蜡烛,将它们分别放在杠杆的两边。接着,老师向学生提问,如果将两根蜡烛同时燃烧,那么杠杆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蜡烛的燃烧,老师并没有作出明确的限制,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极限法来解决,学生对于极限值的理解,就会再接着的实验中得以理解[4]。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初中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地做实验,探索物理的奥秘,可以深化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独立思维的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已有的实验材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做实验,比如分组做实验,到现场做实验,全班一起做实验等,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不但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阶段性考察,突破重点和难点

首先,初中物理的课本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老师务必要先引导学生牢牢掌握好课本的内容,做好课本中的题目,还要选择一到两本比较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个知识点,通过一定量的复习题目来建立物理知识的系统网,以练为主,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结构化和系统化。

其次,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考查,这是因为物理知识内容多,各章节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因此,对初中的物理教学,不能忽视阶段的考查,并要建立一定的机制。物理老师要帮助学生控制好学习的节奏,切勿盲目的提高学习节奏,因为初中物理的学习里,一旦其中有一个章节的内容没有理解好,将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一旦累积太多,节奏打乱,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物理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节奏,通过定期的考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搞清楚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然后,老师要对所学的分散知识编织成系统,从宏观上理解物理学的内涵。然后,老师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和引导,只有坚持这样的一种阶段性考查机制,才能更好的改善部分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吃力的现状,逐个击破重点和难点[5]。

五、总结

物理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把科研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早一些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使教和学的思路去尽量接近科学家认识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教学和物理学史结合,当然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研究过程,但在必要时,结合重要的物理史料用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这也是物理教学实质性改革的途径和方向,是实现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事实上,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远不止以上这些,以上只针对一些相对容易忽略的方面进行了阐述。物理老师成功的教学,是教学方法和艺术的体现,努力做到了,就能使物理课题充满生机,也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可以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感

刚接触物理,在带给同学们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有些同学产生了恐惧。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要求他们写物理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向。对感到物理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不让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越积越多,从而感到物理很难,一点都不懂。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时刻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思考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