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
春从心出
刘心武(16分)
①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②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③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通过人世的纷乱,自我的颠沛,以痛苦的失落、无奈的损减,当那岁月梳蓖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④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A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⑤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B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⑥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C绣出万紫千红,却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衰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D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0.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第二、三、四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分)___▲______
12.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好像扯远了,能否删去?如果不能,请谈谈理由。(3分)
13.著名作家刘心武一直很注重遣词用语,此文也不例外,尤其是文中的一些动词运用得恰到好处。请在文中A、B、C、D四处任选一例动词,结合具体内容简析它的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题目“春从心出”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3分)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②对旧照片窥欲久盛衰。③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一点一分)
11.(3分)①人生如书,书如人生。②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③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一点一分)
12.(3分)①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情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②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起了议论。(结构与内容各2分)
13. (3分)如:动词“蹦”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这些错别字出现是多么的生硬刺眼,像石头一样硬邦邦地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破坏了我们阅读的兴致。(答题要求突出语言的生动性具体表现在哪里,占两分;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占一分)
14.(4分)我们要理智地面对青春,面对生活,珍惜青春,珍惜生活,让每一天都生活得有意义,让青春在心灵中永驻。(引用原文——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得两分。要答出“春”的含义即一种青春,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有质量的生命)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2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下列词语。
烽火:这里指战争。
家书:家信。
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搔:抓,挠。
短:少。
2.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3.本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望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山河___到___草木花鸟___。
4.本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忧中思家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3
(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和《逢入京使》,完成1-2题。(共5分)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3分)
10.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
B.“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两句,写诗人远赴边塞,东望故园,长路漫漫,思乡之情奔涌而出。
D.《逢入京使》全诗语言朴素平实,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复杂情感,极富人情味。
答案:
(二)诗词鉴赏:(5分)
9、答案示例:诗人与入京使者走马相逢,各自都使命在身,行色匆匆,诗人身边也没有纸笔,无法写信了。就托请使者帮忙给京中的家人捎个口信,说诗人一切平安,不要为他担心。(共3分,答题要点:“相逢”1分,“无纸笔”1分,“报平安”1分。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描述均可)
10、B(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判定无误,但是情感的分析不对,并非表达诗人在春夜闻笛后喜悦的心情,而是诗人的羁旅情怀和离愁别恨)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4
春
朱自清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6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7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8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9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10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总体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在空白处填写一个词语)
盼春——绘春——迎春——赞春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描绘春天的美景,表现春的美好与活力,抒发对春天的期盼、喜爱、赞美。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几幅图画: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词语赏析:
A、“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句中“酝酿”一词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酝酿”一词的本意是造酒,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B、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极具表现力,试选一个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生长极为迅速、让人不知不觉;“钻”表现了小草冲破冻土的挤劲儿与力度。这两个词都体现了春草无限生机与活力。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闹”一词既突出了蜜蜂的多、叫声大,还将蜜蜂人格化,表现了蜜蜂采蜜时的喜庆气氛,流露出作者看到这浓浓的春意时的欣喜之情。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这个词表现了春雨洗涤后的小草“青绿”的颜色特别浓烈、特别耀眼。
5、语句赏析:本文中有许多的比喻和拟人句,找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提炼表达句式:比喻句——运用比喻,把什么比成什么,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拟人句——运用拟人,将什么人格化,生动传神地突出了(表达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什么态度)。
6、最后三段,分别出写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三个语段的先后次序可以交换吗?为什么?
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春天来临时的无限欣喜,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以及受到活力四射的春天的强烈感染与鼓舞。
不能交换。三个比喻“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包含一个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7、问题探究:
1)有人说,第4段写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此句写本段内容无关?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这句话与写花是相关的,是侧面描写花。写蜜蜂的多,衬托出花的香甜;写蝴蝶欢飞,衬托出花的色彩艳丽。这样写,还赋予静态的春花的画面动态的美,使春花图更有诗情画意。
2)第5段写春风,分别从哪些角度写的?突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从触觉写春风的轻柔、温暖;从嗅觉写春风的(芬芳怡人)芳香浓郁,从听觉写春风的和悦(悦耳动听)。(例句略)
3)试举例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点。
多用叠词,使语句节奏舒缓且有韵律美。
如: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软绵绵,嗡嗡地,密密地,慢慢走,稀稀疏疏,舒活舒活,抖擞抖擞。
句式上,长短句交错,既整齐又富于变化。如: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多用比喻、拟人,语言优美,抒情味浓。(略)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有人理解为“居民们正在做晚饭,屋顶上炊烟袅袅。”,你怎么理解?根据原文说出理由。
从原文看,此句前作者写到:“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实际是作者用的比喻,并非指炊烟,而是说“蒙蒙细雨笼罩着屋顶,如烟似雾一般”,表现春雨的细密、轻柔、飘渺的特点。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5
二、阅读理解(共57分)
(一)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11-12题。(6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3分)
12.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的名篇,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处进行赏析。(3分)
答案:
二、阅读理解(共57分)
11.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3分)
12.示例: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突出了早莺的生机活力,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②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③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有对莺燕动态化的描写:也有对脚下植物静态化的描写,体现出植物的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任答一点给3分)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6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A ,高兴起来了, B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为文中横线处补写原句:
A处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描写了一幅□□ 图,第②段描写了一幅□□图。
3、第①段中闹字用得好,选出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着,显示出春天的热闹。
B、突出蜜蜂之多,群蜂之乐,衬托花开之艳。
C、突出蜜蜂之多,衬托花朵繁茂。
D、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蜻蜓等昆虫数量多、阵容大。
4、第①段文字抓住了□□□、□□□、□□□这三个特征描写,是按照从□□→□□→□□的顺序来写的。
5、第②段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__________时代的__________的《绝句》一诗中的名句。
参考答案:
1、A处应为: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B处应为: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2、D
3、春花 春风
4、花儿多 花儿艳 花味甜,树上→花下→地上
5、南宋 志南和尚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7
春声和春深
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⑵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⑶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 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嗦什么呢,本来在针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时还有立锥之地。 这些绝活早已铁案如山,咱们不抱没缝的蛋也罢。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 “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
⑷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⑸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我这里有过一刹那来去如闪电,闪电就够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雳。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我劝弟弟写诗吧,他一笑,无意于此。人到老时,血管会硬化,脑子却又会软化,弄得可笑。盖世英雄,也难免小丑般收场。落叶归根之思,我又以为那是软硬兼施的东西。若论固执劲儿,只怕是软硬不吃。
⑹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 “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价响。“润物细无声”,“无声”两字不能接受。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 的。老来硬化或软化的时候,耳朵里苏苏不绝,那是春的回声。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⑺这是春声。
⑻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 头连肩膀,无所谓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极壮健的人如拳击勇士,也可以是缩头缩脑如武大郎者。不过有那猛烈的春风在,漫天的黄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 无可惜,不无可笑。春天就这样勇了,夏日炎炎怎么处,冰冻三尺的寒冬又怎么称呼。
⑼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 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 他一生困顿,现在是混得最好的时候,在乡下做机修生活。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 老手艺人的话。
⑽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 由,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 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
⑾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 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映山红,满山 红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鹃,栽在盆里,放在暖房里过冬,湿度、温度、光度样样伺候合适了,才开个五天八天。 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 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潆潆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 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这是长了。
⑿在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忽然遇上个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国画展。我没有了接受的兴趣,匆匆一走而过。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 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漫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又不够废墟,说不清。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当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 么朦朦胧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
⒀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这是春深了。
阅读题:
1.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⑸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6分)
A.拟声词“沙沙沙”和“苏苏苏”的不同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
B.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
C.作品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
D.写“手冷”和“手热”的用意在于揭示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生处境。
E.“春长”和“春深”一动一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
F.本文结尾意味深长,空谷回音中留给读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间。
4.从空司和时间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映山红的。(3分)。
5.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4分)
答案:
1.(2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答对一点即得2分)
2.(2分)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一点1分)
3.(6分)CF(一项3分)
4. (3分)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无论何处映山红都能绽放着;时间上,作者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映山红开放时间之长(一点2分,两点3分)
5. (3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未来之意。(一点两2分,两点3分)
6.(4分)本文描述北国之景为衬托江南故乡风情的美好,更好地抒发思乡之情;《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衬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一点2分)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8
(二)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5题。(共4分)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①,
杨柳秋千院中。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4、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15、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2分)
(二)古诗词阅读(共4分)
14、答案:B(2分)
15、答案示例: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白朴在《天净沙·春》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分。每首元曲的情感各1分)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9
长安春感【唐】杜荀鹤①
出京无计住京难,深入东风转索然。
满眼有花寒食下,一家无信楚江边。
此时晴景愁于雨,是处莺声苦却蝉。
公道算来终达去,更从今日望明年。
【注】①杜荀鹤:安徽池州人,晚唐著名诗人。此时作者因科举失败,羁留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题,直接抒情,写出作者两难的生活处境与矛盾犹豫的心理状态。
B、颔联虚实结合,以眼前春花之烂漫与家乡春景之萧条形成鲜明的对比。
C、“此时晴景愁于雨”以阴晴不定的春日表达了自己多年奔波劳苦的愁闷心情。
D、作者心绪不佳,即使是婉转动听的鸟鸣在作者听来也如同秋蝉的哀鸣。
E、尾联以议论作结,同时和首句呼应,回答了首句出留京城的两难问题。
15、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BC
15、①怀才不遇、应试不第的愁闷。②羁留京城,思念故乡的情怀。③盼望世道公平,早日实现理想的感慨与自信。
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B项,“以眼前春花之烂漫与家乡春景之萧条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法错误,诗中没有对家乡春景的描写。C项,“以阴晴不定的春日表达了自己多年奔波劳苦的愁闷心情”说法错误,没有描写春日的阴晴不定,而是以乐景写衷情。故选BC。
15、试题分析:题干是“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出京无计住京难,深入东风转索然”表现怀才不遇、应试不第的愁闷之情;“满眼有花寒食下,一家无信楚江边”表达了羁留京城,思念故乡的情怀;“公道算来终达去,更从今日望明年”表达了诗人盼望世道公平,早日实现理想的感慨与自信。答题时,指出表达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0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
乐游原 【唐】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①自趁虞泉②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曲江春望 【唐】唐彦谦
杏艳桃光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
汉朝冠盖皆陵墓,十里宜春③汉苑花。
【注】①羲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驾驭太阳的神。②虞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日落处。③宜春:汉代皇家园林,位于长安东南,唐时更名为“曲江池”,与乐游原相邻。
19.这两首诗歌,都写了一天中 时刻的景色,都写到了长安城外的游览胜地—— 。(2分)
20.这两首诗歌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
19.黄昏/傍晚; 乐游原
20.李商隐的《乐游原》主要运用了拟人/用典的手法,羲和驾驭太阳奔跑,于黄昏时、日落处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掉头向东方升起,表现出对时光的留恋,传达作者因时光流逝而带来的迟暮之悲、无奈之感。
唐彦谦的《曲江春望》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已化为陵墓的汉朝冠盖,与生命持久的杏桃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繁华已逝、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慨叹。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1
二、阅读(共44分)(一)(共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10.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分析】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解答】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赏析。结合诗歌内容,逐项研读选项,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即可。
A.有误,首联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不是家悲己的感情。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在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人形象。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2
古诗词阅读(5分)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争的内容,但表达的主旨不同,【甲】诗表达了,【乙】诗表达了。(2分)
14.对《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加以赏析。(3分)
答案:
13.(2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诗人忘身报国之情(或立志报国或奋勇杀敌、精忠报国的愿望)
14.①“压”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情状,(1分)反映了守城将士处境艰难,(1分)也表现了将士们要浴血奋战、誓死抗敌的决心。(1分)②从云缝李透射出的日光照在将士们的甲衣上,金光闪闪,要人眼目,(1分)说明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1分)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1分)(任答一点即可)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3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①,两年寒食负先生。
注: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案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祭。
6.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既交代了游览之地,又点明了以下数句均为游览所得。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
B. 颔联写柳条有气无力,花影支离破碎,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呼应首联的“独”,以哀景衬哀情。
C. 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上句主静,下句主动,以新鸟之声清脆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寂。
D. 前六句采用虚实合的手法进行描写。“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E. 尾联提出“只欠”二字。因为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故园美丽的景色,对景生情,顿生感慨。
7.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6. BD
7. ①首联一“独”字,点明了作者此时的孤寂之情;②颔联和颈联融情于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初春的美景来反衬愁对春晴的孤寂心情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尾联则是直抒胸臆,表达对故园的浓浓思念。总之,全诗抒发了诗人宦游异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思乡之情(或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颔联描写初春柳叶吐芽,迎风起舞,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的美景。D项,虚实结合不妥,都是描写眼前之景。故选BD。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7题详解】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首联拈出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上一首,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察四周的景色。在这一首中,作者已由静观转入游赏,以下数句,都是游览所得,故其描写,更富有变化。“行”前加一“独”字,就突出了作者此时孤寂、无聊之情。中间两联,俱写眼前之景致,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眼前景色,固然很美丽,但诗人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因此尾联提出“只欠”二字。因为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海棠,对景生情,顿生感慨。结句言自己辜负了两个春天。诗中所写春天景象,非不美好,而作者却有枉抛光阴之叹,可见眼前景色,徒增烦恼。诗人重笔叠写,也只是为了衬托此时愁对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对故园海棠的无限怀念。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4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
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答: 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 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答: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4、 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背景: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5
(四)阅读《钱塘湖春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19.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案:
(四)阅读《钱塘湖春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3分)
18.(3分)C
19.(3分)准确地描绘出早莺飞歇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相关文章
西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1:39
内蒙古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50:37
青海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9:36
新疆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8:39
云南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7:34
山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6:23
宁夏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5:24
陕西高考各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和最低位次2024-06-13 17:44:26
《爱输给爱》现代文阅读答案2023-08-11 18:53:09
《扁担颤悠悠》阅读习题附答案2023-08-14 12:23:48
唐雄不辱使命,阅读题与参考答案2023-08-01 22:35:17
《爱输给爱》现代文阅读答案2023-08-11 18:53:09
《扁担颤悠悠》阅读习题附答案2023-08-14 12:23:48
唐雄不辱使命,阅读题与参考答案2023-08-01 22:35:17
《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2023-08-07 11:33:46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2023-08-16 16:22:01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2023-07-31 23:38:47