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18 00:41:57 来源:高考在线

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

  春节以后,一场始料未及的“民工荒”波及浙江乃至我国沿海地区,并继续在各地发酵、漫延。企业招不到足够工人,部分生产线停开;一些老板开着小轿车,到车站“抢人”……农民工,似乎一下子变得紧俏起来。

  温州中小型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每天都在为当地招工难发愁担忧:

  【出录音】在未来2到3年,温州用工缺口大致有70万,所以这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也成了制约温州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录音止】

  企业招不到人的原因何在呢?原本岗位上的农民工又去了哪里呢?

  在杭州劳动力市场,原来在杭州“阿普科技”开卡车的安徽人余飞刚刚辞职,想找个条件优厚的新工作。

  【出录音】我才拿1800块钱还吃自己的,大家住的是高低铺,就是简铺,甚至我们现在用那么点电费都是自己出的。始终没给我加工资,像我们驾驶员,一个安全奖都没有,所以说我才不干了嘛。【录音止】

  据浙江省社科院最新调查:最近5年,在浙江的农民工,绝大部分年收入只有1万多一点,并且大都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 0小时。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他们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低廉的收入、狭小的蜗居;年年追薪年年欠;医疗和保障无处可寻;身份得不到认同,被看作是边缘人…,,

  来自河南商丘的祝令坤,谈起打工的遭遇,心有不平。

  【出录音】我们跟杭州市民,干的是一样的工种,户口不一样,工资要差很多的,这一点太不公平了。【录音止】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教授认为,“民工荒”的背后,萌发着农民工尊严和维权意识的觉醒,昭示了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

  【出录音】目前的用工荒、招工难,真正的荒,真正的难,还是我们农民工的社会权利荒,难就难在我们的农民工的合理的相应的社会权利没有得到基本的保障。所以对这次用工荒,对我们相应的地方政府,相应的企业都是一个警醒。我们如何来善待农民工?【录音止】

  毋庸讳言,农民工不尽如人意的生存状态,是造成“民工荒”的直接原因。

  面对民工荒,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纷纷采取措施,“留人留心”。在一些用工稳定的企业,工资稳步增长、配备夫妻房、开放娱乐室、帮民工解决子女入学等,已经成为企业“留人留心”的举措,成效明显。民工们过年回家,企业更是“迎来送往”。如果能够这般善待民工,何愁民工离弃企业而去?

  此外,这些年来,二代农民工越来越多地走进城市,他们跟肩挑手提蛇皮袋的父辈相比,文化程度更高,维权意识更强,找工作越来越挑剔,对报酬和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很少愿意留在农村,更渴望融入城市,更加注重自身发展,更加渴望得到尊重。然而,想要成为“新城市人”的障碍实在是太多。

  现实表明,要缓解“民工荒”,企业和社会必须告别劳动力低成本,不断提升农民工生存质量,实行制度创新,让农民工沉淀下来,成为城市的主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教授说:

  【出录音】我们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而新型的城市化首先要化人。你要农民工真正跨进城市,应该降低门槛,提供制度安排,让他们愿意留在这个城市工作就业、生活,融入到城市。如果真这样子,就不太会出现每年都会出现的招工难、用工荒。【录音止】

  想要留得住人,留得久人,善待民工的同时,还要把重点放在民工身上,需要社会注重对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

  【出录音】从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我们共同来推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发行动。通过几年下来,使他们无论在教育文化、技能方面有大的提高,很多农民工真正能够融入城市。【录音止】

  (这篇广播评论引自2010年3月24日浙江之声“浙广早新闻”)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从当前农民工的工作、生活、诉求等方面着手,探求农民工的现实遭遇跟“民工荒”的内在联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农民工在城里的工作和收入不对等,身份得不到认同,而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所以新一代农民工更愿意留在家乡。

  C.不少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善待农民工,劳动者和企业主之间形成良好关系,没有发生“民工荒”,这篇广播评论客观反映了这一事实。

  D.只有等待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推进和建立新兴城市,降低门槛,加强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才能改变农民工的现状。

  E.写作手法上,这篇广播评论从小角度切入,从小人物入手,情真意切又不乏深度,既让普通百姓认同,又能引发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反思。

  14.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薪酬能否解决“用工荒”的难题?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15.这篇广播评论多处穿插录音,请结合全文阐述其作用。(6分)

  试题答案:

  (乙)

  13 . BD ( B 项,“农村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新一代农民工很少愿意留在农村;D 项,“只有等待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错,滥用条件关系。)

  14 .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薪酬固然必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的难题;( 2 分)解决这一难题,重要的是要善待农民工,为他们解决子女入学、夫妻分居等实际困难,“留住他们的心”; ( 1 分)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1 分)

  15.( 1 )播出采访对象的原声,凸显广播评论的特点,使报道更加真实可信;( 3 分)

  ( 2 )播出农民工、企业主、专家学者等的采访录音,展现多方观点,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报道更具说服力。(3 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