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一些有哲理意义的故事最新范文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04 00:45:31 来源:高考在线

一些有哲理意义的故事1

齐景公很喜欢穿紫色衣服,宫人纷纷效仿,于是每天皇宫紫霞漫天。很快,紫色成为一种时尚,蔓延到了民间。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都开始穿紫衣,结果导致紫色布料价格飞涨,一匹紫色布的价格超过五匹素色布的价格,紫衣成了一种奢侈消费。齐景公深以为忧,便发布了命令,禁止老百姓再穿紫色衣服,违者重罚。可一年下来,处罚的人倒是不少,但穿紫衣的风气丝毫不见扭转。

有一天,齐景公向贤相晏婴求教,晏婴说:“大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么制止得住呢?如果大王您不穿紫衣,并且厌恶穿紫衣的人,不用制止,穿紫衣的人就会变少。”

第二天上朝,齐景公果然换上了素色的衣服,然后对群臣说:“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有一个大臣近前奏事,他挥手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色染料的臭气。”结果当天所有的大臣都不再穿紫色衣服,没多久,整个齐国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衣的人了。

古人说:“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有些事情看似困难,但如果找到事情的根源,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头疼医脚,看似不相干,有时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妙功效。

一些有哲理意义的故事2

一位秀才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均落榜,他心灰意冷,执意不再参加考试,这让家里人很着急。

一天,大师路过秀才家,家人急忙请求大师对秀才加以劝慰,化解他那颗冰冷的心,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大师来到秀才的房间,见秀才坐在火炉旁边发呆。他走上前,对秀才说:“学生为何不愿再科考?”“我几次科举不第,早已心灰意冷。”秀才对大师说。大师无言,环顾四周看见一盆水,便端起水对秀才说:“施主,我用生命担保,如果你能让水飞起来,我定会助你科举中第。”秀才眼前一亮,问大师的话可否当真,大师当场表示不是玩笑,秀才立即对大师说,明天告诉他最佳答案。

大师走后,秀才看着那盆水,思考整夜得到了几个答案。

第二天,大师又来,问秀才何以让水飞起来。秀才端起水盆洒向空中,水便飞了起来,可大师不认可这个答案。秀才又说把水装进水袋,然后挂在风筝上水便可飞起来……大师对这些答案都不满意,认为这些答案都不妥,水很快会掉下来。秀才彻底失望了,对大师说找不到最佳答案。

大师拉着他的手进到屋内,拿起水壶装了些水,然后钩旺炉火把水壶放在上面。不一会儿,水壶里的水开了起来,看着腾腾上升的水汽,大师笑着对秀才说:“学生你看,水已经飞起来了。”秀才顿时愣在了那里。

“对你来说,水飞起来是奇迹。但这个奇迹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它的内心必须滚烫发热。你的科考之路也一样,必须始终保持一股热度,保持一颗滚烫的心,奇迹才能发生。”大师对秀才说。

秀才顿时明白了一切。

一些有哲理意义的故事3

600多年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写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侨为琴》。

文章的大意是: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制作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后弹奏起来,声音宛如金玉,悦耳动听。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乐官让最有名的乐师鉴定,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不要,就把琴退还了回来。

回到家,工之侨让漆匠把琴身漆上残缺不全的花纹,让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图案,然后装进匣子埋进土里。一年后,工之侨把琴挖了出来,抱着到了集市上卖。有个路过的大官看到了这琴,用100两黄金买下,献给了朝廷。乐官们传递着观赏,一个个赞不绝口:“这琴真是稀世珍宝啊!”

琴还是那把琴,只不过做了些手脚,乐官就是非不辨了。

600多年后的今天,工之侨的故事还在延续。

在某瓷都,陶瓷艺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对外出售。花瓶虽然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但却很少有人问津。一个买家对陶瓷艺人说:“你这些玩意儿是仿品,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钱了。”

听了买家的话,陶瓷艺人动起了心思。此后,他专门研究“做旧”,就是经过几道工序,把刚出炉的瓷器做得像几百甚至千年之前的“古董”一样。结果,价格飙升,每件都卖到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不等。

前后不同的是,600年前的工之侨,面对乐官的是非不辨,他选择了悲愤离去,隐入山林,不知所终;600年后的那个陶瓷艺人仍然乐此不疲,制假造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土里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把假的当成真的,那就可悲了。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借用工之侨的话说:“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这话的寓意值得人们深思。

一些有哲理意义的故事4

《庄子·外物》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宋元君与白龟的故事,最后还让孔子上场做了个评论:

宋元君半夜梦到有人披头散发,在侧门边窥视,并且说:“我来自名为宰路的深渊,被清江之神派往河伯那里去,但是渔夫余且捉住了我。”元君醒来,叫人占卜此梦,卜者说:“这是神龟啊。”元君说:“有叫余且的渔夫吗?”左右的人说:“有。”国君说:“命令余且来朝见。”第二天,余且入朝。元君问:“你捕到了什么?”余且说:“我网住了一只白龟,直径有五尺长。”元君说:“把你的龟献上来。”

白龟献上之后,元君又想杀它,又想养它,心中犹豫不决,叫人来占卜,卜者说:“杀龟用来占卜,吉利。”于是,元君命人挖去龟肉,用龟甲占卜,七十二次都没有失误。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说:“神龟能够托梦给宋元君,却不能避开余且的渔网。它的智巧能够占卜七十二次没有失误,却不能避开挖肉的祸患。这样看来,智巧有穷尽之时,神妙有不及之处。即使有最高的智巧,也避不开万人的谋害……”

孔子的评论中,让人闻之心惊的是“虽有至知,万人谋之”一语。武侠小说中,没有人可以独自对付武林同盟的人海战术。不论你如何聪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是万人共同对付你?若想躲过这样的灾难,显然需要大智巧。

所谓大智巧,至少要从提高自我修养着手。《庄子·徐无鬼》记载了一只灵巧猴子的故事,可以作为借鉴:

吴王一行人渡过长江,登上一座猴山。群猴看见人来,都惊慌地跑开,逃到丛林中。这时,有一只猴子,从容地攀着树枝跳跃,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的身手。吴王射它,它敏捷地接住来箭。吴王命令左右军士一起迅速连发数箭,它就中箭摔下树而死。吴王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自以为灵巧,仗着身手敏捷来傲视我,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要引以为戒啊!不要以骄傲的态度对待人啊!”颜不疑就去拜董梧为师,去除骄傲的态度,摒弃享乐,谢绝荣华,三年之后,国人都称赞他。

以上这段故事中的猴子,确实本领高强,但是奈何万箭齐发,无所遁逃,以致死于非命。猴子只有小智巧,那么人呢?吴王最后对颜不疑说的话,显然有警示意味,而颜不疑也立即决定消解自己骄傲的态度,拜师修炼去了。

古代国家设有卜人,是专门负责占卜的官。占卜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周易》占卜。《周易》以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来代表人间的各种复杂处境,并且为每一个卦与爻写下卦辞、爻辞,说明其吉凶悔吝。这一套占卦系统有其灵验之处,但是归结其原理则是强调修德的重要。理由是:有欲望,才会有得失;有得失,才会有吉凶。如果降低欲望,就可以消解得失之心,然后也就不会受制于吉凶之说了。”

譬如,“止谤莫如自修”就是一句很好的话。修养到了一定程度时,自然可以逢凶化吉,正如“谦”卦代表谦虚,其六爻“非吉则利”。反之,若无任何修养,则难免招来别人的图谋与敌视,此时命运就不堪设想了。

一些有哲理意义的故事5

我国古籍《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楚国边境城邑卑梁和吴国接壤。一天,吴国姑娘采桑叶时不小心踩了卑梁姑娘的脚。卑梁姑娘的家人随后来评理,吴国人非但没有好言赔礼,反而出言不逊:“小孩子做游戏受了点伤,你们还想来讹我们吗?”卑梁人很生气,争执之下打死了吴国人,吴国人纠集几十号人,杀了卑梁的那家人。卑梁的守城官大怒,发兵杀光吴国边境的老幼。吴王夷昧震怒,发兵把卑梁夷为平地。吴楚两国因此发生大战,后来吴国攻入了楚国都城郢都,将楚国灭亡。

这个真实可叹的历史悲剧说明一个道理:不经过大脑的冲动言行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这就是如今我们常说的“蝴蝶效应”。所以,《管子?形势解》告诫我们“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一言一行都要深思熟虑。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脑中最古老的边缘系统主管情绪,而最晚进化来的大脑皮层主管认知。任何事情发生后,边缘系统会第一时间产生情绪反应,如恐惧、愤怒、喜悦等,约6秒钟后,大脑皮层才能做出认知处理。也就是说,冲动是原始人的行为,深思熟虑才是文明人该做的。原始和文明、冲动与理智之间只隔着6秒钟。因此,遇到让我们生气的事情,想发脾气或动手时,一定要控制住冲动,深呼吸6秒钟后,再选择应对之策,往往会得到更加理智和正确的决策。

每一句话都仔细思考之后再说,每一个行为都仔细权衡后再做,我们就会减少很多失误、后悔,也更加值得别人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