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乡村故事》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13 21:18:33 来源:高考在线

  乡村故事 莫泊桑

  离一个海滨小城不远处,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两座并肩而立的小茅屋。两个农夫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为了养家糊口。每家都有四个孩子。小家伙们一天到晚都在门前的空地上嬉戏打闹。两个家庭几乎是同时成家、同时生儿育女的。

  从罗尔波特疗养站过来,第一座茅屋里住着蒂瓦施一家,他们有一个女孩三个男孩;另一间破屋住的是瓦兰一家,他们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

  所有人都靠菜汤、土豆和充足的空气艰难度日。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六点两家的主妇都要把她们的娃娃们集合在一起喂菜汤,就像看鹅人把鹅群赶拢一样。孩子们按年龄大小依次坐在一张用了五十年、磨得油光锃亮的木桌前,最小的孩子的嘴刚能够到桌面。每人面前都摆着一个凹凹的汤盆,盛满了用土豆、半棵白菜和三个洋葱煮的汤以及在汤里泡得软软的面包。一排人吃得饱饱的。母亲亲手给最小的喂食。星期天的一点肉汤对所有人来说都像过节一样,父亲这天在饭桌旁恋恋不舍,翻来覆去地说:“要是每天都这样该多好啊!”

  八月的一天下午,一辆小汽车猛地停在了两个茅屋前,驾车的年轻女人对坐在身旁的先生说:“噢!看哪,亨利,这群孩子!他们在土里滚来滚去有多可爱啊!”她跳下车,向孩子们跑去,抓住两个最小的男孩中的一个,蒂瓦施家的那个,把他抱在怀里,狂热地亲吻他肮脏的脸蛋。她是亨利·德·于贝尔太太。

  一天早上她来的时候,她的丈夫同她一起下了车,她没有在孩子们面前停下,而是径直走进农夫的屋子。

  正在屋里忙着劈柴做饭的夫妇俩诧异地抬起头来。年轻太太先开了口,她的声音发颤:“我们没有孩子,家里只有我丈夫和我……我们想把他带走……你们同意吗?”

  “你们想把夏洛从这家里带走吗?哦,不,不行,绝对不行。”农妇生气地说道。

  这时德·于贝尔先生说话了:“我的妻子没说清楚。我们是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可以回来看你们。如果他能长大成人,这点当然不成问题,那么他将是我们的继承人。万一我们有了孩子,他将享有同等的继承权。而且,考虑到你们的情况,在你们有生之年,我们将每月定期给你们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

  农妇气冲冲地站起身来:“你们想让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怎么能对一个母亲提出这种要求!噢,不!这太无耻了。”

  男人沉默不语,一脸严肃,仿佛在沉思,不过他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妻子的话。

  于是他们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但是,朋友们,想想你们孩子的未来,想想……”

  农妇(A. 怒不可遏 B.忿忿不平)地打断了他的话:“够了!够了!够了!走开,还有,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居然想这么着就把我们的孩子带走!”

  德·于贝尔太太走出大门时,忽然想起有两个小小的孩子,于是问道:“但是另外一个小男孩,他不是你们的吧?”

  蒂瓦施老爹答道:“不,是邻居家的,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去那家看看。”说完他就进了屋,他妻子在屋里大发雷霆。

  瓦兰夫妇正坐在桌旁小口小口地吃着面包片,他们用刀在放在两人中间的盘子里挑起一点点黄油,然后小心翼翼地抹在面包上。

  德·于贝尔先生再一次陈述了他的建议。两个乡下人摇了摇头,表示拒绝。但是当他们得知每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时,他们的决心大大地动摇了。夫妇俩你看我,我看你,互相用眼光征询对方的意见。

  他们沉默了很久很久,左右为难,犹豫不决。女人终于开口问道:“你说呢,他爹?”

  他用一种说教式的口气答道:“我认为这倒不坏。”

  于是德·于贝尔太太开始跟他们谈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他将给他们带来的财富。

  农夫问道:“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要在公证人面前立约吗?”德·于贝尔先生答道:“当然,这事明天就可以办妥。”

  农妇仔细地想了想,又说:“每月一百法郎,想从我们身边把小家伙带走,这点钱可不够。这孩子过几年就能干活了。得给我们一百二十法郎。”

  急得跌足的德·于贝尔太太立刻就答应了。她拿出一百法郎作为礼物,以便立刻将孩子带走。她的丈夫则在一旁立字据。镇长和一个邻居很快被请了来,他们欣然同意为双方作证。

  从此再没有人听到小让·瓦兰的消息。他的父母每个月都去公证人那儿领他们的一百二十法郎。他们跟邻居家翻了脸,因为蒂瓦施大妈没完没了地羞辱他们,挨家挨户地说若非丧尽天良怎么会卖孩子呢,还说这事太可怕、太肮脏、太下贱了。

  有时候她把她的夏洛夸耀似地抱在怀里,冲着他大声说,仿佛他听得懂似的:“我可没把你卖掉,我的小宝贝。我没把你卖掉,我没钱,可是不卖孩子。”

  年复一年,天天如此。每天她都在门前含沙射影地大声说些不堪入耳的话,好让邻居家的人听见。蒂瓦施大妈最终相信在这个地区无人能与她相提并论,因为她没有卖掉夏洛。人们谈起她时都说:“我知道那是很诱人的,可是她不管,她那样做的确像一个好母亲。”

  人们都赞扬她。已经十八岁的夏洛从小就听着这些话长大,他认为自己比同伴们都优越,因为他没有被卖掉。

  靠着那笔年金,瓦兰一家不愁吃喝了。依然穷困的蒂瓦施一家因而怒气难平。他们的大儿子去服兵役了,二儿子死了,只剩下夏洛和他的老父亲一起拼命干活来养活母亲和小妹妹。

  他二十一岁了,有一天早上,一辆亮锃锃的小汽车在两个茅屋前停了下来。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从车上下来,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走进瓦兰家的茅屋。

  老妈妈正在洗她的围裙,身患残疾的父亲在火炉边打盹。两人一起抬起头来,年轻人说道:“您好,爸爸,您好,妈妈。”

  他们惊呆了,一下子站起来,激动之下,老妇人手里的肥皂掉进了水里,她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我的孩子?”

  他张开双臂拥抱她,亲吻她,不停地说:“您好,妈妈。”而颤巍巍的老头子用他一贯的平静语调说道:“你回来了,让?”就好像自己一个月前还见过他似的。

  相认之后,父母亲迫不及待地想让乡亲们见见他们的儿子,于是带他去镇长家、镇长助理家、神父家、小学老师家。

  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他走过。

  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

  他母亲固执地说:“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父亲沉默不语。

  儿子又说:“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

  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

  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们。”

  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

  年轻人怒吼道:“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本应该是我。’”

  他站起身:“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

  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纵横。

  他又说:“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

  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

  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乡巴佬!”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

  短篇小说之王

  ⑴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上,以短篇小说而著称的非止一人,但名列前茅的却是莫泊桑。他以三百余篇短篇小说而获得了“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在欧美文学史上,莫泊桑把短篇小说这种体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⑵他的小说完全脱离了浪漫主义表现非凡和神奇的传统,有意识地选择描写他最熟悉的生活。他曾说:“如果昨日的小说家是选择和描述生活的巨变、灵魂和感情的激烈状态,今日的小说家则是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所以他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关注各阶层人物的平常小事,从小事中现出特定时代的社会风俗,反映某一阶级的特殊心理,从而为读者认识十九世纪后期的法国社会提供了形象的材料。以短篇小说这一特定体裁而论,它并不怕题材小,关键在于作者如何从小题材中揭示出社会生活的实质。莫泊桑的小说往往从一串项链、一把雨伞、一盒珠宝、一枚勋章等小事入手,但却反映了金钱统治下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道德水准。

  ⑶莫泊桑的小说继承了他的老师福楼拜冷静、客观的艺术风格,作者很少在作品中露面,而是在表面上客观的描写中,在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作品的意义,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的余地。他的作品“小心翼翼地避免复杂的解释,也不去议论人物的行为动机,只让人物和事件在读者眼前经过”。这是他的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主要原因。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作冷静的剖析、观察,却将结论留给读者去作多方面的探讨。

  ⑷他的小说构思奇特,布局巧妙,不拘一格。莫泊桑说:“布局的巧妙决不在于有激动力或者使人觉得可爱,决不在于引人入胜的'开端或者惊心动魄的收煞,而在于那些表现作品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并不是任何一个作家都能够把小事写好,因为平铺直叙的写法很难取得好的艺术效果,所以莫泊桑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上,非常注意对题材的艺术化处理,这就是要把生活真实变为艺术真实,对它进行一番重新组合,即要在构思上下功夫,在详略上做文章,在对比中见深意,把平常的小事写得有起伏、有波澜,从而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自觉地去探究作品的意义。如《珠宝》:开始是夫妻“恩爱”,接着是丈夫“爱名誉”,使用了真假难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描写,描绘了爱金钱胜过爱一切的生活状态,当诸多真相揭开时更给读者造成深刻难忘的印象。

  ⑸莫泊桑的小说在细节上都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功力,细节描写准确传神。如《项链》中,描写玛蒂尔德离开晚会现场时的细节:她出门时,丈夫怕她受寒“把事先带来的衣服披在她的肩上,那是平日穿的普通便服,那种寒伧和舞装的雅致很不调和。她感觉到了,便想溜走,不让其他裹在锦裘里的太太们注意到。”因此,她不听丈夫的招呼,“便迅速下了楼梯”,这一系列细节,没有一处是多余的,烘托出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女子的形象。

  (选自百度,原题为《像流星一样步入文坛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有删改)

  【初读感知】

  6.下列对《乡村故事》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浪漫主义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两个家庭因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这种结局令人深思。

  B.蒂瓦施一家的选择的确是愚蠢的,面对飞来的机会,完全可以改变自己及孩子的命运,却不肯把孩子卖给别人,儿子夏洛的指责很有道理。而瓦兰家的选择就是明智的,可取的。

  C.“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讲究波澜起伏,曲折有致。这篇小说的情节曲折地再现了两家人的情感和命运的变化发展。

  D.瓦兰家的孩子让·瓦兰被送到城里富裕人家,回来探望父母,他彬彬有礼,显示了良好的教养。而蒂瓦施家的夏洛就略显粗鲁。可见富裕一定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教育。

  7.阅读《短篇小说之王》,简要概括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艺术成就。(4分)

  ▲

  【细读品析】

  8.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7分)

  (1)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乡巴佬!”(品味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3分)

  ▲

  (2)农妇(A. 怒不可遏 B.忿忿不平)地打断了他的话:“够了!够了!够了!走开,还有,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居然想这么着就把我们的孩子带走!”(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4分)

  ▲

  9.阅读《乡村故事》,说说划线段落这一场景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

  【联读发现】

  10.莫泊桑短篇小说常“在对比中见深意”。请结合《乡村故事》和《我的叔叔于勒》,探究莫泊桑短篇小说中隐藏在“对比”中的“深意”。(5分)

  ▲

  11.结合《乡村故事》一文,谈谈你对《短篇小说之王》第⑶段划线句的理解。(8分)

  ▲

  参考答案:

  6.(3分) C

  7.(4分)①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典型事件,以小见大,深入挖掘。②艺术风格冷静客观、含蓄不露。③构思奇特,布局巧妙,不拘一格。④细节描写准确传神。

  8.(1)(3分)运用语言描写,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夏洛因看到让·瓦兰衣锦还乡时对父母的不满、埋怨和指责(1分),“!”起加强语气的作用(1分),加点部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夏洛贪图富贵、冷酷自私、心灵扭曲的形象(1分)。

  (2)(4分)选A。理由示例:农妇面对德·于贝尔夫妇的无理请求,内心极度生气,无法容忍与阻止,体现了农妇对孩子的爱,对亲情的捍卫。同时,与前文 “生气地”“气冲冲地”等词相呼应,生气的程度递增。而“忿忿不平”指因心中不服而感到气愤,与此处语境不符。【选择正确得1分,原因分析3分(农妇的心理分析合理得2分,指出与前文的呼应得1分)。若提到“忿忿不平”不符语境或程度不够的理由可得1分;若选B,能自圆其说,最多得2分。】

  9.(3分) ①交代了两家人贫困的家境。②渲染了一种温馨和睦,充满亲情味的氛围。③为下文两家人的选择作了铺垫。④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及命运。(作用写一点得1分)

  10. (5分)《乡村故事》中的对比:①一家重亲情不卖孩子与另一家为金钱舍弃孩子对比。②孩子一个衣锦还家,家人团聚,与另一个黯淡离乡,骨肉分离对比。③卖孩子后,两家人境况变化的对比:一家人不卖孩子由受人尊敬到因贫困受孩子指责黯然伤心,另一家人卖孩子后由受人嘲讽到孩子荣归故里受人羡慕。《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对比:①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②“我”的善良与菲利普夫妇的势利的对比。(若有其他对比内容的表述,合理亦可。能点出两篇文章对比内容并简要评析各得2分,对比作用分析能形成整体理解给1分。)

  参考示例:《乡村故事》将夏洛为自己父母没有卖掉自己而感到优越与自豪,和后文他粗暴埋怨父母、责怪他们不将自己送给富人家形成鲜明对比,强调突出了夏洛的爱慕虚荣、贪图名利,将地位与家境看得比父母还要重要。《我的叔叔于勒》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远在天涯的富翁于勒赞词满口,朝思暮盼,对近在咫尺的穷水手于勒却惊恐咒骂,如避瘟神,形象地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势利的形象。对比手法的运用,揭露了在金钱主宰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深化了小说的批判意义。

  11.(8分)

  【说明】《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第⑷段画线句有三个要素:有代表性的事例,冷静的剖析、观察,多方面的探讨。能够从两篇文章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内容,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整体理解,合理即可。事例的概述占2分,对“冷静”的理解占2分,指出文章的问题探讨或揭示文章主旨得3分,语言表达流畅得1分。

  参考示例1: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家农民夫妇经受住了城里贵妇人出高价想收养她孩子的诱惑,而他们的邻人却为了生计“卖”了自己的孩子。许多年过去了,被卖到城里的孩子瓦兰衣锦还乡,引起了当年没被卖掉的夏洛对他父母的不满,并在大骂他父母为“乡巴佬”声中离家出走,到外地谋生。作者只是客观地叙述,冷静含蓄,不露声色,却引发了读者对作品的推敲、深思。小说揭示了蒂瓦施一家两代人面对富贵诱惑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留给读者思考的问题:是捍卫亲情还是向现实妥协,是固守传统道德忍受贫困,还是为了生存发展而向金钱投降,哪一种做法更可取呢?之间的是非对错美丑,我们难以尽说,也许生活就是一个悖论。这也是这篇小说余味悠长的魅力所在。

  参考示例2: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家农民夫妇经受住了城里贵妇人出高价想收养她孩子的诱惑,而他们的邻人却为了生计“卖”了自己的孩子。许多年过去了,被卖到城里的孩子瓦兰衣锦还乡,引起了当年没被卖掉的夏洛对他父母的不满,并在大骂他父母为“乡巴佬”声中离家出走,到外地谋生。作者只是客观地叙述,冷静含蓄,不露声色,却在冷静写实中蕴含着深刻的批判性。如果为了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而“卖”孩子,这样的父母于心何安?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和世人?虽说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但任何财物都代替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多方面探讨”还可以联系到“贫穷困境对人性的压迫和扭曲”、“偶然的因素对人生命运的影响”、“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等。若只涉及一方面,如示例2,研讨充分,也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