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幼儿教师师德讲话稿

更新时间:2023-08-17 08:00:54 来源:高考在线

幼儿教师师德讲话稿

  陆谷孙教授,以主编《英汉大词典》闻名于世;而在他学生眼中,与学问齐名的,是先生独特的师德师风。

  他的课,如同盛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生,从四面八方赶来,把教室“撑爆”;他批改的作业,被许多学生珍藏,因为密密麻麻的修改中饱含着老师的心血;他家的饭桌,令学生留恋,与老师探讨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是一种享受;黄昏时分,陪陆先生在校园散步,听他吟诵“消磨绚烂归平淡,独步秋风无古今”的诗句,更令学生们无限眷恋。

  复旦数千名研究生评选出的学校“十大杰出教授”中,陆谷孙教授得分最高。学生们说:陆教授兢兢业业授课,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陆教授说:“我一生中得过不少奖,但这次是给我喜悦最多,让我最感动的一次。”

  第20届教师节来临之际,陆谷孙荣获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称号,让我们细致记录陆先生教师生涯的点点滴滴。

  学生是我子女的延续

  陆谷孙常说:“学术是我生命的延续,学生是我子女的延续。”为了这份“延续”,他呕心沥血,又乐在其中。

  讲台上的陆先生,神采飞扬,声如洪钟,诙谐幽默,博古论今。他一直带头给本科生上课。一门给大四学生开的“英美散文”课,上了十几年,可每次上课前,他都要抽出时间重新备课,查阅新材料,补充最新内容,研究学生的思想脉络和兴趣点。别的老师都是20多人一个班,惟独陆先生的班级“膨胀”到100多人,因为他的课就是一个大“磁场”。

  “教好书是教师的天职”,陆谷孙最反对“天职异化”。30多年来,陆谷孙从没有离开过讲台。他是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工作繁忙。再忙再累,他也不会影响教学,有时刚下飞机就不顾劳累直奔教室。一段时间,他心脏早搏发作,仍然坚持上课。直到有一天在课堂上,学生们发现他脸色苍白,体力不支,好像透不过气来,就提出要送他去医院。“让我把这堂课上完。”陆先生坚持。下课后,他就被直接送到医院急救;成群的学生手捧鲜花,含着泪,在诊疗室外守候。

  在陆谷孙心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外界邀请的一些会议和活动他经常推托,而学生请他则有求必应。有一次,其他高校学生请他去开讲座,陆教授欣然答应。一堂讲座赢得满堂彩,结束后,一位学生会干部交给陆教授一个信封,作为酬劳。陆教授连连推却:“你们能专心听讲我很高兴,其实学生比我更辛苦,这些钱还是留给你们搞活动用吧。”

  学生们说,听陆先生的课、与陆先生交谈是一种享受,他的话语不仅洋溢着浓浓的学术气息,也散发着独特的人文主义光辉。他常说,“学生不能只做学舌的鹦鹉,要做有思想的雄鹰”,“人要有一种对永恒的敬畏,就像康德所说‘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对弱势、弱小要有一种由衷的爱;对权力话语要有一种怀疑……”

  学术上我“锱铢必较”

  对陆先生,学生们又敬又“怕”。做陆谷孙的弟子,辛苦。

  陆先生的弟子高永伟对自己当年的.硕士论文答辩,记忆犹新。答辩会上,几位导师组成一组,陆先生也静坐一旁。小高认为自己回答得不错,可以顺利通过;不料,陆先生最后发话了,一脸严肃,当着其他导师的面,指出他有几个词发音有问题,“这些最基本的发音应该掌握”。一般导师在自己学生的论文答辩会上,总是“胳膊肘往里拐”,陆谷孙却不是这样,对自己的学生更严格,在学术上“锱铢必较”。

  论文交给陆先生修改,学生们总有些战战兢兢。一偷懒、一怠慢,论文可能就会被改得满纸“流血”。从结构、措词,到拼写、标点符号,每一处错误或不妥都逃不过陆先生的眼睛。

  对当代大学生,陆谷孙有自己的认识和期望。他说:现在的大学生对于技术方面的掌握和敏感度要远远超过我们当年,但他们不像我们那么能吃苦,那么懂得满足。在学问上,他们也越来越不精细。现在大学生在信息上的地平线比我们当时要开阔很多,但是不是思想上的地平线也相应开阔了呢?……话虽犀利,但切中要害,发人深省。

  任何一种不尊重学术的行为,陆先生都难以容忍。有一次,外文系的一位教师发现有位学生的论文部分段落是抄来的,打算评为“不及格”。后来听说,这位学生是陆先生的爱徒,“是不是该给名师留点面子,手下留情?”这位教师犹豫了。陆先生知道后,立刻把这位学生叫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支持系里的教师打上“不及格”。

  严格的陆先生也常常让学生感动。高永伟记得,那次他和陆先生合编了一本《当代英语新词语辞典》,陆先生坚持把学生的名字放在前面。书稿交付给出版社后,陆先生还不放心,怕出版社自说自话把名字的顺序给颠倒了,就特意写了封信给出版社,再次说明“学生名字在前,我的名字在后”。

  “我在中国更有用”

  听复旦师生描摹陆谷孙的为人,六个字熠熠生辉―――“平凡、踏实、高尚”。

  陆谷孙的夫人和女儿在美国定居,生活稳定舒适,可陆先生硬是不肯去,60多岁的他

  人独居在复旦教工宿舍。逢年过节,家里的保姆回乡团聚了,陆先生有时就泡碗方便面了事。前不久,他去办理赴美探亲签证手续,签证官看了他每次出入境的记录和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问:“陆先生,您为什么不申请在美国定居?”陆先生不假思索地说:“因为我在这里更有用。”

  陆谷孙是英语大师,但一再要求学生热爱母语:“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魂的纽带。”他经常饱含深情地为学生吟诵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的一段话――“我们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阿陆谷孙对自己吝啬,对他人却十分慷慨。多年来,他陆续向外文系捐出10万余元,惠及多位老师、学生。一名勤杂工的孩子生病住院,他二话不说就拿出1000元送到系里,一再叮嘱“一定要交给他”。可自己每天的菜金,他却让保姆“卡”在10元以内。

  陆先生淡泊名利,率直而倔强。有的刊物想让他做个挂名编委,好几次,数百元的汇款单一寄到学校就被他退了回去,对这样名利双收的“好事”,他说“我没做过事,不要这个钱”。陆先生主编的《英汉大词典》获得许多大奖,社会肯定这部作品,陆先生深感欣慰。但对于频频获奖,陆先生却说:“凭一本书到处揽奖,只能说明学术浅薄。”他引用英国一位辞书大师的话来表明心境:“既不害怕批评,又不盼望称赞,我冷淡又安闲地把作品交付给世人。”

  他经常对学生说,功利也许会推动人一段时间,但幸福并不靠金钱累积。守住自己的底线,徜徉在美好的精神家园,生活就可以很舒适,很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