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专业排名 专业介绍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大学分数 全国高校 考试讲解 高考状元 高考志愿

《伤仲永》阅读答案十五篇)

更新时间:2023-08-16 18:41:10 来源:高考在线

《伤仲永》阅读答案1

  阅读《伤仲永》,完成15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隶耕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_________________

  (3)日扳_________________

  (4)环谒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对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邑人奇之。

  D.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伤仲永》一文从侧面表现童年方仲永天赋高的句子是( )

  A.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这篇文章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属于 (2)此 (3)通攀,牵、引 (4)拜访

  2.A

  3.(1)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全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那么,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就不能够吧?

  4.D

  5. 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意对即可)

《伤仲永》阅读答案2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邑人奇之( )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

  【小题2】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1分)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或以钱币乞之!D.余闻之也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4】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分)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l)对……感到惊奇 (2)同“攀”:牵、引( 3)相当( 4)渐渐

  【小题1】B、C

  【小题1】(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小题1】(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B、C都是代词,代人。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伤仲永》阅读答案3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4】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个人原因是:

  【小题5】最后一段的议论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小题1】①对……感到诧异;②通“攀”,牵,引;③以宾客之礼对待 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小题1】略

  【小题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1】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伤仲永》阅读答案4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世隶耕 隶___________

  ②父异焉 异___________

  ③或以钱币乞之 或___________

  ④日扳仲永 扳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粗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忽啼求之于舅家见之

  B、复:复到舅家 唧唧复唧唧

  C、不:尊君在不不使学

  D、闻: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3、翻译下列文言短句: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伤仲永》一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

  5、本文对人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附属,隶属(2)感到惊异(3)有的人(4)通“攀”,牵,拉

  2、B

  3、①从此,人们指定事物让他做诗,他立刻就能完成。

  ②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把他父亲当宾客对待。)

  4、C

  5、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学习。(意同即可)

《伤仲永》阅读答案5

  [甲]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人名。

  ②咨嗟:赞叹。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贤于材人远矣

  贤:

  ②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9.[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了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的过程。(4分)

  参考答案:

  7.①胜过,超过 ②劳神,费心思(4分)

  8.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 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4分)

  9.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虚心学习,相互切磋(4分)

《伤仲永》阅读答案6

  阅读理解(36分)

  ㈠伤仲永(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4分)

  传一乡秀才观之( ) 指物作诗立就( )

  稍稍宾客其父(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

  【小题2】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小题3】下列句子,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3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父异焉

  【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全 完成 把…..当做宾客 通攀 牵、引

  【小题1】①马上写下四句诗歌,并且自己提上名字。 ②从此能指定题目叫他作诗马上就能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的地方。

  【小题1】ABC DEF

  【小题1】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伤仲永》阅读答案7

  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 )族为意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③稍稍宾客( )其父 ④邑人奇( )之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小题3】本文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启发呢?(2分)

  答案

  【小题1】团结 完成 以为宾客 认为奇特

  【小题2】①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②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小题3】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宾客奇这个字就是动词的意动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自、就、奇、宾客、或、以等字。

  【小题3】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多角度的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即可。

《伤仲永》阅读答案8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一、填空(请用原文):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第一段中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方仲永五岁作诗能“指物作诗立就 ”,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就“泯然众人矣”。

  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不使学.

  二、问答题(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1.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答: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是哪句话?

  答:泯然众人矣。

  3.交代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的原因的语句是?

  答: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什么?

  答:不使学。

  5.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伤仲永》阅读答案9

  伤仲永?(10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仲永之通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或以钱币乞之/蒙辞以军中多务

  C.又七年,还自扬州/自以为大有所益D.于舅家见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小题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小题3:【乙】文中吕蒙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从“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吕蒙对自己的进步相当自信;而方仲永天资聪明却因其父的“不使学”以致“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小题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叙述以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问”三个片段,按照时间的顺序结为一体。详写第一个片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显的情景,明确指出方仲永的前途无量。

  B.两篇文章对人物方仲永、吕蒙的描写,都采取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C.【乙】文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D.【乙】文孙权以读书目的晓之以理,,又以自身经验动之以情,真可谓之善劝。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请方仲永题诗。

  小题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泯然众人矣 (卒之为众人)

  小题4:A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A项“之”的/在句中起协调作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中“自”从/自己;D项“见”看见/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译述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这两个句子要注意:“奇”、“稍稍”、“宾客”、 “乞”的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对快速筛选文章内容能力的考查,因为是课内文言文,做了大量的训练,所以此题很简单,但要注意必须用文章的原句回答。

  小题4:

  试题分析:将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内容一一比对,逐项分析。《伤仲永》用闻见闻三个片断结为一个整体,对于“明确指出方仲永的前途无量”在文章的第一个片段中没有依据。

《伤仲永》阅读答案10

  为了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课后练习频道为您搜集了伤仲永阅读答案,供您在阅读完成后参考!

  阅读《伤仲永》,回答下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

  ②或以钱币乞之_________________

  ③复到舅家_________________

  ④父异焉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发生_________________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第一段着重描写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作用?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成语和典故必须不相同。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隶属,属于 ②有人 ③又、再 ④感到奇怪

  2、C

  3、①从此(人们)指定物体让(仲永)作诗,他就能立马写好。

  ②(仲永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不让(仲永)学习。

  4、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方父是一个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人

  我最想对他说:“略”。 (合情又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6、①一个人的天资再好,如果不重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②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伟编三绝》、 《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等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江泌伴月读书》、《苏秦刺骨》。《范仲淹划齑而食》等。

《伤仲永》阅读答案11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粗字。

  ①泯然众人矣()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

  ④即更刮目相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比较仲永和吕蒙在学习方面的差别,并谈谈两则故事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全部消失了。

  ②相当。

  ③推脱。

  ④重新。

  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读一下,了解历史罢了。

  ②每天拉着仲永向同县的人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3.成语:刮目相待

  启示: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凡言之成理即可)

  4.差别:仲永天资聪慧,最后却“泯然众人”;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却能让人刮目相看。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伤仲永》阅读答案12

  阅读《伤仲永》的片段,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时期的文学家______。

  2.解释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立就()

  书诗四句()

  环谒()

  称前时之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方仲永早慧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伤仲永”,一个“伤”字,表现了作者对仲永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并结合“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这一事实,说说阅读后你的发现。

  ①拿破仑在军事院校就读时曾立誓要做一名卓越的统帅并吞并整个欧洲。在院校期间,他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很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以优异成绩做了一名炮兵,开始了他的霸业之旅。

  ②成吉思汗扬言大地是我的牧场,有雄鹰的地方就有我的铁骑,造就了成吉思汗时代。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北宋、王安石

  2.完成、写、拜访、相当

  3.5岁时,没见过书写用具,就要它们;很快写出一首四句话的诗,并自己命题;根据一件事物作诗,一会就完成。

  4.惋惜、同情

  5.一个人要想成材,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同时要付出努力。

《伤仲永》阅读答案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于北魏,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露布:公开的文告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泯然众人矣(消失)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寻复南奔(不久)D.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责备)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并自为其名为崔道固城局参军

  B.不能称前时之闻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自是指物作诗立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

  D.于舅家见之与道固俱降于北魏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小题4:从方仲永失败和傅永成功的例子中,你可以得出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1)父亲认为他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到同县的人家里去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2)有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小题4:不管有没有天赋,后天教育都是极其重要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小题1:

  试题分析:宾客:把……当作宾客。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为:题写;作为。B项中的之:的;代词。C项中的自:从此。D项中的于:在;向。故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利”“扳”“环谒”的意思。2句中“书”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从二人的最终结局看,成就的高低与天资没有关系,后天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伤仲永》阅读答案14

  阅读《伤仲永》,回答1~6题。 ( 共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①世隶耕 ( ) ②指物作诗立就 ( )

  ③稍稍宾客其父 ( )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2分 )

  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分 )

  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6. 能力拓展题。( 2分 )

  ①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

  我的开场白: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参考答案:

  1.①属于;②完成;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通攀,牵,引。 2. C(应为余闻之也/久) 3. 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 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示例: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6. ①参考:方仲永由少时的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令人扼腕长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读完本文后,相信我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就让我们自由的畅谈一下吧!②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学而不厌等;苏秦悬梁刺股、孙康映雪读书等。

  阅读《伤仲永》,回答1~7题。 (共12分)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十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受于人也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伤仲永》的作者是 宋的 ,他是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伤”的意思是 。(1分)

  2、联系上下文,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所指代的内容。(2分)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3)父利其然也。( ) (4)稍稍宾客其父。( )

  3、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2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5、以下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 ( )(2分)

  A、上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比后天的学习更重要的道理。

  B、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他自己后来骄傲自满,不认真学习的结果。

  C、上文用方仲永作反面例子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D、上文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

  6、“得为众人而已耶?”从句式上看属于 _____ 句,意思是 _____ 。(2分)

  7、选文第三段借事说理,从 _____ 引向 _____ 。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了 _____ 的重要性。因而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 _____ 。 (2分)

  参考答案:

  1、北 王安石 哀怜 2、(1)自己(2)这(3)这(4)他(仲永) 3、A、B、C、D、F 侧面:E 4、D 5、A、B 6、反问 那就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了 7、个别 一般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 议论)

《伤仲永》阅读答案15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②父异( )焉

  ③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方法:

  目的:

  【小题4】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题5】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

  【小题1】(1)粗略的阅读 (2)对… 感到诧异 (3) 同“攀”,牵,引 (4)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官

  注意(2)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为通假字。

  【小题2】略

  【小题3】方法:但当涉猎(1分) 目的:见往事耳(1分)

  【小题4】方仲永天资聪颖不学习,由天才变成普通人;吕蒙由于学习勤奋,学有所成。学习使人进步等(2分)

  【小题5】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孙权”所说的内容来分析读书的方法以及目的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根据“吕蒙”与“方仲永”最后的结局来谈明白的道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联系文章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