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更新时间:2023-08-05 06:12:02 来源:高考在线

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二轮复习中语文学科复习策略与重点

  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第二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练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

  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抓好重点。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

  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注重创新 及时总结-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指导

  经过了以掌握基础知识为重点的第一轮复习之后,我们将迎来持续约两三个月的二轮复习。该轮复习所花的时间虽然远不及复习,但如果复习策略得当,方法合适的话,同学们往往会感觉到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为了帮助同学们有效地搞好二轮复习,本文试就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策略和方法略谈己见,希望对同学们能有启迪和帮助。

  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1.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与一轮复习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的方式不同,二轮复习时要密切联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这对于新课标高考特别重要,因为新课标高考是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来命题的,而不同地区的同学选择的教材则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说某版本教材中牵涉到的案例肯定不会作为考试的依据。在贯穿二轮复习的全过程中,要依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据,弄清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相互联系、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切记:二轮复习不可过分地依赖教材。

  2.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

  二轮复习以理解重点,突破难点为主,故需要加强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复习时要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相互存在联系的知识放到一起来进行专题复习。如: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牵涉一些表示季节的信息,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某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或昼夜的长短;二轮复习时,要将这些知识与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草原气候等季节变化较为明显的气候特征联系起来;此外,海陆上的气压中心势力变化,水文环境中河水位、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北印度洋洋流的运动方向等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工农业生产等,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复习中,只有将这些表示季节信息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知晓某一现象的发生,立即能找出同时可能还会有哪些现象发生,这样才算得上真正地搞懂了这一问题,解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3.正确处理好区域地理和高中必修、选修地理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削弱了对记忆性知识的要求程度,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而区域地理则侧重于对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等基础信息的概述,比较注重记忆;虽然有些省区仍把区域地理列作考试大纲的一部分,但切不可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复习区域地理,更不能“背”地图,把每条经线、纬线经过哪儿都背下来,把各地的地形、气候、物产等基础信息背下来。复习时要把区域地理作为学习必修的基础,认识到区域只是为分析高中地理原理提供背景材料,如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较常见的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复习时应注重这些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解决的措施,切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案例中所举的西北地区、黄土高原这些区域上。

  选修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拓展,每一模块是对某一专题的深入研究,开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同学们兴趣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但选修部分在高考中的分量并不太大,并且试题涉及的往往都是该模块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如《旅游地理》侧重于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环境保护》侧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措施等;因此,在复习选修地理时,切不可像必修教材那样系统、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主干、重点以及与必修部分联系紧密的部分则可。

  4.正确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相对于一轮复习以掌握知识为主而言,二轮复习则强调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当前新课标高考对考生提出的要求。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是可以通过听课、背诵来记住的,而能力则是要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因此,在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之后,二轮复习时,可以精选一些大市级的模拟试题,模拟考试环境,经常对自己的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同时,要强化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着重培养自己运用图表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高考地理二轮:

  1.进行知识重组、紧抓学科主干知识:

  地理学科研究的范畴较广,但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工农业生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地理学主干知识内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命题者会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加工、提炼,从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然后辅以新颖的资料、信息,或是从另一侧面、换一角度进行命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真正牢固地掌握了相关的原理,完全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但二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的重复,应将这些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重组为几个专题。如等值线知识,地图部分学习了等高线、气候部分学习了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工业部分有等运费线……这些等值线虽然各自表示的地理含义不同,但它们的绘制原理是相同的,它们所具备的特征也是相似的,复习时我们可进行等值线专题复习,总结出等值线的一般规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具体不同的问题,这样即使在高考中碰到从未见过的新颖等值线,也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2.多分析、绘制图表 学习效率,注重能力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试题将会越来越脱离教材,试题将会为考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情境、全新的素材,要求考生调动头脑中储备的知识、根据学习教材而产生的经验,对新情境和素材进行分析、加工,甚至于还要加上自己的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对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将会提高。

  由于图表能够较好地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灵活地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在复习时,要认真对待课本中的每一幅图,不仅要理解图中所蕴藏的知识,还要掌握绘图的原理和读图的一般方法。此外,对于教材中的一些结论、规律,如果能够用图表进行表述的,不妨将之转化为图表的形式,如某日日出时间随纬度的变化图、某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图等。只有这样,拿到专门为高考设计的新图时才会得心应手,解题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3.注重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为了让真正高素质的人才脱颖而出,新课标高考必将加强对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改变过分拘泥于课本的传统命题和答题方式,命题时会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意境,让考生的思维不过多地受到限制,给考生留下一个相当大的答题和发挥空间。在复习时,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某区域有一山丘,请根据这一条件谈谈如何发展该地区的经济。”由于本题的限制条件较少,思路开阔的同学则可想到从发展旅游、发展林牧业、修建水平梯田、开发水力等方面去考虑。

  4.注意关注一般和特殊现象:

  许多地理的分布都是具有一般规律的,这对于我们快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很有帮助,如掌握了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之后,对各大洲的气候分布基本也就清楚了;但考试时往往会从不符合规律的一些特殊现象入手,如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远离赤道的地方也有几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要知道这些特殊的地理现象和规律主要分布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特殊现象的出现。反过来看,关注了特殊现象也有利于加深对一般规律的理解。

  5.及时总结答题方法、技巧和模式:

  不少同学都会抱怨,说综合题难答,常常答不中要点,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掌握答题方法的体现,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答案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事实上,许多综合题的回答都是有模式可以借鉴的,在学习高中地理的原理时,我们常常会以某一地区的情况作为案例,在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过程,事实上就是“建模”的过程;高考过程中,虽然不会考到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如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析传统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般应从“资源、能源、水源、市场、交通”五方面进行,在遇到分析鲁尔工业区、东北辽中南工业区等时,都应从这几点去考虑;而高技术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则应从科技、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逐步总结、积累一些常用结论,会使你少走许多弯路、节约大量宝贵的考试时间,如:某地北极星的高度即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刚好发生极昼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纬度的2倍;海洋上等温线弯曲方向即洋流的流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则全球陆地等温线都向北弯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等等。

  当然,地理复习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技巧,只要适合自己、能够帮助自己提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愿同学们及时找到理想的方法,快速地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

  中学生实用最优学习复习方法:系统小结

  有关专家为了研究符合我国教育实际、具有我国特点的、科学的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质量的目的,通过对大量调查材料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总结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带有共性的成功的学习因素,并根据这些成功的学习因素的内在联系,归纳出一个学习方法体系,即前后紧密联系的八个学习环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系统小结

  对学生进行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做好系统小结的基本要点,除前面所述做好课后及时复习的要点适用于本环节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基本要点:

  第一,系统小结是在系统复习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以教材为依据,参照课堂笔记、作业和有关学习资料,对要进行小结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第三,抓住一个和几个重要问题运用科学和思维方法(分析、综合、对比分类、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具体化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揭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理论)用一个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第四,在小结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学习效率。

  第五,在小结基础上,检查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进一步修订或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高考过来人独家分享考前一月复习攻略

  做往年试卷

  考前一个月的复习对能否取得好成绩非常关键,结合近5年试题复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前30天至25天,快速回顾、熟悉一遍教材。结合考试大纲理出知识脉络图,通过揣摩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果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死记硬背片段式的、零碎的考核要点,复习效果只能事倍功半。

  考前25天至20天,“集中兵力消灭主要敌人”。收集近5年的单科考题,根据不同知识点整理出大概的分值系数,这是个提高的过程,一般重要知识点每年都会考到,出现频率高,分值比例大。

  考前半个月,“好钢用到刀刃上”。把近5年的几套试题“模拟实战式”地做一遍,一是为了检验自己对要点的掌握情况,二是便于在实战中建立答题的良好感觉。在答题过程中,对已经熟悉的题型和知识点暂时搁置;对容易丢分的知识点反复练习,坚决拿下,避免知识死角。对于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则要认真分析对比,或是请教同学,看别人如何区分理解,避免考场上做出“夹生饭”。

  用好笔记

  我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考前复习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做笔记的过程是将书本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的过程。内容要少而精,且条理清晰,看后很容易记住,比抱着厚厚的课本复习要轻松许多,不会造成大的心理压力。最后复习时,笔记就是自己建的一个知识体系,把知识点串起来记就很容易了。

  笔记是曾经认真记录的内容,复习时再次看到这些内容会感觉很熟悉,结合笔记回忆教材的内容,很多知识点被自然串起来,一时不理解的内容再回归教材仔细查找,不会遗漏知识点。

  利用笔记复习还可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复习时,有些知识点虽有印象,但当时可能没有具体记忆,根据笔记的脉络,在最后一个月,可将一些知识点填充进去,不会出现记忆混淆的现象。如能充分利用笔记,完全可以做到抛开课本就能把所有的知识点想起来。

  有的考生报考科目过多,一个月的时间已来不及复习全部知识,这时要有所取舍,主攻把握较大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每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错过一次意味着多等一年时间。

  重视串讲

  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认真消化老师的考前串讲是复习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听串讲,可对以往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理解,课下还可马上对相关难点、疑点进行咨询,比只看书的效果好得多。

  串讲是老师帮考生系统地梳理全书知识点,便于考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听串讲时最主要的是记好笔记,考生记笔记的过程是在将老师所讲内容记忆于心,同时自己加以理解后记录下来,课后及时整理串讲笔记,等于跟着老师又学一遍教材。有条件的考生也可以带上录音笔,笔记记不全的时候可以听录音,还原老师课堂上的内容。串讲一般在考前两三周进行,时间一般是半天或一天,串讲会将平常一门40学时的课程内容压缩在4个学时内完成,课堂上记录可能比较简单,课后认真整理有助于将内容更好地消化。考生听串讲后,要有针对性地做习题,此时距考试还有一段时间,习题练习可总结答题方式,能更快进入考试状态。

  听完串讲就可以将整本书的内容“拎”起来,帮自己更清晰地把握全书知识层次,对最后总复习能起到升华作用,使自己对学过的知识心里更有谱。另外,考生听完老师串讲后,自己感觉更踏实 高中英语,少一些考前的焦虑。

  考生一定要在完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听串讲,有些理工或财经类专业的考生可能书都没看完,妄图通过串讲押题、猜题,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建议高考生:优势科目每天至少复习1.5小时

  三模结束后,老师们奋斗改卷,学生们又经历了一个重要的驿站。

  掰指一算,离高考还有两个星期。也许是不放心,也许是责任心,做老师的还是苦口婆心地要把老生常谈的话再?嗦?嗦。14天能不能提高高考的分数?答案是肯定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我们该做些什么?

  一、心态加分:

  “任何事情只要不凌越于高考之上,我们就没有必要给予它任何的关注。” 不管前段时间的模拟考试成绩如何,都应该保持平静的心态,坚持看书和针对性训练,保持考试状态。松懈下来反而觉得更加紧张 复习方法,不如索性安下心来不去考虑高考,一直坚持看书和做题。

  二、战术加分:

  “必须承认,高考是有区分度的,是有难度的,不必看得太重。”我们无须在高难题目上争高下,只要提高基础题、会做题的得分效率,就肯定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表达加分:

  平时练习时要做到答题层次分明,书写清楚整齐,卷面整洁卫生,字迹端庄秀丽;并要限定时间完成答题任务。近期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练好了应考的基本功。

  四、情感加分:

  高三是辛苦的,但高三更是成熟的,请同学们不要随意地发脾气吧,因一点小事就高声吵闹,对复习心态有百害而无一利。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更要多些微笑。真的想发泄就到空旷的操场吼两声吧,或者绕着球场跑两圈。乱发脾气是无能的体现。

  特别提醒:高考最容易丢分的不是弱科与难题,而是一直以来的强项,不要以为优势科目可以放松复习。14天的忽视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所以,每天第一时间安排:优势科目要有至少1.5小时的复习时间。

  对学生该讲的都讲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检查、督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