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认识公顷评课稿四篇

更新时间:2023-08-03 16:10:26 来源:高考在线

认识公顷评课稿4篇

认识公顷评课稿1

  今天早上有幸参加听数学教研组一组何老师的课《认识公顷,平方千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之一是经历认识“公顷”和“认识平方千米”以及它们与“平方米”间的单位改写的过程。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运用相应的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一、巧用引入,教学新知。

  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回忆几个常见的面积单位以及其含义,板书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并用相关的教具展示其大小,引导学生从身边找到相应大小的物体。既使学生既掌握了旧知识,也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1、(设疑提问,根据前面例子同学们能猜猜1公顷有多大吗?)

  一个简单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全班学生都大担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何老师抓信契机出示1公顷的图形,告诉学生这就是1公顷,学生通过计算自然得出了1公顷的大小,并把课堂进行延伸。为讲解进率作好了铺垫。

  2、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前面的回忆就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搭建了一个阶梯,使知识能够顺利迁移和过渡。经过前几个面积单位的学习,学生很想知道还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何老师在此提出一个长度单位千米,那么有没有平方千米呢,1平方千米有多大呢?

  经过学生的思考,很多学生大胆得出一平方千米就是:“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平方千米的含义是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的结论,是自己的创造成果,品尝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对平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觉和认识。何老师还展示了我们国家、省、市、县的土地面积,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采用变式教学,推导进率

  当学生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教师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推导。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有点困惑,我提示学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进行变形?这时学生受启发,变形计算如下:

  1平方千米= 1千米1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

  又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00

  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结论:1平方千米=100公顷

  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经历推导的过程,体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再把他们的体验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最后用自己简短的语言总结出改写方法:乘以进率就相当于加4个0,除以进率就相当于减4个0)突破了教学难点。

  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这就是一种体验。因此课上才出现精彩的回答:当谈到“1公顷=10000平方米”时,有学生想到了“我们学校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500平方米,大约2个这样的篮球场才相当于1公顷的面积”;又马上有学生说”如果3个这样的篮球场相当于1公顷的面积,那么多少个这样的篮球场就相当于1平方千米面积”!精彩的回答折射出了智慧的火花!又如“我们教室的面积是48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大约有约2万多个个教室的大小了,1平方千米真大啊!”诸如此类描述层出不穷,我喜欢这样的回答,对于这样描述的同学给予了星级奖励。教室里不能看到但可以想象到1平方千米有多大,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衔接让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从学生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这节课很成功。

认识公顷评课稿2

  《公顷的认识》这一内容应该和千米、吨等内容一样,属于同一类型,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感知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而在实际课堂中,我们又无法让学生具体的去触摸1公顷,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有效的感知呢?这就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上好这节课,就一定要突破这个重点。翁老师这节课给了我很深的体会。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

  每一个听课的老师都能感觉到,翁老师这节课花了很多工夫,对于学习材料的准备可谓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她搜集的材料都是来自和她教学对象朝夕相处的,非常熟悉的校园里的。所以当一幅幅熟悉的画面,被翁老师搬上电脑屏幕的时候,学生变的异常的投入,是什么原因让翁老师把这些照片搬上屏幕的呢?这些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很明显,是“公顷”。这时就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公顷”之间的距离。学生感觉到,原来这么一个很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可以在我们的校园里就能找到。

  二、突破重点的策略——比较

  我们都知道公顷和、千米、吨一样,我们老师无法让学生具体地去触摸到他具体的大小。所以翁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采用了比较的策略。她是怎么比较的呢?既然学生无法具体触摸到1公顷。那就充分的感知平方米。

  首先,把课前让28个学生在操场上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整个操场的面积比较,接着在校园平面图上把操场的面积与整个校园的面积比较。初步感知了1公顷的大小,达到了让学生能说出1公顷就是相当于我们燕山小学整个校园的面积那么大。形成表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知道了1公顷大概有多大,而且还知道了什么时候用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其次,通过读一读,谈一谈的方法让学生具体感知了1公顷的大小,从老师提供的数据中,学生反复在比较自己熟悉的地方的面积和1公顷之间的差距,从而具体感知了1公顷的大小。接着老师让学生4人一小组,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1公顷有多大,这时候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是对公顷的认识的深化,一种内化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了1公顷。

  第三,玉山广场与实验小学面积的比较,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相信对于学生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种震撼是发自学生内心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效果可见一斑。

  从学生的脸上,从学生高高举起的急切的小手上,我们明白了,学生真的知道1公顷有多大了,他们学会了,也懂得了为什么要用到公顷,什么时候用公顷,怎样用公顷。这一切都源于翁老师的感知。

认识公顷评课稿3

  施老师执教的《认识公顷》一课,抓住了本课的关键:建立1公顷的表象,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施老师在课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像等活动,掌握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施老师在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就是让学生根据已学得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推理创造新的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很自然地通过知识迁移,创造出平方百米(公顷)和平方千米。另一亮点是加强体验,她把体验活动设计在教学的难点之处。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学生要形成1公顷的观念,知道它有多大是学生的一个疑难点。施老师为学生选择了多种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的印象,给他们反复感受的机会,使印象逐渐清晰、逐步深刻:

  体验一:28个小朋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也是学生愿意做的游戏。课前带学生去操场做了这样的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在脑子里刻下100平方米的大小。课上再让学生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让他们体会了1公顷的大小,1公顷的观念也清晰了。

  体验二:让学生在熟悉的场地体验1公顷。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教室、操场等场地。教室地面的面积一般50平方米左右,大约200个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顷;操场是学生熟悉的,通过计算操场的面积,知道我们学校的操场比1公顷大一些。每次都在算一算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让学生在众多事例中记住最喜欢的一件,1公顷有多大就印象深刻了。

认识公顷评课稿4

  宋老师讲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听了之后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效果。有许多地方设计很是让人耳目一新。

  1.激发学生挑战的心理。首先教师给与学生出示例题,学生猜测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让学生猜测单位。虽然学生用了自己学过知识,进行猜测试填,但是学生们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掌握的知识,认为自己填的单位不合适。这个时候,老师再适时的给与学生一个没有学过的单位。这样进入新课即使学生感觉有挑战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猜测,这样学生已经有了经验,能够较容易的进行学习。

  2.给与学生建立脚手架。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支撑。在上本课内容之前,教师给与学生进行适当进行复习。这样能够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较好的进入新知识情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的脚手架建立起来,或者是重新树立起来。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3.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教师的在教学中举了很多的例子,而这些例子都是学生周围现实世界接触的地方,这样学生能更好形成自己的数学形象,进行更为容易的形象思维,建立学生的表象。

  4.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学生感受。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才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这样非常容易给以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5.建议在最后不知一下作业,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相关的面积,这样学生能够在有意识的观察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