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戒耳餐文言文翻译

更新时间:2023-08-02 08:11:26 来源:高考在线

  原文:

  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

  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

  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

  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土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

  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

  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

  余笑回:“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

  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

  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

  其如吃不得何?

  译文:

  戒耳餐

  什么叫耳餐呢?

  所谓耳餐,就是贪图虚名的称谓吧。贪恋食材的名贵,夸耀待客的诚意,是用来传说的,不是用来吃的。

  他们这些人不知道,如果豆腐做得出它得本味,远远超过燕窝好吃。

  海鲜如果不够新鲜优良,还不如蔬菜和鲜笋鲜美。

  我吃过的鸡肉、猪肉、鱼肉、鸭子,这些都是像人中豪杰,各有天赋,各有本味,能自成一家。

  而海参、燕窝,却像庸俗简单的人,自身没有味道,全靠寄人篱下,指本味很淡,需要借助高汤的鲜味。

  有一次遇见,某太守宴请宾客,碗像小缸一样大,白煮的燕窝放四两(4x1。6=6。4两),一点味道都没有,

  但很多人却还是争相去称赞、夸奖它的好。

  我笑笑回答说:“我们来是吃燕窝的,不是来贩卖燕窝的。”

  东西既然好,只能贩卖,却不好吃,虽然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只是为了被夸耀和好面子,不如在碗里放上百余颗珍珠,这样价值万金,谁都能看出来。

  这道菜不是用来吃的,那又如何?

  出处

  《随园食单》,古代中国烹饪著作。共一卷。作者为清代文学家袁枚,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他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他所著的《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饮食名著。

  《随园食单》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接着,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菜肴几百年来没有多少根本性的变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广受追捧,非常实用。

  《随园食单》是提高烹饪技术、研究传统菜点以及烹制方法的指导性史籍。自问世以来,这部书长期被公认为厨者的经典,英、法、日等大语种均有译本。

  《随园食单》文字简单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有趣的是,作者还将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写了出来。实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读之书。

  其实袁枚只能说是一名美食家,而不能说是烹饪家,他本人并不会厨艺。

  作者生平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作者著作

  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