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说课稿最新范文模板

更新时间:2023-08-06 18:21:09 来源:高考在线

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说课稿范文一:圆的周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安阳市自由路小学的常帆。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2页至64页的《圆的周长》。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验证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多数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圆周率已经有所了解,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怎样让学生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是个难点。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二)能力目标:通过测量、验证、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推理、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另外,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材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验证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验证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学具准备:圆形物品、光盘、圆形纸片、画有一个圆的白纸、直尺、绳子、计算器。

五、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法上,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学中,我给学生创造自由宽阔的空间。

(1)、自主探究法,通过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说课稿范文二:比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

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针对这种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应该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其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这一节课我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我认真用powerpoint制作了课件,把抽象的数学以动态、简单的动画出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分析例题时,我用动画演示了稀释液的配制过程,并对浓缩液和水及稀释液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直观分析,加深学生对按比分配问题的理解。

第四就是指导观察分析,培养思考能力。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第五就是重视应用,正所谓“学以致用”,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六、教学程序

(一)、知识铺垫,问题引入

1、知识铺垫:“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本班总人数为30人,女生占三分之一,男生占三分之二,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并把得数用比的知识或分数的知识说一句话。

2、问题引入: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

男生8人,女生16人,将48个卡片平均分成两份,分给男生组和女生组,这样分合理吗?那怎样分才合理?

这样安排,目的是把握新旧知识和连接点,通过平均分引出按比分,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为分散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

(二)、交流探索,掌握方法

1、提出关于配制稀释液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稀释液”的意思。

2、出示例2,在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

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利用课件演示稀释液配制过程,帮助理解题意及掌握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这道题配制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配制?重点理解“按1:4配制”。再接下来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教师进行指导,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最后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3、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一般学生总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依据提出的方法调换教学顺序,并引导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结题方法。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方式能使学生一开始就畅所欲言,把几种不同思路比较和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

(三)、多层训练,形成技能。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1、基础练习

解决课前分卡片时产生的问题。

这个练习用来分散难点,促使知识结构的内化。

2、对应性练习。

出示练习第1题:与例题比较,得出各部分数量之间没用比而是用实际数量表示。

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后即时得到巩固。

3、对比性练习。

出示练习第2题:比较分析题中出现三个数量,不同于其他练习。

这道练习旨在加强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并介绍“黄金比”,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自己去收集有关的资料。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这样做既检验了效果,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我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和活跃的情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说课稿范文三:倒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倒数的求法。

难点: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关键: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特别是注重情境的创设,如创设“取名称”、“找朋友”、“我来试试看”、“我来当名医”、“火眼金睛”等情境,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互动和活动过程中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器官。

三、说学法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在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教学程序设计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抓住“互为”二字作文章,先安排这样一个课前活动。

1、联系语文中的反义词的知识,举倒如:“黑”的反义词是什么?(白)“正”的反义词是什么?(反、倒)

2、用“互为”造句。举倒如:“黑和白互为反义词”,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表达?(黑是白的反义词或白是黑的反义词)

3、思考:能否说“黑是反义词,白是反义词”?为什么?

通过以上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建构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并在课中多次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讨论与质疑。

(一)激趣引入,导入新课

1、请说出结果是1的算式(微机显示),如:3/8×8/3=1

5-4=19÷9=1等等。

2、观察、分类:学生可能会以加、减、乘、除或和、差、积、商是1为标准进行分类。

3、思考:结果是1的两个数有何特点?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给它们取个名称吗?可能会有以下回答:

①加法中两个数的和是1,名称:补数…

②减法中两个数相差1,名称:邻数…

③除法中的两个数是同一个数,名称:镜数…

④乘法中的两个数(微机只演示积为1的一组数,让学生再观察),名称非常好听,又很符合它们的特点:数学上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4、顺势揭题: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倒数(出示课题),以上让学生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在取名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两个数存在的特点,这样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举例辨析,理解意义。

分三步进行:

一是微机出示:(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让学生按“读、思、划”三步阅读课本,即一边读书P19,一边思考,并把重点知识或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结合例子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也就是说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二是同桌互说,举例说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并说理由,充分感知。

三是让学生回答,进行交流:怎样理解“互为”的含义?能说某数是倒数吗?(举例如:“小明和小华是好朋友”,能说成“小明是好朋友”或“小华是好朋友吗”?)

此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举例说明倒数,积累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乘积是1”而不是“和(差、商)是1”,理解“互为”是指两数的依存关系。

(三)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该环节让学生寻找求倒数的方法,注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创设问题情境:“找朋友—好朋友,手拉手”,请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微机显示:

7/911/662/39/7、6/11、1/6练习后,质疑“为什么2/3孤零零地站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再激趣:“大家有勇气探索求倒数的方法吗?

第二层次----我来试试看:我能行

写出11/6、1/5、9和15/8的倒数(微机显示)

提示:如有困难,可先自学课本,或请教你的好朋友,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第三层次----回顾、交流

1、小组交流:(1)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怎样表示它的结果?

2、全班交流,突出重点:(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何特点?

(2)强调:到数可用“—”表示,不能用=表示。

(3)重点讨论“9”和“15/8”的倒数求法过程,动态演示成:(见演示稿)

此环节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细心体会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倒数的方法。设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四)辨析比较,弄清特例

1、微机显示:你最喜欢下面哪个数的倒数?为会么?(见演示稿)

>设计这样一个针对性练习,既突出本课的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倒数求法的运用,又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1的倒数为什么是它本身?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0没有倒数?这样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

2、数学诊所:“我来当名医”——有病就治。

(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等于1。()

(2)2和它的倒数的和是5/2。()

(3)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4)小数的倒数大于1。()

(5)在8-7=1和3÷3=1中,8和7,3和3是互为倒数的。()

(6)a的倒数是1/a。()

本设计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进行辨析,训练说理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五)回顾、质疑,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先闭着眼睛想一想,再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该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自主探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究学习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