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圆的认识法评课稿

更新时间:2023-08-06 14:18:42 来源:高考在线

  圆的认识法评课稿【一】

  本课属于概念教学,在这一课中,胡慧敏老师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对学生而言,这是一节感受真实、经历充实、感悟扎实,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教学,也是一节充满创意的教学。以下浅谈我的观点:

  第一、开课,体现一个“贴”字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胡老师的开课“贴”近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感受圆入手。整节课中她选择了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圆形物体、圆形建筑,让学生欣赏“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

  第二、新授,体现一个“实”字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胡老师的这节课上体现一个“实”字,实施“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从圆的揭示,半径的探究到直径的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自然而然的引出固定的一点即圆心,那么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学生从观察和画圆的体验中有了各自的看法,在交流中生成讨论半径的需要,对半径的探究中,相信学生,合理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

  再次,胡老师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没有刻意去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教师灵活把握。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练习,体现一个“精”字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胡老师在练习设计中,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更最重要是,在练习中胡老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也经常要用到。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不足之处:在本节课中,胡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是语言,还是评价的表情则显得少而呆板。仅有的反应也只是简单的鼓励和判断,如:“恩”“很好”、“对”、“错”,语言非常简单。评价的重心还停留于关注学习活动结果,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激励性、调控性、发展性。其实教师要以饱满、关注的情感投入评价,时刻注意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差异,及时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不断地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这是提问的目的。对待学生回答的反应,不应停留在重复、更正层次,停留于学生的回答结果,而应及时追问、向深层次扩展。

  总的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圆的历史、圆的美丽有着深刻的感悟,觉得数学课堂丰厚有趣,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学生觉得数学非常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这样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圆的认识法评课稿【二】

  听了XX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既是几何内容的教学,也是属于概念教学。XX老师设计了:1、利用工具画圆;2、利用圆规画指定的圆;3、自学课本,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4、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探究半径、直径以及圆的有关特征。 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非浅,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值得我学习:

  一、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XX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自学教材,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动手折一折,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有了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数一数等学生动手“做数学”的实践活动,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的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开放式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圆的画法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编排顺序来教学,学生先用准备好的瓶盖、透明胶、水彩笔、光碟片、硬币等工具画圆,然后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性,最后学习用圆规画圆及画规定条件的圆。XX老师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把圆形画圆工具和圆规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选择画圆工具自主学习画圆,感悟画圆方法的多样性,再让学生比较用圆形工具和用圆规画圆的特点及区别,使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既准确又方便,从而引导到用圆规画圆的这一教学环节上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画圆的步骤、方法和要领等。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因人而异,又体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性。使知识传授更具连贯性和探索性。这个改变,让我认识到,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数学教学没有十全十美,总会留下些遗憾,在教学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最好让学生通过量同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让他们发现“同圆中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总之,这堂课XX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析、环环相扣,虽有些许不足,但我认为仍然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

  圆的认识法评课稿【三】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6.认识圆,会画圆。

  关于教学任务,老师们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纲提出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有效教学”的提供了思考:

  1、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2、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

  3、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

  日常生活、实际操作、直观学习虽然简简单单的12个字,却值得我们数学老师时时为之警惕,因为在我听过的数学课中,很多老师如能做到其中一点都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今天的课堂中,老师的三大理念使《圆的认识》更加有效:

  1、数学生活化使教学更加有效;

  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如导入:早几天的秋游中,大家都把座位让给了小弟弟小妹妹,今天老师让大家座一次车!又如: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圆形的物体呢?再比如:假如要在草坪中间建立一个圆形大水池,你该怎样画圆呢?

  2、利用学生动觉智能来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使教学更加有效;

  这个理念在教师的本堂课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如:圆的对折;测量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画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和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感性认识增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积极主动的建构。

  3、直观教学相得益彰:

  这主要是借助于课件,如:老师在教学"同一圆内每一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时,结合学生动手测量,屏幕上的多条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完全重合,非常直观地凸现出这一知识点。类似之处还有很多。

  由此看来,这堂数学课在教法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看来真是值得我们多加揣摩!

  当然,课堂中存在的诸如:教师的语言还要更加严谨、有些局部处理是否可以更加有效等等,那都是难免的事情,这就无伤大雅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2、认识事物间——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和基本特征;

  3、学会用字母表示圆的有关知识,主要是指:2r=d;

  4、会画圆;

  5、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6、增强民族自豪感:祖冲之和圆周率。

  圆的认识法评课稿【四】

  今天听了史老师上的《圆的认识》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史老师《圆的认识》这节课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 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 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史老师从孟子的“一周通常也”引出圆形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 直观教学相得益彰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直观去体验,去感悟。我觉得史老师这节课这一点做得比较成功。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也不再一一列举。整节课,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效果非常好。

  另外,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